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株紫萁

鎖定
分株紫萁(學名:Osmundastrum cinnamomeum (L.) C. Presl)是紫萁科、紫萁屬植物,根狀莖短粗直立,或成粗肥圓柱狀的主軸,頂端有葉叢簇生。葉二型;不育葉的柄長30-40釐米;葉片長40-60釐米,寬18-24釐米;羽片20對或更多,下部的對生;裂片的15對。中脈明顯,側脈羽狀,斜向上。葉為薄紙質,幹後為黃綠色。孢子葉比營養葉短而瘦弱,遍體密被灰棕色絨毛,葉片強度緊縮,羽片長約2-3釐米,裂片縮成線形,背面滿布暗棕色的孢子囊。
廣泛分佈於北美洲(紐芬蘭、墨西哥和西印度羣島)、中美洲、亞洲(越南、印度北部、朝鮮、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和歐洲等地;在中國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台灣、吉林和黑龍江。常生於海拔1700-2000米的中山地帶的林緣、林中空地、草地或沼澤及泥炭蘚灌叢草坡,常形成羣叢。 [1-2] 
該種的根莖入藥也可作貫眾的代用品,功效與紫萁相同。 [2] 
中文名
分株紫萁
拉丁學名
Osmundastrumcinnamomeum(L.) C. Presl
別    名
桂皮紫萁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紫萁科
紫萁屬
分株紫萁
亞    綱
薄囊蕨亞綱
命名者及年代
(L.) C. Presl,1847 [4] 
保護級別
陝西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分株紫萁形態特徵

分株紫萁
分株紫萁(10張)
根狀莖短粗直立,或成粗肥圓柱狀的主軸,頂端有葉叢簇生。二型;不育葉的柄長30-40釐米,堅強,幹後為淡棕色;葉片長40-60釐米,寬18-24釐米,長圓形或狹長圓形,漸尖頭,二回羽狀深裂;羽片20對或更多,下部的對生,平展,上部的互生,向上斜,相距的2.5釐米,披針形,漸尖頭,長8-10釐米,寬1.8-2.4釐米,基部截形,無柄,羽狀深裂幾達羽軸;裂片的15對,長圓形,圓頭,長約1釐米,寬的5毫米,開展,密接,全緣。中脈明顯,側脈羽狀,斜向上,每脈二叉分歧,纖細,兩面可見,但並不很明顯。葉為薄紙質,幹後為黃綠色,幼時密被灰棕色絨毛,成長後變為光滑。孢子葉比營養葉短而瘦弱,遍體密被灰棕色絨毛,葉片強度緊縮,羽片長約2-3釐米,裂片縮成線形,背面滿布暗棕色的孢子囊。 [1] 

分株紫萁產地生境

廣泛分佈於北美洲(紐芬蘭、墨西哥和西印度羣島)、中美洲、亞洲(越南、印度北部、朝鮮、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和歐洲等地;在中國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大關、廣南和屏邊)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台灣、吉林和黑龍江。常生於海拔1700-2000米的中山地帶的林緣、林中空地、草地或沼澤及泥炭蘚灌叢草坡,常形成羣叢。 [1-2] 
分株紫萁 分株紫萁

分株紫萁繁殖方法

分株紫萁孢子

孢子採集:六月下旬到野外採集分株紫萁孢子葉,用新的牛皮紙袋裝好,自然乾燥7-10天,在紙袋中將孢子抖落到紙袋中,除去碎葉和殼得到微塵狀的孢子。放入冰箱,0-4℃保存備用。 [5] 
播種方法:八月初,用20毫克/千克赤黴素對孢子噴霧處理,30分鐘後再噴霧處理一次。然後按孢子:細河砂=1:3000比例拌勻,播入苗牀(是用腐殖土40%,一般壤土40%、草木灰20%混合後,再用多菌靈滅菌消毒,打成寬100釐米、高10釐米、土畦,播種前要澆透水),上覆1-2釐米細土,用地膜封好,注意通風和保濕。一般温度保持在20-26℃,濕度為70-80%。約五週左右可見長出原葉體(配子體),再過四周開始有孢子體(營養體即分株紫萁苗)長出。入冬前蓋上草簾子,第二年清明節後即可掀去草簾子。五月中旬小苗可長至10-13釐米,進行移栽。 [5] 

