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凹陷瘢痕

鎖定
凹陷瘢痕是皮膚真皮層及皮下組織缺損會造成的凹陷性疤痕。

凹陷瘢痕概述

凹陷瘢痕 凹陷瘢痕 [1]
皮膚真皮層及皮下組織缺損會造成凹陷性疤痕,經常由痤瘡、外傷、水痘引起。主要分為表淺凹陷瘢痕與深部凹陷瘢痕。前者多無症狀和功能障礙,後者嚴重影響美觀和多伴有功能障礙。

凹陷瘢痕形成原因

痤瘡、手術、外傷、感染、水痘及天花等是常見的引起凹陷性疤痕原因,這些病因導致皮膚真皮層及皮下組織缺損,而在隨後的癒合過程中膠原蛋白、彈力蛋白缺失則會留下永久凹陷性疤痕。

凹陷瘢痕鑑別診斷

凹陷瘢痕容易與一些常見瘢痕相混淆,擾亂患者的自辨能力。因此,要區分容易與凹陷瘢痕相混淆的一些症狀。
(一)表淺性瘢痕:表淺性瘢痕(superficial scar)因皮膚受輕度擦傷,或由於淺Ⅱ度灼傷,或皮膚受表淺的感染後所形成的,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表層。
(二)增生性瘢痕:凡損傷累及真皮深層,如深Ⅱ度以上灼傷、切割傷、感染、切取中厚皮片後的供皮區等,均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三)萎縮性瘢痕:萎縮性瘢痕(atrophic scar),其損傷累及皮膚全層及皮下脂肪組織,可發生與大面積Ⅲ度灼傷、長期慢性潰瘍癒合後,以及皮下組織較少部位如頭皮、脛前區等受電擊傷後。
(四)瘢痕疙瘩:瘢痕疙瘩(keloid)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大部分瘢痕疙瘩通常發生在局部損傷1年後,包括外科手術、撕裂傷、文身、灼傷、注射、動物咬傷、接種、粉刺及異物反應等,許多患者的原發病史可能被忘記。

凹陷瘢痕治療方法

凹陷瘢痕治療原則

根據瘢痕的形態,有可分為線狀瘢痕、蹼狀瘢痕、凹陷性瘢痕、橋狀瘢痕等數種。是皮膚的表淺傷口,僅僅影響皮膚,由毛囊、皮脂腺的上皮細胞起始,通過簡單的上皮形成而癒合。修復後均能達到結構完整性和皮膚功能的完全恢復。另一種類型是深達真皮和皮下組織的損傷,通過瘢痕來修復。

凹陷瘢痕手術方法

表淺凹陷瘢痕可採用磨削、切除縫合、CO2超脈衝激光、膠原蛋白注射或脂肪顆粒注射等方法。簡單的線狀凹陷性瘢痕,可將其表層的上皮組織切除,保留深部瘢痕組織,拉攏兩側緣於保留的瘢痕上逐層縫合。深部凹陷瘢痕視情況徹底切除瘢痕,鬆解組織粘連,在凹陷處移植自體組織如遊離真皮脂肪瓣、帶蒂真皮脂肪瓣、脂肪顆粒注射、骨或軟骨,以及異體脱細胞真皮基質等;或填入適當的組織代用品如硅橡膠、人造骨、有機玻璃、膨體聚四氟乙烯等。常採用局部皮瓣轉移方式覆蓋創面,但應注意瘢痕切除後皮膚覆蓋後的組織張力要適度。
切除直接縫合法
適合較小的點狀凹陷性瘢痕。以瘢痕長軸為縱軸線,沿凹陷緣正常皮膚作梭形切口,楔形切除瘢痕及皮下組織後分層縫合。
瘢痕組織充填法
適用於較寬大且凹陷較深的瘢痕。以瘢痕長軸為縱軸線,沿凹陷邊緣正常皮膚作梭形切口,切開皮膚至皮下。將瘢痕的表皮削除,原位保留其深層組織以供充填之需。然後充分剝離切緣兩側皮下組織,切口分層直接縫合。

凹陷瘢痕手術注意要點

手術目的是恢復皮膚表面的平整性,為此,要求切口應設計在皮下組織厚度一致的正常皮膚上,切緣下需作適度剝離減張,分層縫合,在縫合真皮後表皮應基本上對齊,在此基礎上再用6-0美容線行皮膚縫合後應該切口對齊平整。

凹陷瘢痕術後併發症及防治

主要併發症為術後切口呈線性陷凹不平整或瘢痕增生,按注意要點設計並手術可以避免。如有發生,宜在手術3~6個月瘢痕穩定後再次局部修整,關鍵是切口必須符合皺摺線,並做到無張力縫合。

凹陷瘢痕預防保健

1、瘢痕的治療是非常棘手的,很難獲得非常滿意的成果。從理論上講,瘢痕一旦形成,即使採用最精細的手術方法,也只能使其得到部分改善,而不能徹底根除。
2、因為每一次整形手術,都是一次新的創傷,因此,採取各種措施,最大限度地預防瘢痕形成,與瘢痕的治療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3、預防瘢痕的根本點在於儘可能地減少創口的第二次創傷,促使創口早期一期癒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