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配製度

鎖定
分配製度即勞動產品在社會主體中如何分割、配給制度的總稱。有按勞分配、按資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可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中文名
分配製度
對    象
勞動產品
釋    義
勞動產品在中主體如何分割、配給
實行制度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目 的
共同富裕 [3] 

分配製度發展歷程

關於分配製度改革的報道 關於分配製度改革的報道
改革開放以來,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經過艱辛探索,初步構建了社會主義分配製度。自十五大以來,黨中央一再重申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並列,上升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一個基礎性平台。同時在分配領域,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 [2] 

分配製度分配原則

反應不公平收入分配現象的漫畫 反應不公平收入分配現象的漫畫
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在分配時,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差距懸殊,體現公平正義,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體現公平正義

分配製度按勞分配

我國的分配製度 我國的分配製度
按勞分配是指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應儘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勞動,社會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消費品的尺度,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獲取等量報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在個人消費品分配領域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的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1)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實現了勞動者在生產資料佔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內部人們不能憑藉公有的生產資料無償佔有他人勞動成果,從而使消費品能夠按照有利於勞動者的、方式分配。
(2)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條件。社會生產力水平及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決定着可供分配的社會產品的數量,制約着分配的方式。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發展,不會像原始社會那樣實行平均分配,但也沒有達到共產主義那樣高的程度,產品尚未極大豐富,消費品還不能充分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還不能實行按需分配,只有實行按勞分配。
(3)在社會主義社會里,舊的社會成分上還沒有消失,勞動還存在着重大差別,同時勞動還是人們謀生的手段,這些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承認勞動的差別,把勞動貢獻和勞動報酬緊密地聯繫起來,才能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分配製度制度背景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是由我國的社會經濟條件決定的。 [1] 
(1)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決定分配結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長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同時並存的分配結構。
(2)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也決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樣化。由於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經營等實現形式,必然產生按勞分配以外的各種分配收入。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各種生產要素(勞動力、土地、資本、管理)都要有相應的市場評價,這些生產要素的所有者都應得到相應的收入。此外,市場經濟中還需要有風險收入、以及通過社會保障獲得的收入等等。
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分配方式的並存,是多種所有制經濟、多種經營方式、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機制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分配製度分配特點

馬克思當時設想的按勞分配,是在社會統一佔有生產資料和不存在商品貨幣關係的條件下實行的。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還不可能在全社會範圍內實現,公有制還有多種經濟形式和多種實現形式,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商品經濟,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以,我們實行的按勞分配原則,同馬克思的設想有很多不同。這主要表現在: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主體,但不是社會的分配原則。它只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基本分配原則,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也還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2)等量勞動領取等量消費品的原則,還不可能在全社會的公有制經濟範圍內按統一標準實現。現階段的公有制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存在着各自的經濟利益。因此,按勞分配還不可能在全社會的公有制經濟範圍內按統一標準實現。只能先根據各個企業提供給社會的有效的聯合勞動量,在各企業之間進行分配。然後再由各個企業根據等量勞動領取等量報酬的原則對勞動者進行分配。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的個人收入不僅取決於自己的勞動貢獻,而且還取決於所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
(3)按勞分配還不能以每個勞動者的勞動時間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換實現的價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勞動量為尺度。馬克思設想在商品貨幣關係消亡的情況下,勞動者的勞動直接表現為社會勞動,按勞分配直接以勞動者的勞動時間為尺度。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者的個人勞動不能直接表現為社會勞動,勞動者只能通過各自所在的企業向社會提供勞動,每個企業的集體勞動也只是局部勞動,其社會勞動的性質只能通過商品的市場交換才能得到實現和轉化。
(4)按勞分配必須藉助於商品貨幣形式來實現。馬克思當時設想的按勞分配,是通過勞動券實現的。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按勞分配只能藉助於商品貨幣關係才能實現,勞動者先以貨幣工資形式取得勞動報酬,再用貨幣工資到商品市場上購買個人消費品。這樣,按勞分配的最終實現還要受商品價格和商品供應量的影響。
總之,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分配主體形式的按勞分配,它的實現是同所有制關係以及市場經濟規律密切聯繫的,它作用的範圍、實現形式和實現程度不但受公有制成熟程度的制約,也受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的制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