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散體系

鎖定
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高度分散到另一種物質(稱為分散介質)中所形成的體系叫做分散體系。
中文名
分散體系
外文名
disperse system
性    質
科學
類    別
化學
簡    稱
分散系

分散體系相關信息

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高度分散到另一種物質(稱為分散介質)中所形成的體系叫做分散體系。被分散的物質叫做分散相,而連續的介質為分散介質。按照分散相和分散介質的存在狀態不同 [1] 

分散體系類型

分散程度的大小是表徵表徵分散體系特性的重要依據,所以通常按分散程度的不同把分散體系分成三類:粗分散體系;膠體分散體系和分子分散體系。
粗分散體系:顆粒大小>1×10ˆ-7m,特性:粒子不能通過濾紙,不擴散,不滲析,在顯微鏡下可以看見。
膠體分散體系(溶液):顆粒大小,10ˆ-7~10`-9,特性: 粒子能通過濾紙,擴散極慢,在普通顯微鏡下看不見,在超顯微鏡下可以看見。
分子分散體系(溶液): 顆粒大小<1×10`-9,特性:粒子能通過濾紙,擴散很快,能滲透,在超顯微鏡下也看不見。
這種分類法在討論粒子大小時頗為方便,但是對實際體系的狀態的描述卻比較含糊。同時將真溶液作為分子分散體系來對待也是不合理的,因為它不存在界面,與膠體分散體系有着本質的差別。
如果分散介質是液態的,叫液態分散體系,在化學反應中此類分散體系最為常見和重要,水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都屬液態分散體系。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中分散相粒子的線性大小(近似其直徑大小)沒有絕對的界限。一般地説,分散相的粒子的線性大小小於10-9m時是溶液,溶液裏的粒子實際上處於分子、離子或水合分子、水合離子的狀態。分散相的粒子的線性大小在10-9m~10-7m之間的是膠體(一些有機物的水溶液,如澱粉溶液,實際上是膠體)。分散相的粒子的線性大小在10-7 m~10-3m之間的是懸濁液或乳濁液。
在分散體系中,分散相的顆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體系的性質也隨之改變,溶液、膠體和濁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溶液和液態膠體都是澄清透明的,區分這兩者用到丁達爾現象。丁達爾現象是指:用一束光照射膠體,會在膠體中觀察到一條明亮的光路,而溶液中沒有此現象。
膠體中的膠粒是帶電的。這一點用電泳可以證實。用兩極板接上電源,插入膠體中(膠體有顏色的話現象比較明顯),一段時間後,顏色會變得不均勻。某一極附近顏色會加深,另一極附近顏色變淺。通過此現象可以判斷膠粒帶電情況,即膠粒帶什麼電性。

分散體系分散系

分散系是混合分散體系的簡稱。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質叫做分散質,容納分散質的叫做分散劑。在水溶液中,溶質是分散質,水是分散劑。溶質在水溶液中以分子或離子狀態存在。
分散系=分散相(或分散質)+分散劑
分散體系的某些性質常隨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而改變。因此,按分散相質點的大小不同可將分散系分為三類:低分子(或離子)分散系,其分散質粒子的線形大小在1nm以下,稱為溶液;膠體分散系,其分散質粒子的線形大小在1-100nm之間,稱為膠體;粗分子分散系,其分散質粒子的線形大小在100nm以上,稱為濁液。三者之間無明顯的界限。 [1] 

分散體系相關概念

(1)分散系: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做分散系。如把NaCl溶於水形成的溶液;把酒精溶於水形成的溶液;把牛奶溶於水形成的乳濁液;把泥土放入水中形成的懸濁液;水蒸氣擴散到空氣中液化形成的霧。這些混合物均被稱為分散系。
(2)分散質:被分散的物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
如上述分散系中的NaCl、酒精、牛奶、泥土、水蒸氣都是分散質。
(3)分散劑: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
(4)介穩體系:膠體的穩定性介於溶液和濁液之間,屬於介穩體系。
如上述分散系中的水、空氣都是分散劑。

分散體系注意事項

①溶液這種分散系中,溶質是分散質,溶劑是分散劑。
②懸濁液或乳濁液中不存在溶質和溶劑的概念
即濁液中的分散質不能叫溶質,分散劑也不能叫溶劑。
③根據分散質與分散劑的狀態,它們之間可有9種組合方式:
氣體→氣體、液體、固體 液體→氣體、液體、固體 固體→氣體、液體、固體
④溶液不一定是液體,如合金屬於溶液;同理,濁液不一定是液體,不潔淨的空氣屬於濁液 [1] 
參考資料
  • 1.    梁文平. 表面活性劑及其在分散體系中的應用[J]. 日用化學工業, 1999, 11(1):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