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月扇舟蛾

鎖定
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Linnaeus,1758),鱗翅目舟蛾科 扇舟蛾屬的一種昆蟲。分佈於中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危害楊、柳、白樺等。幼蟲取食葉片成缺刻,常將葉片食盡,僅留葉柄。
中文名
分月扇舟蛾
拉丁學名
Clostera anastomosis(Linnaeus,1758)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舟蛾科
亞    科
扇舟蛾亞科
扇舟蛾屬
分月扇舟蛾
分佈區域
中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分月扇舟蛾原始文獻

分月扇舟蛾 分月扇舟蛾
Syst. Nat. (edn. 10) 1: 506.
俗名:銀波天社蛾、山楊天社蛾、楊樹天社蛾、楊葉

分月扇舟蛾棲息環境

在東北一年1代,8、9月間3齡幼蟲在寄主樹下的落葉間吐絲綴葉作白色薄繭越冬;6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在樹上葉間吐絲作繭化蛹。寄主植物:楊、柳。

分月扇舟蛾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河北(小五台山),內蒙古(昭盟,赤峯),吉林(漫江),黑龍江(岱嶺),江蘇(上海),浙江(天目山),安徽(嶽西),福建(廈門),湖北(陽新,興山,秭歸),湖南(衡山),四川(峨眉山,灌縣,西昌,瀘州,雅江,瀘定,康定,渡口),貴州(江口),雲南(麗江
國外分佈:日本,朝鮮,俄羅斯,蒙古,歐洲。

分月扇舟蛾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一卷 鱗翅目 舟蛾科:804-806

分月扇舟蛾形態特徵

分月扇舟蛾成蟲

分月扇舟蛾(圖一) 分月扇舟蛾(圖一) [1]
體長12~18mm,翅展27~46mm。體翅灰褐色,頭頂和胸背中央黑棕色。前翅3條灰白色橫線,扇形斑模糊,紅褐色,亞外緣線由1列黑點組成。

分月扇舟蛾

半球形,直徑0.6mm,初產時為灰綠色,2、3天后變為紅褐色。

分月扇舟蛾幼蟲

體紅褐色被淡褐色毛。中後胸和腹部第2節背面右有突起2個。腹部第1節和第8節背面中央各有1個大型瘤,瘤上具黑色毛和4個饅頭狀毛瘤,前面2個大,杏黃色,後面2個小,黑色;第1腹節氣門下有1個小黑瘤。
分月扇舟蛾卵(圖二) 分月扇舟蛾卵(圖二) [2]

分月扇舟蛾

長15~18mm,紅褐色,臀棘端分叉。 [3] 

分月扇舟蛾生活習性

分月扇舟蛾蛹(圖四) 分月扇舟蛾蛹(圖四) [4]
上海1年發生6~7代,湖南7代。以卵在枝幹上越冬。少數3齡幼蟲在枯枝落葉中越冬,越冬幼蟲死亡率很高。越冬卵翌年4月上旬開始孵化,初孵幼蟲羣集葉片取食,不結苞,3齡分散取食全葉,白天爬到葉柄上。5月下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成蟲日伏夜出,有趨光性,交尾後當天產卵。卵聚產葉背,平鋪成塊,每塊10~100~300粒。以後基本每月1代,12月上旬最後1代成蟲羽化,交尾產卵於枝幹越冬。東北1年1代,以3齡幼蟲在樹下枯枝落葉層內作薄繭越冬。翌年5月下旬出蟄羣棲危害,6月中、下旬結繭化蛹,7月上旬羽化交尾、產卵。7月中旬孵化為幼蟲,8月上旬開始陸續入土越冬。南昌1年發生3~4代,以蛹越冬。翌年3~4月底羽化;2代9月下旬;3代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4代11月化蛹,全部越冬。11月下旬孵出的幼蟲則不能越冬。 [3] 
分月扇舟蛾幼蟲(圖三) 分月扇舟蛾幼蟲(圖三)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