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凘,漢語三級字 [3]  ,讀作凘(sī),指隨水流動的冰。也指細碎的薄冰。 [4-5] 
中文名
部    首
五    筆
8440
倉    頡
IMTCL
鄭    碼
TDEP
筆    順
捺橫橫豎豎橫橫橫撇捺撇撇橫豎
讀    音
筆    畫
14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凘sī
⒈ 解凍後隨水流動的冰塊:“流凘紛兮將來下。” [5] 
基本詞義
◎ 凘 sī
〈名〉
(1) 漂流的冰 [floating ice]
與女遊兮河之渚,流凘紛兮將來下。——《楚辭》
(2) 細碎的薄冰 [trash ice] [5] 
坐久吟移調,更長硯結凘。——唐· 方千《酬故人陳七都》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冫字部】凘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2
〔古文〕𠗧《唐韻》息移切《集韻》山宜切《韻會》相支切《正韻》相諮切,𠀤音斯。《説文》流冰也。從仌,斯聲。《徐曰》冰解而流也。《風俗通》冰流曰凘,冰解曰冸。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齊切,音嘶。義同。
又《正韻》息漬切,斯去聲。義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