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刑事法網:擴張與限縮

鎖定
《刑事法網:擴張與限縮》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根林。該書針對當前的刑事犯罪現象,提出法律犯罪化和非犯罪話的理論,進一步探討刑事犯罪的過程。
中文名
刑事法網:擴張與限縮
作    者
梁根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1月
裝    幀
平裝
ISBN
7503652802 [2] 

刑事法網:擴張與限縮作者簡介

梁根林,男,1964年出生於江蘇省武進。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先後獲得法學學士,刑法學碩士,刑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刑法學、刑事政策學。代表性著作有:《刑罰結構論》、《刑事政策研究》等。主要社會兼職為: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曾經以學者身份掛職擔任北京市東城區檢察院主管刑檢工作的副檢察長。連續三年當選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生自由投票選出的“北大法學院十佳教師”。

刑事法網:擴張與限縮內容簡介

《刑事法網:擴張與限縮》以犯罪化與大量犯罪化為立足基點,強調犯罪化與非犯罪化構成刑事立法政策的方向迥異而功能互補的一體兩面。本書首先分析了擴張刑事法網的犯罪化作業的路徑選擇、模式建構,提出了“道德-第一次法-第二次法”的犯罪化作業過濾機制,對犯罪化作業的道德制約、第一次法制以及第二次法制約進行了具體分析,並結合我國刑事政策實踐對法定強姦的嚴格責任與法律推定以及婚內強姦、見死不救以及性賄賂等現象的犯罪化選擇進行了論證。其次則探討了限縮刑事法網的非犯罪化的路徑選擇、模式建構、政策基礎等非犯罪化原理性問題,論證了“法律上的非犯罪化”與“事實上的非犯罪化”的模式與路徑,對賣淫、同性戀、濫用毒品以及安樂死等世界範圍內非犯罪化運動的熱點問題的非犯罪化路徑分別進行了分析、設計與論證,特別是對安樂死提出了予以事實上的非犯罪化處理方案,並對其出罪機制進行了法理解讀。 [1] 

刑事法網:擴張與限縮目錄

序一
序一
合理地組織對犯罪的反應
第一章 刑事法網的擴張——犯罪化及其立法原理
第一節 刑法文本、情勢變遷與犯罪化的路徑選擇
第二節 犯罪的概念、本質與犯罪化
第三節 犯罪化的模式建構
第二章 犯罪化作業過濾機制——“道德-第一次法-第二次法”
第一節 犯罪化作業過濾機制概説
第二節 犯罪化的道德制約
第三節 犯罪化的第一次法制約(一)——民事法制約
第四節 犯罪化的第一次法制約(二)——行政法制約
第三章 犯罪化的第二次制約
第一節 犯罪構成的刑事政策功能
第二節 犯罪的公共危害性制約——行使私權不為罪
第三節 犯罪化的客觀基礎——思想、言論獲罪之政策分析
第四節 不法狀態的犯罪化——持有型犯罪的法理解讀與政策分析
第五節 犯罪化的責任基礎——行為責任、行為人責任抑或行為人羣責任
第四章 嚴格責任、法律推定與法定強姦的犯罪化
第一節 問題的引出——最高法院“批覆”及其學術批判
第二節 嚴格責任的政策分析與法理解讀
第三節 對域外法定強姦嚴格責任的解構
第四節 我國法定強姦立法的解讀:語義、體系、歷史與生活邏輯的分析
第五節 走出困境的路徑:從“厲而不嚴”到“嚴而不厲”
第六節 法定強姦的刑事政策分析
第五章 現階段犯罪化熱點問題探討
第一節 婚姻的異化——“婚內強姦”的犯罪化
第二節 冷漠如刀——“見危不救”的犯罪化
第三節 權色交易——“性賄賂”的犯罪化
第六章 刑事法網的限縮——非犯罪化及其原理
第一節 非犯罪化的刑事政策背景與動向
第二節 非犯罪化的模式建構與路徑選擇
第三節 非犯罪化的政策基礎及理論依據
第七章 世界範圍內的非犯罪化熱點問題(一)
第八章 世界範圍內的非犯罪化熱點問題(二)
鳴謝
主要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主題詞索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