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出人頭地

(漢語成語)

鎖定
出人頭地(拼音:chū rén tóu dì)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 [3] 
出人頭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優秀。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1] 
中文名
出人頭地
拼    音
chū rén tóu dì
近義詞
高人一等嶄露頭角
反義詞
相形見絀庸庸碌碌
出    處
《與梅聖俞書》
注音字母
ㄔㄨ ㄖㄣˊ ㄊㄡˊ ㄉㄧˋ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出人頭地成語出處

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3]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出人頭地”。 [3] 

出人頭地成語故事

蘇軾,字子瞻,是眉州眉山縣人。十歲的時候,其父蘇洵到外地去遊學,母親程氏則親自教他讀書,蘇軾每聽聞古今興衰成敗的歷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讀到《後漢書·範滂傳》時,發出深深的慨嘆,蘇軾對她説:“我如果想和範滂一樣為名節而不顧生死,母親您答應嗎?”程氏説:“你如果能成為範滂一樣的人,我又怎會不和範滂的母親一樣深明大義呢?”成年後,蘇軾博通經學史學,寫文章每天能寫數千字,喜歡賈誼、陸贄的著作。不久又讀《莊子》,嘆道:“我當初有一些自己的見地,但總説不出來,如今讀到這本書,發現這本書真是深得我心啊。” [2] 
北宋嘉袥二年(1057年)的科舉考試,歐陽修擔任主考。在閲卷時,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認為應列第一名。他便把文章傳給同僚觀看,大家都讚賞不已。不過,歐陽修覺得這份考卷很像是他的學生曾鞏的,為了避嫌,就把它定為第二名。 [2] 
放榜後,按禮節考中的學生要去拜謝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來的不是曾鞏,而是年青的學子蘇軾,歐陽修才知鬧誤會了。歐陽修很欣賞蘇軾,他給朋友寫信時説:“讀蘇軾的文章,不禁讓我汗顏。真痛快啊!我應當給蘇軾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 [2] 

出人頭地成語寓意

“適者生存,物競天擇”,是大自然永恆的真理。在人類社會,這個道理也是應該信奉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有能力的人。曾經,岳飛的母親在自己的兒子的背上刺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就是為了岳飛能出人頭地;就是讓兒子意識到為前途而拼搏努力。其實,人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希望人們能有所作為,出人頭地。而人們,都是有夢想的人。人們的夢想,會幻化成動力,激勵着人們去努力,幹出一番成功的事業。 [2] 

出人頭地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出人頭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優秀。 [1]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1] 
運用示例
作家·唐人《金陵春夢》:“蔣介石急於出人頭地,攫取大權,眼見國民政府和中央黨部中沒有他的份兒,心裏不免又氣又急。” [1] 
作家·王蒙《青春萬歲》:“人們高三同學,為全校之首,即使不能出人頭地,也不該如此落後。” [1] 
作家·司馬文森《風雨桐江》:“大林從小就聰明懂事,眼見家境淒涼,又深受他父親‘讀書成器’的影響,也決心做個出人頭地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1] 

出人頭地成語辨析

出人頭地—高人一籌
“出人頭地”與“高人一籌”都是指超出一般人,或者比普通人聰明一點。區別在於“出人頭地”多用來指代窮人家的孩子,經過寒窗苦讀數十載,之後通過考試或者堅持不懈的奮鬥,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認可以及一些有利的社會地位,帶給家人榮譽或者好生活。而“高人一籌”則適用於所有人在某項技能上超過一般人,獲得一定的成就。 [1] 
參考資料
  • 1.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名利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6:4-7
  • 2.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200-201
  • 3.    李瀚之編著. 成語故事 你應該讀的中專國曆史經典故事 新世紀普及版[M]. 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2014.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