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

鎖定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是以解決就業問題為中心,而就業理論的邏輯起點是有效需求原理。
中文名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
中    心
解決就業問題
邏輯起點
有效需求原理
基本觀點
社會的就業量取決於有效需求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基本介紹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社會的就業量取決於有效需求,所謂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總供給價格和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當總需求價格大於總供給價格時,社會對商品的需求超過商品的供給,資本家就會增僱工人,擴大生產;反之,總需求價格小於總供給價格時,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資本家或者被迫降價出售商品,或讓一部分商品滯銷,因無法實現其最低利潤而裁減僱員,收縮生產。因此,就業量取決於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點,由於在短期內,生產成本和正常利潤波動不大,因而資本家願意供給的產量不會有很大變動,總供給基本是穩定的。這樣,就業量實際上取決於總需求,這個與總供給相均衡的總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一)需求理論

1.就業理論
西方傳統經濟學認為充分就業是“交換經濟”的常態,只承認“自願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否認普遍的生產過剩和普遍性失業的可能性。這一理論,面對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普遍嚴重的失業現象不能自圓其説。為研究和解決現實中的確存在的問題,凱恩斯提出了第三種失業,“非自願業”概念,即工人願意接受比當前實際工資更低的工資,但仍找不到工作。
2.有效需求理論
過利率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和藉助於工資的變化來調節勞動供求的自發市場機制,並不能自動地創造出充分就業所需要的那種有效需求水平;在競爭性私人體制中,三大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和流動偏好)使有效需求往往低於社會的總供給水平,從而導致就業水平總是處於非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 因此,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拋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政府必須運用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確保足夠水平的有效需求。凱恩斯最根本的理論創新就在於從經濟學理論上證明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合理性,這是凱恩斯主義出現以前任何經濟學都根本做不到的。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二)“規律”

1.邊際消費傾向遞減
凱恩斯認為,造成人們在一定條件下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在於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此即第一個心理規律,它是指消費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小;人們的消費是隨着人們收入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的,但消費增加的速度卻總是追不上收入增加的速度。因而在經濟發展的某一時候就會出現嚴重的消費需求不足,成為造成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為此就要設法刺激消費,提高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
2.資本邊際效率遞減
所謂資本邊際效率,就是新增加的每單位投資預期可得到的利潤率。資本邊際效率之所以會趨向遞減,在凱恩斯看來是因為,如果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預期比較悲觀,那麼資本邊際效率肯定會趨於低落;如果投資者的預期比較樂觀,投資就會高漲,使供給增加、供給價格降低,從而使新增產品的銷售收入趨於下降;投資的高漲會使資本的產品的需求增大,引起這類產品價格上漲,從而使生產成本增大。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使得樂觀預期情況下,資本邊際效率也趨於遞減。
3.流動偏好
凱恩斯認為,人們在心理上更喜歡以現金形式來保護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或財富。這種願意用貨幣形式保持自己收入或財富的心理動機,便稱之為“流動偏好”。從有效需求的角度看,流動偏好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大量貨幣收入滯留於人們手中,不能及時充分地轉化為儲蓄和投資,直接壓低了社會總需求的水平;另一方面,為了鼓勵人們放棄流動偏好,就不能使利率過低。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三)貨幣工資

傳統經濟學認為,由於工資率具有充分的伸縮性,存在失業時,貨幣工資會自動下降,失業將隨之減少,資本主義制度總能自動地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不會出現長期非自願失業。凱恩斯並不否認工資率與就業量之間存在着密切關係,但如前所述,凱恩斯認為就業量取決於有效需求,而不取決於貨幣工資。降低貨幣工資並不直接趨向於增加就業量。因此他認為,在經濟衰退時期,應以剛性貨幣工資政策為目標,實行“温和的”通貨膨脹,既提高物價以降低實際工資,又提高資本邊際效率,刺激投資,增加就業。他説:“只有愚蠢之徒才會挑選有伸縮性的工資政策,而不挑選有伸縮性的貨幣政策。”
與傳統經濟學的價格理論不同,凱恩斯認為,貨幣數量的增加不會直接影響價格水平,而是直接影響利率水平。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可以降低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降低可以提高資本邊際效率,鼓勵資本家增加投資,投資的增加可以增加就業和收入,進而可以增加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增加意味着社會“有效需求”增加。 [1] 
有效需求增加刺激供給增加,但供給和需求均衡的價格卻不一定隨貨幣數量的增加而提高。短期內,貨幣數量和價格水平之間存在幾種不同的情況:①未達到充分就業時,貨幣數量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就業隨之增加,此時價格水平不會受多少影響。②貨幣數量增加後,將導致供給缺乏彈性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上升,但供給有彈性商品和勞務仍然維持相對穩定的價格。凱恩斯將其稱為“半通貨膨脹”。③當達到充分就業的臨界點時,增加貨幣數量的供給就會影響貨幣工資和價格水平,價格水平上漲為“絕對通貨膨脹”或“真正的通貨膨脹”。
凱恩斯的結論是,當失業存在時,增加貨幣數量來降低利率,增加有效需求,提高物價,以實現充分就業。關於長期內貨幣數量對價格水平的影響,凱恩斯認為這不是純理論問題,而是一個歷史結論問題。至於在極長期中的情況,凱恩斯認為價格水平總是呈上開趨勢。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四)經濟理論

凱恩斯經濟週期理論,經濟週期理論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中心,所以把經濟週期理論作為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動態化。因而,凱恩斯的經濟週期理論具有以下特點:
(1)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國民收入水平取決於總需求,因而引起國民收入波動的主要原因仍然在於總需求。
(2)凱恩斯經濟週期理論以投資分析為中心,從分析投資變動原因探討經濟週期形成原因、過程和影響。從現代經濟學對消費的經驗成果來看,消費在長期中是相當穩定的。消費中的短期變動,尤其是耐用品的消費變動,對經濟週期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是主要原因。政府支出是一種人為控制的因素,淨出口所佔的比例很小。這樣,經濟週期的原因主要在於投資的變動。
(3)凱思斯主義的經濟週期理論都是從凱思斯關於國民收入決定的分析出發的,但分析的方法與角度不同。英國經濟學家卡爾多從凱思斯的儲蓄—投資關係出發,分析事前投資與事後投資、事先儲蓄和事後儲蓄之間的差異如何引起經濟週期。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乘致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理論則分析了投資與產量之間的相互關係如何引起週期性波動等。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 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
參考資料
  • 1.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商務印書館,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