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手的決心

鎖定
《分手的決心》是由樸贊鬱執導兼編劇的懸疑犯罪電影,由湯唯樸海日李貞賢樸勇宇高庚杓金信英主演 [3]  [37] 
該片講述了刑警海俊(樸海日飾)在山上調查死亡事件的過程中,與死者的妻子宋瑞萊(湯唯飾)見面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1] 
該劇於2022年5月23日在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舉行全球首映, [3]  5月29日,樸贊鬱因執導該影片獲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5]  ;同年的第35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上,該片又摘得最佳外語片獎,金志龍則因該片榮獲最佳攝影獎 [29]  ;2023年3月,在第16屆亞洲電影大獎中,湯唯榮獲最佳女主角獎,鄭瑞景、樸贊鬱獲最佳編劇獎,柳星姬獲最佳美術指導獎。 [36] 
中文名
分手的決心
外文名
Decision To Leave [37] 
헤어질 결심 [37] 
其他譯名
報復式分手 [37] 
類    型
劇情、懸疑、犯罪 [37] 
製片地區
韓國 [37] 
拍攝日期
2020年10月
發行公司
Bac Films [8] 
韓國希傑娛樂株式會社 [8] 
導    演
樸贊鬱 [37] 
編    劇
樸贊鬱 [37] 
鄭瑞景 [37] 
製片人
樸贊鬱 [37] 
主    演
湯唯 [37] 
樸海日 [37] 
李貞賢 [37] 
樸勇宇 [37] 
高庚杓 [37]  展開
片    長
138 分鐘 [37] 
上映時間
2022年6月29日(韓國) [37] 
對白語言
韓語 / 漢語普通話 [37] 
色    彩
彩色 [38] 
imdb編碼
tt12477480 [37] 
主要獎項
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樸贊鬱獲最佳導演獎 [5] 
第35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金志龍獲最佳攝影獎 [29] 
第35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分手的決心》獲最佳外語片獎 [29] 
第16屆亞洲電影大獎湯唯獲最佳女主角獎 [31] 
第16屆亞洲電影大獎鄭瑞景、樸贊鬱獲最佳編劇獎 [31]  展開
主要獎項
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樸贊鬱獲最佳導演獎 [5] 
第35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金志龍獲最佳攝影獎 [29] 
第35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分手的決心》獲最佳外語片獎 [29] 
第16屆亞洲電影大獎湯唯獲最佳女主角獎 [31] 
第16屆亞洲電影大獎鄭瑞景、樸贊鬱獲最佳編劇獎 [31] 
第16屆亞洲電影大獎《分手的決心》獲最佳電影 [31]  收起

分手的決心劇情介紹

在山區調查一起謀殺案的刑警張海俊(樸海日飾)遇到了死者的妻子宋瑞萊(湯唯飾)。瑞萊對丈夫的死沒有表現出任何激動的跡象,並且她的行為與悲傷的親戚大相徑庭,警方認為她就是嫌疑人。當海俊審問和監視瑞萊時,他意識到自己逐漸對她產生了興趣。而宋瑞萊儘管被指控犯罪,但她卻開始對海俊採取大膽的行動,兩人因此相愛了。一個隱瞞真相的嫌疑人,和想要懷疑嫌疑人的偵探,就在真相呼之欲出的時候,他們兩個人決定分手 [13] 

分手的決心演職員表

分手的決心演員表

參考資料: [11]  [50] 

分手的決心職員表

製作人 Jisun Back[11] 樸贊鬱[11] 、高大錫[51] 
監製 李美敬[51] 
導演 樸贊鬱[11] 
編劇 樸贊鬱[11] 鄭瑞景[11] 
攝影 金志龍[11] 
配樂 曹英沃[51] 、趙英旭[52] 
剪輯 金尚範[51] 
藝術指導 柳星姬[53] 
美術設計 柳星姬[51] 
展開

分手的決心角色介紹

  • 宋瑞萊
    演員 湯唯

    宋瑞萊來自中國,美麗卻又神秘的她是山區謀殺案死者的妻子。瑞萊因在警察的詢問中表現異常平靜而引起刑警海俊的懷疑。海俊開始對她進行跟蹤調查,不料兩人在調查的過程中產生了情愫。一年後,瑞萊和她的第二任丈夫遇到了海俊,但沒過多久瑞萊的丈夫死了,瑞萊和海俊又成為了嫌疑人和警察的關係。

