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凌伯棠

鎖定
凌伯棠(1931—2007),廣東省中山縣人。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2007年3月19日病逝。 [1-2] 
中文名
凌伯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1年
逝世日期
2007年3月19日
出生地
廣東中山
性    別

凌伯棠人物經歷

民國37年(1948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任中山縣五桂山區合水口鄉小學校長,鄉團支部書記。1949年3月,任粵贛湘邊縱隊中山獨立團軍政訓練隊班長。1950年1月,任中山縣五桂山區團工委書記,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廣州華南團校學習。1950年12月後,歷任中共中山縣三區區委委員、岡團工委書記、土改單元組長、副區長、區委副書記、區長,永寧區區委書記。1956年6月後,任中共中山縣委委員、縣委生產合作部副部長、順德縣委常委兼縣委辦公室主任。1959年3月後,任中共順德縣委書記、副書記。1969年6月後,任中共珠海縣委副書記、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6年5凌伯棠像月後,歷任中共開平縣委副書記、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縣委書記、縣革命委員會主任。1981年5月,任中共佛山地委常委、秘書長,1982年2月,任地委副書記、秘書長。 [1] 
1982年2月,凌伯棠調任中共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1983年3月後,任中共廣省委常委、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兼省農委主任。1985年8月後任廣東省副省長。1993年2月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2007年3月19日病逝。 [2] 

凌伯棠人物事蹟

凌伯棠長期從事農村工作,他深入農村,深入基層,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1959年,受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破壞,順德的農業經濟陷入困境,農民嚴重缺乏糧食。凌伯棠和縣委其他領導一道,堅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整頓人民公社的指示,推行“三包”(包工、包產量、包成本),整頓公共食堂,允許社員自由參加食堂,鼓勵社員發展家庭副業,開放農貿集市,使順德農業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恢復。1961年12月,凌伯棠代表縣委在縣委幹部會議上提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農業六十條和各項生產政策,全面貫徹實行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穩定生產關係,農副產品實行“合理派購、平衡負擔”政策,對促進順德農業迅速好轉發揮了重要作用。1962年後,他貫徹省委、地委關於“大沙田、大電網、大貢獻”的指示,克服困難,協調各方面關係,積極參與全縣電動排灌網絡的建設。1964年,全縣農業排灌基本實現電動化。 [1] 
1970年12月至1976年初,凌伯棠先後兩次代表國家到馬裏國,擔任中國援助馬裏考察組組長、專家組長、援外項目總負責人。他帶領考察組成員,頂着高温酷暑,深入到一望無際的大沙漠以及原始叢林考察,墾荒造田,修路築橋,修建引水工程,建成農場和一間日壓榨量1000噸的糖廠項目,打破了國外一些專家認為非洲不宜種植甘蔗和建設糖廠的定論。 [2] 
凌伯棠在中共佛山地委工作期間,和地委領導班子成員一起,堅決貫徹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把中央的方針、政策與佛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推進佛山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 [2] 
參考資料
  • 1.    佛山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佛山人物誌,方誌出版社,2011.08,第326頁
  • 2.    佛山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佛山人物誌,方誌出版社,2011.08,第3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