分株紫萁根狀莖

春天土層解凍20-25釐米時,從野外挖來帶土的分株紫萁根狀莖,3-4個芽分一株,將根狀莖縱向劈成若干株,用10毫克/克濃度的2,4-D溶液浸泡5分鐘,按行距30釐米,株距20釐米定植於備好土畦中,澆透水。還可以成行或成片栽植到承包的荒山或林地中。 [5] 

分株紫萁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四月末選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的地塊,深翻,每畝施1500千克農家肥做底肥,耙平。做寬120釐米,高10釐米平畦。 [5] 
移栽:在備好的土畦中,按每畦四行,株距20釐米進行栽植,澆透水。也可以利用承包的荒山,採伐後的林地等,選擇適應分株紫萁生長的野生環境,清除腐葉雜草,打上壟(以不影響林木生長和管理為前提),按株距20釐米成行或成片栽植,以便於施肥、管理和採收。 [5] 
管理:大田栽植每年秋末或春初,澆一次發酵過的糞水,幼苗出土5釐米左右和停止採摘,各中耕一次。春旱澆,春澇排水。野生栽植的每年秋末澆一次發酵過的農家糞水,早春把陳枝腐葉清除乾淨,增加日照提高地温。 [5] 
採收:五月末至七月中旬,採高20-30釐米拳曲幼葉,二至三茬。可連續採收十年以上。 [5] 
加工:採收的鮮菜要在四小時內加工,把菜用沸水焯燙5-10分鐘撈出。 [5] 
  1. 直接食用需用清水浸泡24小時,換兩次水,加工成多種美味佳餚。
  2. 製成幹品:擼去絨毛和曲幼葉,放到席上晾曬,並不斷揉趲使之充分捲曲。
  3. 製成鹽漬品:在容器內一層鹽一層菜的擺放好,用鹽覆蓋,密封制。
  4. 保鮮山野菜:滅菌後裝入保鮮袋,加保鮮液,密封。放在陰涼處保藏。 [5] 

分株紫萁主要價值

分株紫萁營養

分株紫萁的營養價值比較高,早春以未展開的幼葉及葉柄為主要食用部位,分株紫萁含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如天門冬氨酸含量達1.534%,穀氨酸含量達2.332%,賴氨酸含量0.956%,而且是人體所必須的,所以經常吃分株紫萁,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具有抗癌,抗衰老的作用,有清熱、解毒等功效。分株紫萁中鋅的含量達50.04微克/克,其他如鎂、鐵、錳等微量元素都有;每100克鮮物質中含胡蘿蔔素1.97毫克,維生素B20.25毫克,維生素C69毫克。 [6] 

分株紫萁藥用

分株紫萁根中藥名稱為貫眾、薇貫眾,含有紫萁甾酮A(Pomasterone)、蜕皮甾酮(ecdysterone)、紫萁內酯及棕櫚甲酯,含有具有殺蟲作用的間苯三酚,還含有大量的紫萁多糖,紫萁多糖由葡萄糖(Glu)、甘露糖(Man)、木糖(Xyl)和半乳糖(Gal),紫萁多糖具有極強的抗菌活性,對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有祛風濕止痹痛,解毒殺菌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木、痢疾、便血、小便不利等症,具有潤肺理氣、補虛舒絡、清熱解毒的功效。可醫治肺病、赤痢便血、子宮功能性出血、遺精等病症。分株紫萁幼葉上的綿毛叫“老虎台衣”,研粉外敷可治創傷出血,所以叫“見血長”。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