  • 張海俊
    演員 樸海日

    刑警海俊正在調查一起山區謀殺案,死者的妻子瑞萊異常平靜的反應引起了他的懷疑。海俊通過跟蹤去調查瑞萊的日常生活,卻不知不覺中對美麗的瑞萊產生了情愫,又因為沒法破案自責。一年後,海俊遇見了瑞萊和她的新任丈夫,沒過多久瑞萊的丈夫死了,海俊和瑞萊又成為了警察和嫌疑人的關係,海俊也因此再次陷入欲罷不能的困境。

(影片主要圍繞男、女主角展開敍述,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13]  [23] 

分手的決心幕後製作

分手的決心創作背景

樸贊鬱導演在創作《分手的決心》時,受兩大靈感觸動。他深感警匪劇和偵探劇中警察或偵探的形象過於刻板,與真實生活相去甚遠,因此想創作一部讓偵探迴歸平凡生活的影片。同時,韓國民謠《霧》的深沉旋律和歌詞中的戀人迷茫與不捨,也觸動了他。自年輕時代起,他便希望將這首歌融入愛情電影中。於是,他將這兩大靈感結合,將平凡的偵探引入一個既痛苦又浪漫的情感世界,將現實與浪漫、平凡與非凡融合,創作出具有特色的作品。 [43-44] 

分手的決心劇本創作

樸贊鬱與女編劇鄭瑞景長期合作,他期望鄭瑞景能為《分手的決心》提供更為平衡的視角,以減少潛在的男性偏見。樸贊鬱所發送的故事大綱並未激起鄭瑞景的濃厚興趣,原因是她希望避免劇本中出現女性受虐待的情節。但鄭瑞景向樸贊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並表達了她希望女主角設定為中國人並由中國演員湯唯出演的意願。恰巧樸贊鬱對湯唯持有高度讚賞,因此他欣然接受了這一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樸贊鬱在創作劇本前未曾與湯唯見面,但他依據她過往的表演作品進行了劇本的創作。 [43]  [45] 

分手的決心角色選擇

樸贊鬱曾透露,在謀劃該劇劇本時就決定了要讓湯唯主演,所以才將女主人公設定為來自中國。他在劇本寫完之前就向湯唯發去邀請,在她同意出演後才寫完了剩下的內容。樸贊鬱表示,從某種角度看,湯唯與她在戲中扮演的瑞萊角色緊密相連。儘管他在創作之初並未親自見過湯唯,但他仍然以她過往表演所留下的深刻印象為基石,構建了這一角色。 [45] 

分手的決心場地取景

導演樸贊鬱在該劇取景地的選擇上,堅持進行外景拍攝,力求呈現更為真實且獨特的視覺效果。影片中的場景多由現實空間組合而成,並藉助CG技術,創造出一個只屬於電影的虛構空間。片尾鏡頭中的大海,由三處不同的海邊影像合成,展現了一個充滿岩石與海浪的壯闊場景,為男女主角的深情追尋增添了厚重的背景。此外,釜山、旌善、束草等地的巖壁和山崖也成為影片中的重要取景地,通過內外景的巧妙結合,營造出一種既真實又夢幻的氛圍。整個劇組為了尋找合適的場地,不惜奔波各地,甚至長時間駐紮在拍攝地,只為呈現出好的畫面。 [46] 

分手的決心畫面色調

劇照採用濃烈的色彩作為畫面主調,藍綠與絳紅兩種色彩尤為突出。藍綠色彩因人而異,如同角色間的複雜情感,難以捉摸;絳紅則營造出柔美、浪漫的氛圍,貼合主人公間的情感交流。 [48] 

