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出氏家廟

鎖定
出氏家廟是一處始建於明代中期的宗族祠堂建築,屬於出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於洪厝坑,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出光育啓建,木石磚瓦結構。康熙初年(1663年)舉人出一見倡議擴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翻建,原基原樣,留有兩個側門,中間留有天井。1984年出仲法組織維修,2009年出學淵等人住持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200平方米。宗祠是凝聚宗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宗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中文名
出氏家廟
別    名
出氏家廟
建造年代
明代中期
性    質
出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

出氏家廟地名含義

出氏宗祠也稱出氏家廟。

出氏家廟其他信息

祠內懸掛“忠節”、“進士”、“文魁”、“解元”等匾。已列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楹聯有﹕
大門對聯﹕燕南無二族,惠北自一宗。
中柱對聯﹕帝廷稱奇姓,閩海橋科名。
廳堂對聯﹕一案拱門楣預佔遇試皆一,三台壯屏翰早卜達尊有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