刑事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形成的正式法律文件,其制作需严格遵循规范性法律文件引用规则,包括法律、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的引用要求 [1]。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制定有特殊格式规范,要求判决书需体现"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并包含成长经历及犯罪原因分析 [2]。在环境资源刑事案件领域,相关裁判文书通过专业评选活动确立示范标准,2018年全国法院评选出25篇优秀刑事类文书 [3]。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2022年施行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刑事裁判文书需标注前科信息,并在特定条件下履行封存程序 [4]。
- 法律依据
- 引用法律、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 [1]
- 样式规范
- 区分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 [2]
- 文书类型
- 含判决书、裁定书、附带民事判决书 [3]
- 特殊案件
- 未成年人案件需记录成长经历 [2]
- 封存机制
- 五年以下刑罚文书需封存 [4]
- 评选活动
- 第二届全国法院环境资源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 [3]
法律引用规则
播报编辑
刑事裁判文书引用规范性法律文件时,应当直接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司法解释,不得自行认定文件效力。当不同规范性文件存在冲突且无法根据立法法裁决时,需提请有权机关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裁判文书的法律引用需同时适用刑事与民事相关规范 [1]。
未成年人案件样式
播报编辑
自2009年10月12日起,全国法院适用新版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样式,其结构要件包括:
- 被告人身份信息及法定代理人情况
- 公诉机关指控罪名及量刑建议
- 法庭审理过程及举证质证记录
- 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轨迹分析
- 犯罪原因及社会危害性评估
- "寓教于审"的具体体现形式
简易程序判决书需简化事实认定部分,但必须保留量刑说理内容。所有未成年人裁判文书不得公开被告人真实姓名等身份标识 [2]。
环境资源优秀文书
播报编辑
2018年第二届全国环境资源优秀裁判文书评选中,刑事类文书占比23.6%,具体包括:特等奖: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法院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判决书;一等奖:上海闵行区法院刑事判决书及扬州中院刑事裁定书;二等奖:涉及非法采矿、滥伐林木等4篇判决书。评选标准强调文书结构完整性、证据分析逻辑性、法律适用准确性及标点符号规范性,为同类案件文书制作提供范例 [3]。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播报编辑
根据2022年实施办法,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且符合以下情形者,法院应在判决生效后展开封存程序:
- 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免予刑事处罚
- 因证据不足宣告无罪(当事人可申请不封存)
封存流程要求法院在文书生效后:
- 1.送达刑事裁判文书至被告人及检察机关
- 2.同步发送《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至公安机关
- 3.公安机关统筹三级单位在3日内完成封存
例外情形规定,未成年人成年后故意犯罪的,裁判文书需载明被封存的前科记录。针对2012年前的符合条件的案件,要求按新规补充封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