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出口退(免)税企業分類管理辦法

鎖定
2015年1月7日,國家税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2號發佈《出口退(免)税企業分類管理辦法》。該《辦法》分總則、管理類別及標準、分類管理措施、評定工作要求、附則5章24條,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以出口企業申報退(免)税時間為準。
中文名
出口退(免)税企業分類管理辦法
發佈機關
國家税務總局
文    號
國家税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2號
類    別
規範性文件
發佈時間
2015年1月7日
施行時間
2015年3月1日

目錄

出口退(免)税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公告

國家税務總局關於發佈《出口退(免)税企業分類管理辦法》的公告
國家税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2號
為進一步規範出口退(免)税管理,優化出口退税服務,支持我國外貿發展,國家税務總局制定了《出口退(免)税企業分類管理辦法》,現予發佈,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出口退(免)税企業管理類別評定表 [1] 
國家税務總局
2015年1月7日

出口退(免)税企業分類管理辦法管理辦法

出口退(免)税企業分類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優化服務,提高出口退(免)税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我國外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税收徵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出口貨物勞務及服務增值税消費税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已按規定辦理出口退(免)税資格認定的出口企業和其他單位(以下簡稱出口企業)。
第三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國家税務局(以下簡稱省國家税務局)負責本地區出口企業分類管理的組織實施。具有出口退(免)税審批權限的國家税務局負責所轄出口企業管理類別的評定工作。
第四條 國税機關應遵循客觀公正、標準統一、動態調整的原則,科學地對出口企業進行分類管理。 [1] 
第二章 管理類別及標準
第五條 出口企業管理類別分為一類、二類、三類、四類。
第六條 上一年度內,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出口企業,管理類別可評定為一類:
(一)年末淨資產大於當年已辦理的出口退(免)税總額。
(二)納税信用等級為B級以上。
(三)能主動配合國税機關實施出口退(免)税管理,能按規定收集、裝訂、存放出口退税憑證及備案單證。
(四)出口企業內部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出口退(免)税風險控制體系。
(五)未發生過違反出口退(免)税相關規定的情形。
(六)省國家税務局規定的其他風險可控的條件。
第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出口企業,管理類別應評定為三類:
(一)自首筆申報出口退(免)税之月起至評定當日未滿12個月,或尚未申報過出口退(免)税。
(二)上一年度內,累計6個月以上未申報出口退(免)税。
(三)上一年度內,納税信用等級為C級。
(四)上一年度內,發生過違反出口退(免)税有關規定的情形,但尚未達到税務機關或司法機關處理標準的。
(五)存在省國家税務局規定的其他失信情形。
第八條 上一年度內,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出口企業,管理類別應評定為四類:
(一)納税信用等級為D級。
(二)發生過拒絕提供有關出口退(免)税賬簿、憑證、資料等情形。
(三)因違反出口退(免)税有關規定,被税務機關或司法機關處理過的。
(四)海關信用管理類別認定為失信企業。
(五)外匯管理的分類管理等級為C級。
(六)存在省國家税務局規定的其他嚴重失信情形。
截至評定之日,出口企業因騙取出口退税被停止出口退税權期限屆滿後未滿2年的,管理類別應評定為四類。
第九條 被評定為一類、三類、四類以外管理類別的出口企業,其管理類別應評定為二類。 [1] 
第三章 分類管理措施
第十條 管理類別為一類的出口企業,在出口退(免)税申報相關電子信息齊全並經預審通過後,即可進行正式申報,申報時不需要提供原始憑證,對應的原始憑證按規定留存企業備查;管理類別為二類、三類的出口企業,在申報出口退(免)税時,應按規定提供原始憑證、資料及正式申報電子數據;管理類別為四類的出口企業,在申報出口退(免)税時,除提供上述原始憑證、資料及正式申報電子數據外,還須同時按規定報送收匯憑證。
第十一條 管理類別為一類的出口企業的管理措施。
(一)國税機關受理該類企業的出口退(免)税正式申報後,經核對申報信息齊全無誤的,即可辦理出口退(免)税。
(二)在國家下達的出口退税計劃內,可優先安排該類企業辦理出口退税。
(三)國税機關可向該類企業提供綠色辦税通道(特約服務區),並建立重點聯繫制度,指定專人負責並定期聯繫企業,及時解決其有關出口退(免)税問題。
(四)該類企業屬於外貿企業的,國税機關應定期使用增值税專用發票稽核、協查信息對其申報的出口退税進行復核,對複核有誤的,應按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 管理類別為二類的出口企業的管理措施。
(一)對該類企業申報的出口退(免)税,國税機關應先審核電子信息,再抽取一定比例的原始憑證進行人工審核。抽取比例應不低於該類企業每個申報批次所附原始憑證的20%。
