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凱特人

鎖定
西伯利亞中部的原住民,居住在葉尼塞河流域。20世紀末期約500 人。凱特人的某些特徵表明其原為南方民族。凱特語是該地區通用的葉尼塞語系僅存語言。這種小語系通常被劃為德內——葉尼塞語系。 [1]  凱特人的傳統泰加林地經濟以狩獵為主,獵捕松鼠、黑貂、狐、鹿、麋、熊、兔等,用獸皮與俄羅斯商人交易。交通工具是馴鹿拖曳雪橇。夏季住帳篷,冬季住在半地下的建築中。凱特人分成兩個族外婚親屬集團或稱胞族,各胞族在宗教儀式上和各種典禮上具有重要作用。胞族又分成若干氏族,氏族是地域和經濟單位,又是互助集團。巫師能溝通神靈。20世紀,凱特人受到俄羅斯人和鄰近原住民的強大影響。幾乎所有凱特人都説俄語,可見文化移入程度之深。有些人還説塞爾庫普語(Selkup)。在蘇維埃時期,他們已實現集體化。
中文名
凱特人
外文名
Кеты,Kets
居    住
葉尼塞河流域
人口數量
20世紀末期約500 人
人    種
西伯利亞中部的原住民

凱特人簡介

舊稱葉尼塞奧斯佳克人,主要分佈在俄羅斯聯邦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亞爾策沃和圖魯漢斯克。屬蒙古人種西伯利亞類型。 [2] 

凱特人歷史文化

凱特人為葉尼塞原始森林地帶古代土著居民的後裔,操凱特人,分伊姆巴特和尤格兩種方言,部分已改用俄語。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傳入俄羅斯正教,但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還保留着萬物有靈論信仰,薩滿教影響很大。夏天住樺樹皮覆蓋的圓錐形帳篷裏,有的則以船為家,冬季住在半地下的建築中。 [2] 

凱特人傳統經濟

凱特人長期以來從事狩獵業,以捕獵駝鹿、黑貂、灰鼠為主。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北部居民還學會了養鹿業。現在多數從事蔬菜栽培、乳用畜牧業和毛皮用養獸業。 [2] 
參考資料
  • 1.    克季語  .bilibili[引用日期2020-08-27]
  • 2.    陳永齡 主編.《民族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第5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