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表是影视前期制作中将剧本转化为可视化镜头单元的核心工具,通过分解场景、标注技术参数实现从文字到画面的转换。其包含画面描述、声音效果与时长标注三要素,既是导演的施工蓝图,也是协调动画制作各部门的统一依据。截至2025年,专业分镜表需遵循ISO标准格式,区分动画与实拍场景的标注方式,并明确标注转场方式及镜头衔接逻辑 [1]。
- 别 称
- 故事板 [2]
- 组成要素
- 画面/声音/时长 [1]
- 标准格式
- 分镜表包含画面、声音、时长三要素,具体内容包括:1. 拆分剧本场景;2. 规划镜头序号、景别、角度;3. 描述画面内容、对白;4. 标注镜头长度与技巧(如推/拉/摇/移);5. 添加特效/音效备注;6. 绘制故事板。分镜编写有ISO标准格式 [1]
- 应用领域
- 动画/影视制作 [1-2]
- 核心用途
- 将脚本以动画的方式分解成一系列可设置的镜头并粗略画在纸上,是将文字转换成可视画面的第一步 [2]
- 关键标注
- 帧数(动画)/秒数(实拍) [1-2]
制作要素
播报编辑
- 1.画面设计:由镜头序号、景别类型(如全景/中景/特写)、拍摄角度构成基础框架,需标注拍摄技巧并区分镜头运动与主体运动 [1]
- 2.动态标注:区分镜头运动(推/拉/摇/移)与主体运动,配有文字说明及故事板绘制 [1-2]
- 3.时间控制:动画采用帧数标注,实拍使用秒数记录,右侧栏标注作画张数与时间要求 [1-2]
制作流程
播报编辑
- 1.拆分剧本场景单元,建立镜头序列并标注拍摄技巧 [1]
- 2.规划景别与镜头运动路径,完成故事板草图,标注镜头长度与技巧(如推/拉/摇/移) [2]
- 3.标注特殊效果(如特效/音效)及对白内容,并规划镜头序号、景别、角度 [1]
- 4.添加镜头衔接备注(轴线关系/匹配剪辑等) [1]
- 5.最终整合成包含转场标记、镜头衔接备注栏等要素的标准化文档 [1]
专业规范
播报编辑
- 标注差异:动画分镜必须标注总帧数,而实拍分镜采用秒数计算时长 [1]
- 格式要求:包含独立备注栏记录镜头组接逻辑(如轴线关系/匹配剪辑等),区分导演标注与技术参数(如镜头运动与主体运动) [1]
- 行业标准:ISO格式设置镜头序号层级,按叙事需求选择景别类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