分手的決心幕後花絮

  • 在泰安拍攝片尾的大海鏡頭時高大錫表示,拍攝當日恰逢最冷且風力最大的天氣,由於漲潮的影響,無法進行多次取景。樸海日在拍攝過程中不慎摔倒,但他為了爭取一次就完成拍攝,選擇忍痛繼續表演。 [46] 
  • 電影通過多個影像合成,其前期製作耗時五個月。導演對場地選擇嚴格,劇組遍訪全國尋找理想拍攝地點,尤其在釜山地區,部分成員長時間無法返回首爾。 [46] 
  • 湯唯在談到自己作為外國人出演電影時如何克服語言障礙時表示,她的韓語表達尚不夠流暢。她利用此次出演機會,首次系統且認真地學習了韓語。同時,她也承認,在用外語演戲時,她感覺像是腦袋裏有個同聲傳譯,雖然聽到或説的是韓語,但思考時仍會使用中文。 [47] 
  • 影片中的中文台詞是湯唯與樸贊鬱導演共同商議確定的,旨在保留中國語言的特色。其中一句出自《論語》的台詞,雖對外國觀眾來説理解較難,但因其與電影主題契合,故被保留。 [47] 

分手的決心相關公司

製作公司
韓國希傑娛樂株式會社(韓國)
Moho Films (韓國)
發行公司
Bac Films(法國)
韓國希傑娛樂株式會社 (韓國)
Cinéart(比利時)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Golden Village Entertainment(新加坡)
Koch Films
Lucky Red(意大利)
MUBI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澳大利亞)
Movie Cloud
NonStop Entertainment (瑞典)
Purple Plan
Avalon
Madman Films
參考資料: [8] 

分手的決心宣傳發行

分手的決心前期宣傳

時間
宣傳內容
2022年5月6日
發佈先導預告 [2] 
2022年5月16日
發佈兩位主演的角色海報 [6] 
2022年5月22日
發佈了主創在戛納集結的幕後照和劇照 [7] 
2022年5月23日
於第7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舉行首映 [3] 
2022年5月25日
發佈法版預告片 [4] 
2022年6月9日
發佈一組全新劇照 [9] 
2022年6月24日
發佈預告片 [10] 
2022年7月22日
發佈劇照,兩位主角的造型首次曝光 [12] 
2022年12月1日
發佈日本版預告和海報,宣佈定檔於2023年2月17日起在日本上 [22] 

分手的決心上映信息

上映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備註
法國
2022年5月23日 [8] 
戛納電影節
韓國
2022年6月29日 [8] 
/
法國
2022年6月29日 [8] 
/
新加坡
2022年7月14日 [8] 
/
荷蘭
2022年9月1日 [8] 
/
美國
2022年10月14日 [8] 
/
英國
2022年10月14日 [8] 
/
日本
2023年2月17日 [22] 
/

分手的決心票房信息

2022年5月23日,該影片在法國戛納電影節首映映。之後又在韓國、新加坡、荷蘭、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上映。 [8]  [22]  綜合計算,影片的全球總票房達到2258萬美元。 [40] 

分手的決心影片特色

分手的決心主題寓意

《分手的決心》通過愛情反轉重塑了女性形象,為黑色電影注入清新色彩。影片展現了愛情的力量,它帶來新生般的喜悦,並驅使人們甘願為對方付出,哪怕是生命的代價。愛情與“死本能”緊密相連,讓人冒險、衝動,卻也能引發真摯與執着。該片揭示了中年危機與愛情終結的韓國現實,但並未陷入絕望,反而講述新的愛情傳奇,賦予觀眾真愛永在的信念。 [49] 

分手的決心敍事手法

影片運用蒙太奇手法,打破時空限制,通過主人公視線切換,實現樸贊鬱式的敍事風格。這些技法的運用並非單純炫技,而是引導觀眾以角色視角觀察,達到沉浸式觀影效果。 [48] 

