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出水芙蓉圖

(南宋時期的絹本設色畫)

鎖定
《出水芙蓉圖》是南宋時期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出水芙蓉圖》繪出水荷花一朵,淡紅色暈染,花下襯以綠葉,葉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視特寫的手法,描繪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質。全圖筆法精工,設色豔麗,不見墨筆勾痕,是南宋院體畫中的精品。 [1] 
中文名
出水芙蓉圖
作    者
舊題吳炳繪,無據 [2] 
創作年代
南宋
分    類
設色畫
材    質
絹本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10] 
規    格
縱23.8cm,橫25.1cm
幅    式
扇面畫

出水芙蓉圖畫作內容

《出水芙蓉圖》中,背景單調,一朵盛開的粉紅色荷花佔據整個畫面,在碧綠的荷葉映襯下搶眼而奪目,中間有橘黃色的點點花蕊 [2] 
此圖畫面無款印,只有殘印一角,裱邊貼籤:“吳炳出水芙蓉”。 [3] 

出水芙蓉圖創作背景

宋人的小品花鳥畫由於篇幅較小,取景更加單純,作品多傾心於物象局部的細膩刻畫,着意細節與意藴的表達,體現一種喻興於物的詩意化意境。荷花因其清新脱俗的優雅氣質,成為君子人格化的象徵,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宋周敦頤雲: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出水芙蓉圖》就是選取了這個題材。 [4] 
圓形、方形和少量異形的小幅花鳥畫,主要為生活中實用的團扇、傢俱上的貼絡和燈片子等,數量之多,形成南宋花鳥畫的主流。《出水芙蓉圖》是其中之一。 [5] 
《出水芙蓉圖》舊題吳炳作,也有的研究者將其作為佚名看,意指對吳炳的舊傳,表示懷疑,這種懷疑有道理,因為此圖確實不像記載中對吳炳風格的描述。 [6]  根據北京故宮博物館官網的最新研究成果,《出水芙蓉圖》舊題吳炳繪,無據。 [2]  但對於它是南宋院體之作,一般沒有爭議。 [6] 

出水芙蓉圖藝術鑑賞

出水芙蓉圖主題

畫家取意荷花的高潔,來表達理想願望或寄予個人的精神品格。對荷花作精微的局部特寫,同時注重詩意化的表達,強調意境和氣韻的表現,由於對物象的細膩刻畫中注入了詩意的情趣表達,畫面變得靈動而鮮活,以其精湛的技巧,既保持了畫院花鳥畫“物形不改”、狀物精微的寫實精神,又表現出畫家藴藉空靈的審美追求,達到詩意與畫境的統一。 [4] 
《出水芙蓉圖》中畫家依據自己的主觀感受和認知,賦予客觀存在的荷花一定的情感內容,傳達畫家的內心精神和情感,達到畫家與荷花“神遇而跡化”的境界,顯示野逸無華的自然之美,表現畫家淡雅、恬靜的心態,流露出怡然自足、平和超脱,闡釋着宇宙自然不可磨滅的生機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4] 

出水芙蓉圖形象

此畫作雖小,畫得卻十分精緻生動,佈局、設色端莊大氣,作者用俯視特寫手法,將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氣質表現得十分完美,這種豐滿的構圖烘托出了花瓣既輕盈又腴潤的質感。如肖像般使觀者能夠直觀地欣賞到這嬌嫩柔美的荷花。其工巧之處還在於整幅畫的構圖和取景,畫中一朵盛開的粉紅色荷花,嬌柔透亮,佔據了大部分畫面,粉紅色的花瓣在碧綠的荷葉襯映下,顯得格外的豔麗奪目,婀娜多姿。從中可以看出畫家的寫實功力極為紮實,每片蓮瓣的形狀、角度、色澤和位置都安排得恰到好處。以至於瓣上紅絲、蕊端膩粉,也是一一精心加工,仔細料理。 [3] 

出水芙蓉圖技法

該畫用筆輕細,敷色柔美,幾乎不見筆跡,表現手法屬於沒骨畫法,淺粉色的花瓣、嫩紅花蕊似乎還帶有拂曉時分的露珠,這正是花苞初放的最美最佳時刻。畫家為了表現出荷葉與花瓣的不同質感,採用了不同的渲染方法,其中花瓣是用暈染法,使得整個花朵顯得飽滿而細膩,而荷葉則是用漬染法,自然地描繪出葉子的肌理和厚實的質感。《出水芙蓉圖》雖然只描繪了一朵花、一片葉,但它彷彿使觀者嗅到了整個荷塘散發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是南宋花鳥畫家構思新奇、筆墨精妙的集中體現。 [3] 

