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出汗障礙

鎖定
出汗障礙發病期間忌辛、辣、酒類食物。對魚、蝦等一般易誘發本病的食物應注意食用後及停用後的效果,不盲目地忌口。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洗燙、肥皂及各種有害因子的刺激。治療全身性疾病,發現病灶應積極清除。
外文名
dyshidrosis
別    名
出汗不良;汗皰症;汗皰疹
多發羣體
青少年
常見發病部位
手掌、足蹠部
常見病因
尚未完全清楚,多認為一種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
常見症狀
位於表皮深處的小水皰,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分散或成羣發生於手部。有程度不等的瘙癢及燒灼感

出汗障礙病症信息

出汗障礙與中醫田螺皰相類似,如“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記載,“初生形如豆粒,黃皰悶脹,硬痛不能着地,連生數皰,皮厚難以自破。”有人稱本病為於足蚓者。

出汗障礙疾病名稱

出汗障礙

出汗障礙英文名稱

dyshidrosis

出汗障礙別名

pompholyx;出汗不良;汗皰症;汗皰疹

出汗障礙分類

皮膚科 > 皮膚腺疾病 > 汗腺疾病

出汗障礙ICD號

I30.1

出汗障礙流行病學

出汗障礙多發生於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冬天可自愈。多見於青少年,中年以後可減輕或自愈。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出汗障礙出汗障礙的病因

出汗障礙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認為一種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與個人體質、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精神因素如緊張或抑鬱可能成為本病的誘因。近來還注意到鎳、鉻等金屬的系統性過敏。

出汗障礙發病機制

出汗障礙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多認為一種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

出汗障礙出汗障礙的臨牀表現

1.出汗障礙好發於手掌、指端、手指側面,少見於手背、足底,常對稱發生。
2.突然出現多數羣集或散在的位於表皮深處的小皰,米粒大小,半球形,略高出皮面,無炎症反應,呈正常膚色,水皰內含清澈漿液,發亮,偶爾可變為渾濁。皰破後流出黏液性液體,數天後水皰吸收、乾涸後殘留環狀鱗屑,自覺瘙癢及燒灼感,如患病時久可引起手掌皮膚乾燥、脱屑、增厚。如有繼發感染時,可形成膿皰,炎症明顯,重症者可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結炎
3.始於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與手足多汗並存,每年定期反覆發作。
4.多見於青少年,中年以後可減輕或自愈。

出汗障礙出汗障礙的診斷

根據季節性反覆發作,對稱發生於手掌,損害多為小皰、幹後脱皮等特點出汗障礙診斷較易。斑貼試驗通常不能幫助診斷,但對某些物質陽性(如鎳、秘魯香膏)則口服激發試驗常能激惹皮損增劇。

出汗障礙中醫病機及辨證

中醫認為出汗障礙為脾胃濕熱或濕邪浸漬局部所致。

出汗障礙鑑別診斷

出汗障礙需與下列疾病鑑別:

出汗障礙汗皰性手足癬

汗皰性手足癬常先有足癬再有手癬,多為一側先發生,炎症明顯,邊界清楚,指趾亦可受累,真菌檢查陽性。

出汗障礙汗皰型癬菌疹

汗皰型癬菌疹水皰較淺,皰壁較薄,常有活動的癬菌病,病灶痊癒後可自行痊癒,癬菌素試驗陽性。

出汗障礙剝脱性角質鬆解症

剝脱性角質鬆解症皮損表現主要是表皮剝脱,與出汗障礙十分相似,有時很難鑑別。但剝脱性角質鬆解症無明顯的深在性小水皰。

出汗障礙出汗障礙的治療

出汗障礙內服

潑尼松30mg/d,連服1周左右,效果較好,對有精神緊張者可適當選用鎮靜安神劑如谷維素、溴丙胺太林(普魯苯辛)、溴丙胺太林(溴苯辛)等。

出汗障礙局部

(1)早期以乾燥止癢為主,可用手足多汗藥水或3%~5%福爾馬林外塗,或用5%明礬溶液、5%醋酸鉛或醋酸鋁溶鋁溶液或用複方鋅銅浸液稀釋5倍浸泡20min每天1次或隔天1次,浸泡或濕敷後外用類固醇霜或汗皰泥膏。
(2)對於乾燥脱屑者可用皮質類固醇霜或軟膏,如局部反覆脱皮,乾燥疼痛,可外用2%~5%水楊痠軟膏,10%尿素霜,或用淺層X線照射,每週1次,每次100r,共6次。

出汗障礙中醫療法

內服藥法宜健脾利濕,方用健脾除濕湯或除濕丸。外用蒼膚水或幹葛水外洗。

出汗障礙針刺療法

主穴可取合谷、勞宮、魚際、間使。配穴取曲池、足三里、三陰交。

出汗障礙注意事項

發病期間忌辛、辣、酒類食物。對魚、蝦等一般易誘發本病的食物應注意食用後及停用後的效果,不盲目地忌口。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洗燙、肥皂及各種有害因子的刺激。治療全身性疾病,發現病灶應積極清除。

出汗障礙預後

出汗障礙始於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與手足多汗並存,每年定期反覆發作。多見於青少年,中年以後可減輕或自愈。

出汗障礙相關藥品

潑尼松、谷維素、溴丙胺太林、醋酸、醋酸鋁溶液、水楊酸、尿素、除濕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