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出超

鎖定
所謂出超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貿易順差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出超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本幣的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1] 
中文名
出超
外文名
Net Outflow
詞    義
貿易順差
出    處
對外貿易
詞    性
名詞

目錄

出超解釋

出超 出超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裏(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説,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説,就叫作貿易逆差。 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佔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麼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淨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淨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着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
鉅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鉅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
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出超原因

一是經濟全球化為這一結果提供了基本條件。在全球化的推動下,當今各國的經濟比以往聯繫得更加緊密,商品和服務越來越更自由地在國與國之間流動,這必然為推動剛剛加入世貿體系的我國貿易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可能和條件。
二是我們的供給能力比較強。近三十年來的快速增長,國內投資的較快增長,以及國際分工帶來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我國的生產能力已經是大大增強,而且形成了較強的產業鏈,更重要的是,形成這一生產能力的,正是國際上短缺的或者是不願意經營的加工貿易,佔我國出口比重已達60%,就足以説明這一點。
三是國際市場對中國生產的商品需求比較大。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勞動密集型仍是我國生產的基本特徵,而與我國貿易量最大的歐盟、美國、日本等都是以技術含量較高的經濟結構為特徵,與我國經濟有着較強的互補性,同時這三個地區和國家經濟總量佔世界大約75%左右,自然決定了國際市場對我國生產的商品和服務需求也比較大。 四是我國生產成本比較低,決定了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根據國際組織數據測算,我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僅相當於發達國家的2%-3%,亞洲四小龍的5%-6%,亞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快,由於經濟增長比較快,相應來説盤子就比較大,本來貿易順差可能沒有這麼多,但是由於世界經濟總量很大,相應也放大了貿易順差的量。 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未來中國保持貿易順差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
參考資料
  • 1.    王美涵.税收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