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凌雲書院

鎖定
凌雲書院位於風景秀麗的莆田廿四景之一的“天馬晴嵐”之天馬山中,可謂鍾靈毓秀,風水寶地。據載,明嘉靖(壬午)元年(1522年),興化郡首朱侯袞,看到天馬山幽靜迷人的風光,為紀念朱熹來莆講學而創建“凌雲書院”。 [1] 
中文名
凌雲書院
地理位置
莆田市 [1] 

凌雲書院歷史記載

據載,明嘉靖(壬午)元年(1522年),興化郡首朱侯袞,看到天馬山幽靜迷人的風光,為紀念朱熹來莆講學而創建“凌雲書院”。
凌雲書院建成後,儒學之風如火如荼,引四方學者雅士來院講學,授徒課業。學風良好,先後出有朱氵制、劉竹天等進士,以及眾多的舉人、秀才或貢生等等,聞名遐邇。
書院附近為“文峯巖”(始建年代無考,明宣德年間重修)。據傳,殿內有一塊猶如枕頭般的石頭,若患病者能放在頭上睡覺過夜,其病痛則會立刻消除,神乎其神。山上還有“天馬山房”,為明御史朱氵制所建,乃是他少年時期讀書的地方。朱氵制罷官歸裏後,重遊舊地,即興題寫“忘歸”二字於岩石上,人稱“忘歸石”。

凌雲書院歷史之謎

凌雲書院與文峯巖曾一度荒廢,甚至被毀。1999年眾人捐資重建凌雲書院和文峯巖。現在,文峯巖建於凌雲書院背後為同一中軸線上,奉祀釋迦牟尼等神像。
凌雲書院(橫匾為原始之物)奉祀文昌帝君、武帝君、朱子和孔子等坐像。最近發現,書院右前端出土一塊大石頭,狀如硯盤,刻有“豐鍾”二字,落款為明朱氵制。留下一個歷史之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