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凝和廟

鎖定
凝和廟(Ninghe Temple),又稱雲神廟,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46號,始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主祀雲神,是北京外八廟之一,現為燈市口小學北池子校區校址 [2-3] 
凝和廟坐北朝南,由四重大殿組成,廟街門為後期改建,原有琉璃影壁、天王殿、鐘樓、鼓樓等均已拆除,僅存廟門、獻殿、享殿、寢殿及朵殿。凝和廟是清朝北京城中唯一一座專門奉祀雲神的皇家廟宇,對研究清朝皇家祭祀有較重要的價值意義 [3-4] 
1984年5月24日,凝和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凝和廟
外文名
Ninghe Temple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46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別    稱
雲神廟

凝和廟歷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年),凝和廟始建。
民國時期,凝和廟改為學校。
1972年,凝和廟鐘樓和鼓樓被拆除 [3] 

凝和廟建築格局

凝和廟坐北朝南,由四重大殿組成,廟街門為後期改建,原有琉璃影壁、天王殿、鐘樓、鼓樓等均已拆除,僅存山門、獻殿、享殿、寢殿及朵殿 [3]  [4] 

凝和廟主要建築

影壁
影壁(現已無存)位於山門前,琉璃磚式,上覆琉璃瓦頂,長22.9米,厚0.95米,建在石須彌座上 [4] 
山門
山門面闊三間,寬16.8米,進深6.6米,歇山頂調大脊,黃琉璃筒瓦綠剪邊屋面,外檐單昂三踩斗拱,平升科四攢,山面六攢,旋子彩畫,徹上明造,五架樑,內檐單翹斗拱。明間前後闢石券門,次間石雕券窗,門上嵌“敕建凝和廟”石額 [3]  [4] 
鐘樓、鼓樓
鐘樓、鼓樓(現已無存)為重檐歇山頂,上檐為一斗二升麻葉頭,下檐為單昂三踩斗拱,平升科四攢,旋子彩畫,黃瓦綠剪邊,方形,每邊長4.6米 [4] 
獻殿
獻殿為前殿,面闊三間,寬10.9米,進深6米,硬山頂調大脊,黑琉璃筒瓦綠剪邊屋面,單昂三踩斗拱,平升科四攢 ,山面六攢,旋子彩畫,障日板開雲形門窗洞 [3]  [4] 
獻殿 獻殿
享殿
享殿為正殿,面闊三間,寬14.4米,歇山頂調大脊,黃疏璃筒瓦綠剪邊屋面,重昂五踩斗拱,平升科五攢,前後單步梁,和璽彩畫,六抹方格玻璃門窗,盤龍井口天花,殿前石級中為御路,設雕龍丹陣 [3]  [4] 
寢殿
寢殿為後殿,面闊五間,寬18.4米,進深8.5米,歇山頂調大脊,黃琉璃筒瓦綠剪邊屋面,單昂斗拱,平升科六攢,次間四攢,六抹方格玻璃門窗,內檐為單翹三踩斗拱,井口天花 [3]  [4] 
朵殿
朵殿位於寢殿兩側,東、西各三間,寬10米,進深6.4米,硬山頂過壟脊,簡瓦屋面 [3]  [4] 

凝和廟歷史文化

凝和廟名稱由來

凝和廟以雲霧可凝結為水而得名,有雍正帝題寫“興澤昭彩”匾額 [2] 

凝和廟北京外八廟之一

北京外八廟即環繞在故宮周圍的宣仁廟、凝和廟、普渡寺真武廟昭顯廟萬壽興隆寺靜默寺福佑寺 [5] 
從明朝到清朝的康熙年間,皇帝在天壇祭祀風、雨、雷、雲四位神仙,到了清雍正年間,雷、雲不斷帶來災害,為了表示誠心,雍正帝決定把風、雨、雷、雲這四位神仙分開供奉,於是在故宮外修建四座寺廟,連同另外四座寺廟一起統稱北京外八廟 [5] 

凝和廟文物價值

凝和廟是清朝北京城中唯一一座專門奉祀雲神的皇家廟宇,對研究清朝皇家祭祀有較重要的價值意義 [3] 

凝和廟文物保護

1984年5月24日,凝和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凝和廟旅遊信息

凝和廟地理位置

凝和廟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46號。

凝和廟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2、60、82、103、141、觀光1線路公交車,在騎河樓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凝和廟約2.2千米,駕車約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