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凍僵

鎖定
凍僵又稱意外低温,是寒冷環境引起體温過低所導致以神經系統和心血管損傷為主的嚴重的全身性疾病。
中醫病名
凍僵
別    名
意外低温
就診科室
急診科
常見病因
在寒冷環境中逗留和工作時間過久,保暖禦寒措施不足所致
常見症狀
頭痛、不安、四肢肌肉和關節僵硬、皮膚蒼白冰冷、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壓增高等

目錄

凍僵病因

凍僵多發生於在寒冷環境中逗留和工作時間過久,而其保暖禦寒措施不足,身體能量消耗增加以至耗竭,從而使體温不斷下降全身新陳代謝機能受到抑制而發生凍傷。

凍僵臨牀表現

凍僵患者在受寒冷初期有頭痛、不安、四肢肌肉和關節僵硬、皮膚蒼白冰冷、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壓增高。體温低於33℃時有嗜睡、記憶喪失、心跳和呼吸減慢、脈搏細弱、感覺和反應遲鈍。體温低於26℃,出現昏迷、心輸出量減少、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甚至發生心室顫動。肝細胞缺氧,影響葡萄糖代謝,使血糖降低和血鉀增高。寒冷影響腎小管水和鈉的再吸收,使尿量增多,血容量減少。20℃時心跳停止。低温還可引起胃黏膜糜爛和出血以及胰腺炎症。若低温為時較短,體温回升時神經和肌肉的功能可以恢復。如果低温持續數小時,神經和肌肉發生退行性變即使體温恢復正常,其功能亦難以恢復,凍僵恢復後可出現血栓形成和組織缺血性壞死。

凍僵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牀表現即可做出診斷。

凍僵治療

1.迅速將患者移至温暖處,搬動時要小心、輕放,避免碰撞後引起骨折。在未獲得有確切的死亡證據前,必須積極搶救。
2.復温,首先脱去濕冷衣服。患者體温在32℃~33℃時,可用毛毯或被褥裹好身體。逐漸自行復温。體温<31℃時,應加用熱風或用44℃熱水袋温暖全身。更積極的方法是將患者浸泡於40℃~44℃或稍低温度的水浴中,使其緩慢復温。心跳停止或有心室顫動的患者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摩或除顫。一般忌用鹽酸腎上腺素,以避免發生心室顫動。
3.對症處理,主要是心、肺復甦。積極糾正缺氧、血液濃縮、電解質紊亂和預防血栓形成、繼發感染、腦水腫和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