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散性污泥

鎖定
分散性污泥是相對於污水處理廠的市政污泥,由化糞池和分散性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
分散性污泥以化糞池污泥為主,具有點多、面廣、分散、隱蔽、總量大、難監管的特點。 [1] 
中文名
分散性污泥
外文名
Dispersive Sludge

分散性污泥污泥量

分散性污泥傳統計算公式

分散性污泥的傳統計算方式可參考化糞池污泥的計算方式,化糞池污泥量公式 [2] 

分散性污泥糞污總量估算

根據人均每日的定額污泥量,糞便與生活污水合流時為a=0.7L/人·d [2] 
全國人口為N=13.6億,每年產生的新鮮糞污量,W=N·T·a/1000,約為含水率b=95%的糞污3.4748億立方。糞污消化濃縮後的含水率為c=90%,污泥縮減係數K=0.8,經過濃縮和消化後,13.6億人口每年形成的含水率90%的分散性污泥約為1.39億立方。
按照化糞池污泥計算公式,全國每年的分散性污泥總量約為含水率90%的污泥1.39億立方。

分散性污泥處理處置方式

厭氧消化:糞污在化糞池中進行腐化發酵,糞污發酵時間一般在90天以上。
清掏:化糞池污泥需週期性清掏,根據行業標準,設計清掏週期為90天、180天、360天 [2]  ,一般採用抽糞車清掏化糞池糞污。由於化糞池底部泥渣濃度高,不利於清掏抽取,一般採取污水迴流、高壓水槍等方法,攪拌、激射底部污泥,使泥水混合後再抽取,所抽取的糞污含水率高達97-99%。
傳統處置利用:傳統旱廁中的糞污經過90天以上發酵,可作為有機肥農用。
現代處理處置:化糞池糞污在清掏後,糞污被運送到糞便處理廠,經過固液分離、濃縮、消化、幹化等處理流程,污泥經過處理後,可製成有機肥,或進行衞生填埋,完成最終的污泥處置 [3] 

分散性污泥現存問題

不便於農用
糞污本身是優質的有機肥,但是由於水衝廁的廣泛使用,糞污的含水率高,肥份被稀釋,隨着現代城市的發展,也不利於糞污的收集、運輸、利用,化肥的使用也對糞肥使用造成衝擊,化糞池糞污已經越來越不適宜進行農用。
糞便處理廠的缺乏
由於在污泥處理設施投資不足,各地糞便處理廠普遍缺乏,設施缺口大 [4] 
二次污染的問題
由於化糞池污泥不便於農用,同時又缺少糞便處理廠,由此造成清掏後化糞池污泥的出路問題,大量糞污被傾倒到雨污水管網、棄置野外田地、排入河道等,造成二次污染 [5] 
處理過程的管理問題
按照要求,化糞池的清掏糞污應該運送到糞便處理廠進行處理,但是由於糞污的含水率高,糞污量大,化糞池距離糞便處理廠較遠,造成大量運輸成本和處理成本,糞污清運單位為了節約費用降低成本,就存在糞污偷排的隱患。 [6] 

分散性污泥處置技術方向

糞污的主要成分是可降解有機物,根據污泥衡斂消納的原理,有機污泥能夠充分消減,應用高位儲泥消納池能夠進行就地儲存、消納分散性污泥,是一種防治分散性污泥的措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