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裂的自我

(1994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分裂的自我》是1994年4月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R.D.萊恩。本書系萊恩的代表作,也是生存論心理學的經典作品。 [1] 
中文名
分裂的自我
作    者
R.D.萊恩(英)
譯    者
林和生
出版社
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4年04月
頁    數
222 頁
定    價
9.80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21030191

分裂的自我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3個部分。
第1部分(本書的前3章)對精神病問題作了宏觀的生存論——現象學討論。第1、2章相當於全書導論。在第1章“人學的生存論——現象學基礎”中,作者指出生存現象學試圖刻畫人對周圍世界及自身之經驗的性質,如果不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瘋狂言行的生存性關係,就無法理解這些言行本身。在第2章“從生存論——現象學理解精神病”中,作者指出,流行的精神病學行話的一個特徵是認為精神病是患者在調整過程中的社會性和生物性失敗,是一種強烈的不適,其根本原因在於脱離現實,缺乏內省。在第3章“存在性不安”中,萊恩深入探討了不幸的生存論原因:存在性不安。
在生存論——現象學的一般背景上,第2部分(第4—8章)進入深層心理分析。探討“精神分裂性”個體的心身關係。在第4章“身體化的自我和非身體化的自我”中,作者首先用最通常的術語,對身體化的自我和非身體化的自我進行了對照研究。在第5章“精神分裂性狀態中的內自我”中,作者指出,在所描述的精神分裂性狀態中,自我與身體之間存在一種持續的分裂。第6章是“假自我係統”,在這一章中作者指出,假自我係統的職責是建立與世界的直接聯繫。在第7章“自我意識”中,作者指出,自我意識按通常的用法,有兩種含義:其一是自己對自己的意識;其二是從他人的角度對作為客體之自己的意識。在第8章中,作者以具體案例為第2部分做出總結。 [2] 

分裂的自我作者簡介

《現代社會與人》名著譯叢
萊恩(1927―),當代著名的生存論心理學家
書中,作者對精神病問題作了生存論一現象學討論,探討了“精神分裂性”個體的心-身關係以及精神分裂症狀態的生成、發展等。作者強調,本書並非任何已知生存論哲學的直接運用,但生存論思想傳統卻是作者的主要思想來源。

分裂的自我目錄

初版序言
鵜鶘版序言
致謝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人學的生存論-現象學基礎
第二章 從生存論-現象學理解精神病
第三章 存在性不安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身體化的自我和非身體化的自我
第五章 精神分裂性狀態中的內自我
第六章 假自我係統
第七章 自我意識
第八章 彼得個案
第三部分
第九章 精神病的發生和發展
第十章 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和假自我
第十一章 荒園之魂:對一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
參考文獻
索 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