(二)該類企業屬於外貿企業的,對其申報的出口退税,國税機關應先使用出口貨物報關單電子信息和增值税專用發票認證信息審核辦理退税,再定期用增值税專用發票稽核、協查信息進行復核,對複核有誤的,應按規定處理。
(三)國税機關每年評估該類企業的退(免)税的户數,應不低於所轄有出口退(免)税申報業務的該類企業總户數的3%。
第十三條 管理類別為三類的出口企業的管理措施。
(一)對該類企業申報的出口退(免)税,國税機關應先審核電子信息,再抽取一定比例的原始憑證進行人工審核。抽取比例應不低於該類企業每個申報批次所附原始憑證的60%。
(二)該類企業屬於外貿企業的,對其申報的出口退税,國税機關應使用出口貨物報關單電子信息和增值税專用發票稽核、協查信息審核辦理出口退税。
(三)國税機關每年評估該類企業的退(免)税的户數,應不低於所轄有出口退(免)税申報業務的該類企業總户數的5%。
(四)對該類企業申報的出口退(免)税,每年國税機關應抽查不低於20%的對應備案單證及收匯憑證。
第十四條 管理類別為四類的出口企業的管理措施。
(一)對該類企業申報的出口退(免)税,國税機關除審核電子信息外,還應逐筆人工審核對應的原始憑證。
(二)該類企業屬於外貿企業的,對其申報的出口退税,國税機關應使用出口貨物報關單電子信息和增值税專用發票稽核、協查信息審核辦理出口退税。
(三)該類企業屬於生產企業的,對其申報出口退(免)税的自產產品,國税機關應對其生產能力、納税有關情況核實無誤後,方可辦理退(免)税。
(四)對該類企業申報出口退(免)税的外購出口貨物或視同自產產品,國税機關應對每户供貨企業的發票,都要抽取一定比例發函調查。
(五)國税機關對所轄該類企業,每年應至少進行1次出口退(免)税評估。
(六)該類企業自評定之日起,2年內不得評定為其他管理類別。
第十五條 國税機關通過預警評估發現管理類別為一類的出口企業已辦理的退(免)税存在騙税疑點的,應按規定進行核查,發現問題的應按規定予以處理。
國税機關發現管理類別為二類、三類、四類的出口企業申報的退(免)税存在騙税疑點的,須按規定排除相關疑點後,方可辦理退(免)税;已辦理的,國税機關可按照所涉及的退税額,暫緩辦理該企業其他已審核通過的應退税款,無其他應退税款或應退税款小於所涉及退税額的,可由出口企業提供差額部分的擔保。相應疑點排除後,國税機關方可辦理暫緩的退税或解除擔保。 [1] 
第四章 評定工作要求
第十六條 出口企業管理類別評定工作每年進行一次,應於每年企業納税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公佈後1個月內完成。完成管理類別評定工作的次月起,對出口企業實施對應的分類管理措施。
第十七條 由縣(區)國家税務局負責評定出口企業管理類別的,應於評定後10個工作日內將評定結果報地(市)國家税務局備案;由地(市)國家税務局負責評定的,縣(區)國家税務局須進行初評並填報《出口退(免)税企業管理類別評定表》(見附件),報地(市)國家税務局審定。
第十八條 出口企業管理類別評定完成後,國税機關應在評定後的15個工作日內告知出口企業,並主動公開管理類別為一類、四類的出口企業名單。
各省國家税務局可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以及與相關部門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合作備忘錄、協議等規定,逐步公開管理類別為二類、三類的出口企業名單及相關信息。
第十九條 出口企業對管理類別評定結果有異議的,可以書面向評定國税機關申請複評。評定國税機關應按本辦法第二章的規定進行復核。
第二十條 國税機關應提高税源管理部門、納税服務部門、稽查部門、進出口税收管理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質量和效率,建立相應的信息通報制度,及時傳遞出口企業的納税信用等級評定、納税評估情況、税收稽查立案及處理情況等信息。
第二十一條 國税機關發現出口企業存在下列情形的,應自發現之日起的20個工作日內,按以下規定對出口企業管理類別實施動態管理:
(一)管理類別為一類、二類、三類的出口企業的納税信用等級發生變化的,應及時組織評定並相應調整管理類別。
(二)管理類別為一類、二類、三類的出口企業發生本辦法第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管理類別直接調整為四類。
(三)管理類別為一類的出口企業未按規定將原始憑證留存企業備查的,管理類別直接調整為二類。
(四)管理類別為一類、二類的出口企業因涉嫌騙取出口退税被立案查處尚未結案的,暫按管理類別為三類的出口企業管理,待案件查結後,依據查處情況調整管理類別;管理類別為三類、四類的出口企業因涉嫌騙取出口退税被立案查處尚未結案的,暫按原類別管理,待案件查結後,依據查處情況調整管理類別。
出口企業管理類別發生調整的,國税機關應按本辦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的程序辦理。 [1]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均含本數。
第二十三條 各省國家税務局可以根據本辦法制定和細化具體實施辦法。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以出口企業申報退(免)税時間為準。 [1] 

出口退(免)税企業分類管理辦法附件

出口退(免)税企業管理類別評定表
填報機關: 縣(區)國家税務局 所屬年度:
編號
海關企業代碼
納税人識別號
出口企業名稱
出口企業類型
評定類別的主要事項
評定類別
備註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合計
-
-
-
-
-
-
-
縣(區)級國税機關意見:
-
地(市)級國税機關意見:
-
-
-
-
-
(公章)
-
-
(公章)
-
-
-
-
-
-
-
-
經辦人: 科長: 主管局長:
經辦人: 科長: 主管局長: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注: 1、 本表一式二份,縣(區)國家税務局退税部門、地(市)國家税務局退税部門各一份。
2、出口企業類型分為:外貿企業、生產企業、其他單位。
3、評定類別的主要事項,是指按本辦法評定類別所對應的主要情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