出水芙蓉圖構圖

《出水芙蓉圖》局部
《出水芙蓉圖》局部(2張)
《出水芙蓉圖》佈局採用“折枝”畫法,僅取一花兩葉,花置於畫面中心,呈圓形,與下邊方形構成的葉呼應,取“天圓地方”之意,簡約、疏朗,正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隻”。通過花與葉的交錯,主體邊緣的整與破的格局,佔與讓的處理,對畫面空白作巧妙設計。畫面雖小,卻構成全然自得的生命整體,產生疏闊而豐盈的視覺張力。花瓣分三組,大小、聚散、疏密、動勢各異,花蕊在造型上大大誇張了其姿勢和飽滿度,葉的舒捲與花瓣的動勢相合,其抑揚走勢,令整個畫面產生流動的韻律,追求空靈幽靜之美。葉衝出畫面,擴展了畫面的意境,使人感到整個荷塘沁人心脾的荷香。自然生態下的荷花,在畫家的主觀意識的組合下,完美體現了荷花盛開之際,高貴端莊的姿勢,實得宋詞跌宕簡約的風采神韻,並使整幅畫面呈現出如詩般的韻律和意境。 [4] 

出水芙蓉圖設色

此圖繪製賦色典雅,用筆細膩,對花和葉的不同質感的表現含蓄、內斂、雅緻,着意於花的“飽滿”、 “温潤”與葉的“厚潤”及向背不同的質感和神采,採用勾填法,線條精細、靈活多變,依據物象的不同形質而定,以色賦色,簡約、深沉。花先用粉打底子,再用胭脂“承染”“籠套”,最後用胭脂勾花瓣的脈絡。葉依正反的不同質感選用不同特質的顏料,正面用花青“承染”出葉的凸凹,小葉脈用壓線法與空線法結合的方式,再用“汁綠”、 “籠套”,顯得自然、渾厚,葉的背面用石綠表現其粗獷、渾厚。花葉絹後反襯白粉,使花的色相沉着渾厚,色調含蓄,毫無雕琢之意,表現出荷花晶瑩高潔、風姿萬種而又無香豔之態,如出於凌凌清水的清姿麗態,體現了畫家精湛的技巧。 [4] 

出水芙蓉圖名家點評

當代書畫家陳振濂:很難想象這大面積的紅花綠葉會畫得豔而不俗,鮮而不火。勾莖與空莖給它幫了大忙;此外,在折枝空間被予以特殊注意的畫院,也很難想象會有鋪排密不通風的構圖——它簡直沒有構圖,但似乎又有很明顯的構思安排,這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妙處。 [7]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毛建波:作品筆法精微,設色工麗,極好地表現出荷花的神韻。 [8] 

出水芙蓉圖歷史傳承

該圖曾在宋內府收藏,存《名筆集勝》冊中,《虛齋名畫錄》著錄,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3]  [9] 
參考資料
  • 1.    鄭春興主編,中國名畫品鑑[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4:第173頁
  • 2.    【出水芙蓉圖頁】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8-28]
  • 3.    馬帥編著,中國名畫全知道[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249-250頁
  • 4.    《美術大觀》編輯部編,中國美術教育學術論叢 造型藝術卷 9=The Chinese fine arts education academic symposium Modeling art[M],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6.10:第147-148頁
  • 5.    李玲.從《出水芙蓉圖》看南宋院體花鳥畫的精麗典雅[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第3期).
  • 6.    劉會彬.宋·吳炳·出水芙蓉圖[J].雪蓮,2009,(第5期).
  • 7.    陳振濂著,陳振濂談中國繪畫史 二 南宋~元末[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9:第55頁
  • 8.    潘耀昌主編,中國美術名作鑑賞辭典[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08:第381頁
  • 9.    楊建峯編,中國傳世名畫 上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11:第127頁
  • 10.    文博日曆丨越窯青瓷盤,留住江南茶韻與夏日荷風  .央視網.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