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出自薊北門行

(庾信詩作)

鎖定
《出自薊北門行》屬於樂府《雜曲歌詞》,魏晉南北朝以來,主要用以描寫燕、薊風物和征戰辛苦之意、突出勇悍之狀。庾信這首詩雖是發揮樂府古題的意思,卻也融入了自己留居北方後對於邊地生活的體會,因而與一般的文人擬樂府有所不同。
作品名稱
出自薊北門行
作    者
庾信
創作年代
南北朝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出自薊北門行原文

庾信《出自薊北門行》
庾子山集註 庾子山集註
薊門還北望,役役盡傷情。
關山連漢月,隴水向秦城。
笳寒蘆葉脆,弓凍紵弦鳴。
梅林能止渴,複姓可防兵。
將軍朝挑戰,都護夜巡營。
燕山猶有石,須勒幾人名。

出自薊北門行註解

薊門:薊州城的城門。即薊丘。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古薊門》:“京師古薊地,以薊草多得名……今都城德勝門外有土城關,相傳是古薊門遺址,亦曰薊邱。”
還:還往。再往。
役役:戰役勞役。每一個戰役。勞苦不息貌。
盡:都是。盡是。窮盡。
傷情:傷感的情緒。
關山:關隘山口。
漢月:漢朝的明月。
隴水:河流名。源出隴山,因名。
秦城:指秦長城。
笳寒:胡笳寒冷。笳,胡人卷蘆葉為笳,吹以作樂。
蘆葉:蘆葦的葉子。胡笳由蘆葉製成。
弓凍:弓箭冰凍。
紵弦:苧麻搓成的弓弦。
梅林:梅樹林。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複姓:兩字或兩字以上的姓氏。指西魏將漢族姓氏改為鮮卑的複姓姓氏。有説‘指北朝啓用鮮卑族複姓的將軍。’。
防兵:防止兵變或追兵。
將軍:戰國時始為武將名。統帥士兵的軍官。
連:連續。
轉戰:輾轉循回作戰。連續在不同地區作戰。
都護:漢朝官名。設在邊疆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
巡營:巡行警戒軍營。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外蒙古的杭愛山。東漢竇憲領兵大破北匈奴刻石勒功之處。亦借指邊塞。
猶:仍。仍然。
須:必須。須要。
勒:刻石勒功。雕刻。
幾人名:幾個人的名字。

出自薊北門行作品賞析

由於詩中所表現的,不是一時一地的感受,而是對薊外邊塞戰爭的總體概括。因此一開頭就説,站在薊門北望,每次戰役都令人傷情。秦漢以來,關山、隴水、明月,就是無數次戰爭的見證。詩人的視野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侷限,由眼前的關山月聯想到漢時的關山月,由流向秦朝所見的城垣的隴頭水想到了自古及今無數人的嗚咽聲。“關山”二句不僅對得極為工整,且包含了巨大的歷史內涵。
“笳寒”二句寫北地苦寒。“笳”即“葭”。天寒草枯,葭蘆變脆,弓弦凍硬,在寒風中發出顫音,皆是對北地生活體驗入微的景物描寫。而“笳”於“弓”相對,又在字面上造成胡笳聲寒的印象,更增添了邊關戰爭不息的淒涼氣氛。
“梅林”二句寫領兵打仗的將帥,均用於魏有關的典故。魏文帝曹操曾用望梅止渴的法子暫時解決行軍缺水的困難。北魏至北周武將多為複姓。北魏統一前,鮮卑族原本聚居代北。統一之後,代北之人遷居河南,皆定為複姓。又《隋書.經籍志》兵法有《黃帝複姓符》二卷。;所以“複姓可防兵”的説法,恰好將典故和魏周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起來,並以秦城漢月的歷史回顧轉至眼前的戰事。“將軍”二句直承“複姓”句而來,寫將軍都尉們早上出去挑戰,晚上回來巡營。“朝”、“夜”相對,與末二句連續,可以看出其中所含的諷意:他們每天忙於戰事,勝利後自可勒功燕然,揚名後世。反正燕然山還有的是石頭,不知還有刻上多少人的名字才算夠?《後漢書》“竇憲為車騎將軍,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破之,遂登燕然山,刻山勒石,紀漢威德。”結尾冷然一問,含蓄地指出:自秦漢至北朝,戰爭不息的重要根源,在於統治者為自己樹立威德,將軍們追求功名不朽。;而全詩對征戰辛苦之意,以及戰將勇悍之狀的描寫,也因而昇華到一個新的思想高度。
這首詩利用《出自薊北門行》這一樂府古題的基本內容,巧妙地藉助典故和邊塞風物的描寫,對秦漢至魏周北方戰爭無休無止的狀況作了歷史性的回顧,委婉地批評了熱衷戰爭的軍中將帥,因而能以較高的藝術概括力勝過南北朝眾多的同類之作。

出自薊北門行作者簡介

庾信(公元五三一年~公元五八一年),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學家。庾信早年曾任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陪同太子蕭綱梁簡文帝)等寫作一些綺豔的詩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為建康令,率兵禦敵,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公元五五四年(元帝承聖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庾信被強留於長安,永別江南,內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離顛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後的思想、創作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沒有擺脱“宮體詩”的影響,迄今被傳誦的詩賦,大抵是到北方後所作,這些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詩歌代表作有《擬詠懷》二十七首,雖屬模擬阮籍,實則全是感嘆自己的身世。他的樂府歌行,常常使用比興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楊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後的詩歌蒼勁沉鬱,和他經歷戰亂及對北方景物有較深的感受有關,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盧記室從軍》。他的一些小詩寫得親切動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師三絕》、《重別周尚書二首》等,都很著名。庾信在辭賦方面的成就並不亞於詩歌,他的抒情小賦如《枯樹賦》、《竹杖賦》、《小園賦》和《傷心賦》等,都是傳誦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賦》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駢文大家,他的文風以講究對仗和幾乎處處用典為特徵,其文章多為應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學意味。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代屠隆本為最早。《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註》講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還有朱曰藩刊本,僅六卷,有詩無文。此外還有明代張溥所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稱《庾開府集》。庾信集較早的註釋本是清代吳兆宜所注十卷本,後有倪璠注本十六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