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層設色法

鎖定
以一定的顏色變化次序或色調深淺來表示地貌的方法。首先將地貌按高度劃分若干帶;各帶規定具體的色相和色調,稱為“色層”。為劃分的高度帶選擇相應的色系,稱為“色層表”在地圖上,按色層表給不同高度帶以相應顏色。分層設色法是在等高線的基礎上根據地圖的用途、比例尺和區域特徵,將等高線劃分若干層級,並在每一層級的範圍內普染不同的顏色,以色相、色調的差異表示地勢高低起伏的 [1]  方法。
中文名
分層設色法
外文名
hypsometric layer
含    義
顏色變化次序或色調深淺表示地貌
適用範圍
在地圖上
優    點
具有立體感
類    別
測繪科技

分層設色法基本概念

常見的色層表為綠褐色系、低地用色、丘陵用黃色、山地用褐色、雪山和冰川用白色或藍色等。能醒目地顯示地勢各高程帶的範圍、不同高程帶地貌單元的面積對比,具有立體感。不能量測。
此法是製圖學家雷馬虛克發明。設色的原則,是按地面由低到高,以綠、黃、棕等顏色分別表示平原、高原和高山,以濃淡不同的藍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帶。該法的優點是能概括地表示圖內區域的地形大勢,在分層設色法繪製的小比例尺地圖中,平原、丘陵、山地等的分佈狀態一目瞭然、閲讀很方便。我國常用的地形圖,200米等高線以下填繪深綠色,200—500米等高線間填繪淺綠色。500—1000米之間填繪淺黃色,1000—2000米等高線間填深黃色,2000—3000米等高線間填淺赭色。這種地勢愈高設色愈暗的方法,使低地着色明淡,而這些地區地面要素——交通線、居民點都比較密集,由於底圖明淡,所標註的地面要素清晰可見。高地所設的顏色深暗,而該處需要顯示的其他要素較少,故對製圖影響不大。

分層設色法定義

分層設色法是在等值線圖上,以一定次序的顏色、色調或暈線疏密的變化來顯示質量特徵和數量逐級變化的方法。地圖上表示地貌高低的一種方法,即在特定的等值線間用一定的色相、色調錶示地貌,以顯示其質量特徵和數量逐級變化的方法。用分層設色法表示地貌,可增強地貌圖形的立體感和易讀性,易於確定盲區和快速判斷地面高低。缺點是不能量測,地貌表示不夠精細,因此多用於編制航空圖、海圖、地勢圖、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圖。
以一定的顏色變化次序或色調深淺來表示地貌的方法。首先將地貌按高度劃分若干帶;各帶規定具體的色相和色調,稱為“色層”。為劃分的高度帶選擇相應的色系,稱為“色層表”在地圖上,按色層表給不同高度帶以相應顏色。分層設色法是在等高線的基礎上根據地圖的用途、比例尺和區域特徵,將等高線劃分若干層級,並在每一層級的範圍內普染不同的顏色,以色相、色調的差異表示地勢高低起伏的方法。

分層設色法優點

在等值線地圖上兩條特定等值線間以一定順序的顏色變化來顯示質量特徵和數量逐漸變化的方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將地形按高度劃分為若干帶,每一帶規定出具體的顏色。一般用褐色、橙色、黃色、綠色分別表示高山、高原、丘陵、平原; 以深淺不同的藍色表示不同的水深。這種方法繪製的地圖具有一定的立體感, 可增加地圖的直觀性和易讀性。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有一定的立體感與易讀性,可以彌補等高線表示地貌的不足。

分層設色法分層設色地形圖

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幾種地圖中最常見的一種。
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製的,它能夠直觀的告訴我們地勢起伏狀況。
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圖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淺不同的褐色、黃色、綠色、藍色等顏色,以鮮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態,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
分層設色地形圖的立體感強,它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對高度,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種地形類型。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各種顏色表示的高度範圍,可以查看圖上所附的等高線分層設色表。
分層設色通用的顏色順序是:海洋用藍色,平原用綠色,低山丘陵用黃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淺紫色表示積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線之間,用分層設色法着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雪線以上的地區通常用白色表示。
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製的,它能夠直觀的告訴我們地勢起伏狀況。
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圖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淺不同的褐色、黃色、綠色、藍色等顏色,以鮮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態,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
分層設色地形圖的立體感強,它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對高度,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種地形類型。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各種顏色表示的高度範圍,可以查看圖上所附的等高線分層設色表。
參考資料
  • 1.    張軍海 李仁杰.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實踐(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