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凌志軍

(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

鎖定
凌志軍,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暢銷書作家,法學碩士。祖籍廣東,生於上海,長在北京。15歲到工廠做工,16歲做農民,19歲當兵,25歲成為新華社記者。沒讀過中學,也沒讀過大學。30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3年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1998年和同事馬立誠合著的《交鋒》引起轟動,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成為當年中國第一暢銷書。2000年的《追隨智慧》被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聯想風雲》入選“2005年最佳風雲榜”,並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最佳版權輸出圖書獎”。
中文名
凌志軍
出生日期
1963年12月24日
職    業
律師
出生地
上海
學    歷
碩士研究生
祖    籍
廣東

凌志軍簡介

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杆”。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他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連續出版九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凌志軍代表作品

凌志軍 凌志軍
2007年出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外媒體和研究機構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書”、“最佳商業圖書”。2005年出版的《聯想風雲》,入選當年“最佳風雲榜”,並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最佳版權輸出圖書獎”。
2003年出版的《變化》,被中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台灣獲得“開卷好書獎”。
2000年出版的《追隨智慧》,被媒體評為當年“最佳紀實文學”。
1998年和同事馬立誠合著的《交鋒》引起轟動,也引發了激烈爭論,成為當年“中國第一暢銷書”。
1996年出版的《歷史不再徘徊》,獲得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優秀圖書獎”。
參考資料 [2] 

凌志軍人生經歷

凌志軍 凌志軍
凌志軍本是個理科胚子,自幼崇尚技術,輕視文史。家境不錯的他,原本有希望循着他哥哥的軌跡,搞化學實驗,做火箭模型,進而成為一名科學家——這是從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中國大多數孩子的“童年夢想”。
在他小學畢業那年,文革來了。他被拋入時代的洪流,先在農村做電工,後來參軍,練習刺殺練習投手榴彈,心有不甘的他,晚上蒙在被子裏打手電學習數理化和英語,直到有一天被連隊首長髮現。首長批評他不安心保衞祖國,還想到外國去,於是他“懸崖勒馬”,埋頭訓練。

凌志軍家庭背景

凌志軍 凌志軍
凌志軍的父親凌建華,原名林烈輝。凌建華出身於廣東的舊式農家,卻又嚮往新生活。1941年,17歲的他離家出走,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華日報》副總編輯,1949年後,曾任上海《解放日報》副總編輯兼總編室主任,《人民日報》記者、評論員、總編室副主任、科教部主任、編委。正是父親與《人民日報》的關係,讓凌志軍幸運地從千百萬埋頭訓練者中被挑了出來,改行寫新聞,並經過自己的努力一路“寫”回北京——要知道,那時的他只有小學學歷。“(父親)一生本分,聽黨指揮,而將個性收斂,把思想壓在內心深處。”凌志軍在童年還總能聽見父親朗朗的笑聲,但後來,他發現父親開始雙眉緊鎖,終日沉默寡言。1978年凌志軍被調回北京,分離十載的父子重聚,也沒能讓凌建華掛上笑容。1985年,父親終因肝癌去世,他去父親的辦公室收拾遺物時才發現,那裏最厚重的一疊稿紙居然都是他的檢討,其中一份竟是18年前寫的,題目是《我反對毛澤東思想的罪行》。
“有了這些經歷,不免品格複雜,頭腦中形成了否定一切的習慣,崇尚精神的獨立與自由,不能與流行的政治思想雷同。”凌志軍越是思念父親,就越不願像他那樣無奈地生活。

凌志軍抗癌經歷

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時,凌志軍剛剛完成了當時的新作《中國的新革命》。凌志軍當時被醫生定義為“肺癌晚期”,活不過3個月。然而,憑藉着對癌症治療的冷靜和理性,凌志軍和他的家人創造了癌症救治的奇蹟。而凌志軍則將治療癌症期間一波三折的求醫之路,寫進了自己最新出版的書籍《重生手記》之中。凌志軍“向死而生”,對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和理解,他説,很多癌症患者最大的難關是心理上的,覺得自己倒黴,甚至得抑鬱症,其實不是這樣,而是進入了生命的另外一個境界。 [1] 
寫作思想
凌志軍 凌志軍
如同之前的《交鋒》、《變化》、《聯想風雲》,凌志軍仍然堅守自己的價值判斷。“我同意什麼不同意什麼,我一定要讓讀者能看出來,這是我的第一個原則。”他的第二個原則是,那些他贊成的人,幹了蠢事,他照記不誤,他不贊成的,他也把其觀點表達出來,不去歪曲他們。
他希望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寫作者,“這是一本沒有人‘認可’的書,中關村的官員們是和所有的讀者一起讀到它的。”而他在自序中也提到,在採訪和寫作中,沒有人來告訴他應該寫什麼和不應該寫什麼。
他不曾離開過這個體制,現在仍然是《人民日報》的資深記者。體制內的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受體制的限制,夠不到天花板,但其實是他們自己的很多東西沒有發揮出來,“即便是在體制外,寫作也應該是負責的”。他羨慕新一代的陽光與積極,“以至於把我也改變了不少……我們這一代,抱怨得比較多,總覺得自己生不逢時。”從《交鋒》《變化》到《聯想風雲》再到《中國的新革命》,他轉變得很自然。他相信,如果今天還寫《交鋒》這樣純政治的題目,影響會完全不一樣,因為人們現在更關注經濟、技術的領域。
這些年對他觸動最大的“變化”就是人的變化。“我們這一代可能更像我們的父輩,你們這一代就和我們更遠了,這是社會前進的標誌。刺激人的行為的最原始的動機跟我們那時候是完全不一樣了,現在這個動機可能更物質化一些。”

凌志軍社會評價

凌志軍 凌志軍
財經寫作者,要找研究型的榜樣,首選是凌志軍。對上世紀90年代的細微觀察和評論,我沒有看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凌志軍作為中國政論寫作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已經成為不是謙辭可以推卻的事實。
——《人物》雜誌凌志軍先生以誠實的態度讓政論誠實地走進公眾,影響着那些必將影響中國未來的年輕人。我們相信,他業已“儘可能地向讀者説了心裏想要説的話”,最大限度地保持着誠實的大勇之氣。
——《南風窗》雜誌1993年“年度人物獎”頒獎詞
凌志軍的選材多帶有前沿性,他是屬於使命感和責任感很強的新聞工作者。
——《鳳凰週刊
凌志軍是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界有獨特價值的一個作家。凌志軍的最大的價值在他的思考。在這個意義上,凌志軍的著作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出它的歷史價值。
——楊浪財訊傳媒集團副總裁)
《交鋒》是一部能夠產生巨大閲讀期待的激動人心的當代政治思想史。《交鋒》能夠使你對國情特點和我們這個里氏鬥爭的焦點獲得透闢的瞭解,能夠幫助你透過經濟和生活的現象,從更深的層次解讀改革開放。
——《中國經濟時報
迄今為止,在介紹和描寫改革開放的諸多著作中,還沒有一部書像《交鋒》這樣,直面二十年來的風風雨雨,揭示會上會下的激烈交鋒。正因為如此,這部著作驚心動魄,振聾發聵。
——《中華工商時報
《交鋒》涉及如此嚴肅的題目,但它的行文一點也不枯燥,沒有一般思想著作那種令人瞌睡的沉悶艱澀和教條感。它有如一幅長卷,用行雲流水般的文字,繪出了改革開放的進程。期間有險峯起,亦有激流回旋,令人撫案嘆息,掩卷深思。
——《中國青年報》目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