分手的決心獲獎記錄

年份
頒獎方
獎項
獲獎方
結果
2022年
最佳導演
樸贊鬱
獲獎 [5] 
主競賽單元
《分手的決心》
入圍 [2] 
最佳女主角
湯唯
獲獎 [21] 
最佳男主角
樸海日
最佳導演
樸贊鬱
最佳女主角
湯唯
獲獎 [14] 
最佳作品
《分手的決心》
獲獎 [26] 
最佳劇本
樸贊鬱、鄭瑞景
最佳男主角
樸海日
最佳導演
樸贊鬱
提名 [18] 
最佳女主角
湯唯
最佳電影
《分手的決心》
獲獎 [15] 
最佳劇本
樸贊鬱、鄭瑞景
最佳導演
樸贊鬱
最佳女主角
湯唯
最佳攝影
金志龍
最佳音樂
趙英旭
最佳國際影片
《分手的決心》
提名 [16] 
最佳影片
《分手的決心》
獲獎 [20] 
最佳導演
樸贊鬱
最佳男主角
樸海日
最佳女主角
湯唯
人氣獎
高庚杓
最佳音樂
曹英沃《分手的決心》
最佳劇本
樸贊鬱、鄭瑞景
最佳男配角
高庚杓
提名 [19] 
最佳女配角
李貞賢
最佳女新人
金信英
最佳攝影與燈光
金志龍(攝影)、申相烈(燈光)
最佳美術
柳星姬
最佳剪輯
金成範
最佳技術
郭貞愛
最佳國際獨立電影
《分手的決心》
提名 [17] 
最佳影片
《分手的決心》
獲獎 [25] 
最佳女主角
湯唯
最佳女配角
金信英
最佳編劇
鄭西京、樸贊鬱
最佳劇本
《分手的決心》
最佳燈光
申相烈
最佳音樂
曹英沃
最佳外語片
《分手的決心》
提名 [27] 
最佳攝影
金志龍
獲獎 [29] 
最佳外語片
《分手的決心》
最佳外語片
《分手的決心》
提名 [28] 
第42屆韓國黃金攝影獎
最佳女主角
湯唯
獲獎 [30] 
最佳男主角
樸海日
最佳導演
樸贊鬱
2023年
最佳女主角
湯唯
獲獎 [36] 
最佳編劇
鄭瑞景、樸贊鬱
最佳美術指導
《分手的決心》
最佳電影
《分手的決心》
提名 [31] 
最佳導演
樸贊鬱
最佳男主角
樸海日
最佳攝影
《分手的決心》
最佳原創音樂
《分手的決心》
最佳音響
《分手的決心》
最佳導演
樸贊鬱
提名 [32] 
第43屆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分手的決心》
獲獎 [33] 
第59屆百想藝術大獎
大賞
《分手的決心》
獲獎 [35] 
最佳女主角
湯唯
最佳導演
樸贊鬱
最佳男主角
樸海日
提名 [34] 
最佳作品
《分手的決心》

分手的決心影片評價

分手的決心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人數
統計時間
豆瓣網 [37] 
7.6/10
311210
2024-3-8
時光網 [42] 
7.5/10
414
2024-3-8
IMDb [41] 
7.3/10
54000
2024-3-8

分手的決心專業評價

正面評價
該片既沒有情慾縱橫的香豔場景,也沒有直白血腥的暴力畫面,樸贊鬱卻在一段看似“老生常談”的懸疑愛情故事中融入了更多值得玩味的“山海絕景”與“人性暗流”。他在影像表達、敍事手法和人物塑造上實現了對自我的又一次超越,以大量具有“誘導性”視覺手法實現敍事表達“錯位”與人物視角“調換”,將一段罪案與情感細密交織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眾多絕妙的細節鋪陳和情感線索令人遐思無限、回味延綿。(《文藝報》 評) [24] 
該片悠盪着一股嫺熟、優雅、藝術、舉重若輕的氣質,像是一個正值創作巔峯時期恣意揮毫潑墨的藝術家向眾人展示內心充沛飽滿的情感故事,愜意地調動一切資源為表情達意服務,通過跳躍的剪輯方式編織出角色凌亂萌動錯置的思維過程,自信、鬆弛、輕盈。影片確實是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但一切都濃淡相宜,令人印象深刻,不會讓人過於有負擔,演員本人的特色給予影片很多個人色彩,很具張力。(《濰坊晚報》 評) [23] 
負面評價
有時過度的複雜性使得內容幾乎難以理解。這種敍事的神秘性,往往並非由於故事的非線性結構所導致,而更多的是電影製作過程中的一種刻意做作和過度修飾。這樣的手法,雖然可能帶來某種獨特的視覺或聽覺體驗,但往往缺乏真正的深度和內涵,使得觀眾難以真正理解和沉浸其中。(美國《華盛頓郵報》的評論家邁克爾·奧沙利文(Michael O'Sullivan) 評) [3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