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冼星海

(2005年段果平、程生生執導的電視劇)

鎖定
《冼星海》是由段果平程生生執導,馬曉偉唐國強劉勁劉琳等主演的人物傳記劇,於2005年7月30日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首播 [5] 
該劇講述了冼星海在異國他鄉求學飽嘗了屈辱與艱辛,胸懷大志為“音樂救國”而經歷百般磨難的故事。
中文名
冼星海
作品類型
年代、傳記
主    演
馬曉偉
唐國強
劉勁
劉琳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段果平
程生生
編    劇
王朝柱
出品公司
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影視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電視台等
首播時間
2005年7月30日 [15] 
首播電視台
CCTV-1
網絡播放平台
芒果TV
樂視
嗶哩嗶哩
CCTV
愛奇藝 展開
網絡播放平台
芒果TV
樂視
嗶哩嗶哩
CCTV
愛奇藝
騰訊視頻
西瓜視頻 收起
集    數
20 集
每集時長
45 分鐘
發行公司
廣東電視台、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

冼星海劇情簡介

冼星海劇照 冼星海劇照
1929年,胸懷音樂救國大志的冼星海告別了故鄉和親人,踏上了巴黎求學之旅。在異國他鄉,他飽嘗了屈辱與磨難;也享受到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甜蜜;更收穫了音樂的碩果。當日寇的鐵蹄踏在了中國的土地上時,冼星海毅然離別了熱戀中的巴黎女友。回到了祖國,他用滿腔熱血譜寫出一曲曲激昂的音樂去喚醒民眾,鼓舞人民的鬥志。在延安,冼星海譜寫出了舉世聞名的大型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成為中華兒女愛國救亡的號角。冼星海逝世之後,毛澤東同志於悲痛之中親筆寫下輓詞:“向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1] 

冼星海分集劇情

    第1集

    1928年,苦難的中國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京、津、滬等大城市掀起了鬧學潮之風。年青的冼星海從上海回到了故鄉廣東番禺,受聘於嶺南中學。星海的母親和鄉親們都為星海的歸來感到高興,深為星海母親喜歡的兒時女伴三妹內心也激動不已。不曾想將振興祖國音樂為已任的星海回鄉不久,就向三妹抒發了自己的志向,認為要想實現理想以現在的水平是遠遠不夠的,他告訴她自己決定遠赴巴黎求學深造。請求三妹幫忙照顧自己的母親。 星海説服了自己的母親,踏上了去巴黎的航程。因為囊中羞澀,他不得不在船上做起了司爐工。在漫長的海上旅途中,他結識了充滿正義之心的法國船員古久裏,古久裏得知了星海的情況,內心對這個熱血青年充滿了好感。同船的另外兩個中國留學生柳鶯和德烈對貧窮的星海不屑一顧,柳鶯還懷疑自己所丟的項鍊為星海所竊,在船上的外國巡警抓捕星海之時,古久裏站出來為星海解了圍。 終於來到了艾菲爾鐵塔下的洗星海內心充滿了壯志豪情,可是巴黎並不是他所想象的人間天堂。租房碰壁的星海在嚮往已久的巴黎音樂學院門口又遇到了門衞的阻攔,著名的音樂教授杜卡斯又因星海被迫賣掉小提琴而不願繼續與他談音樂之事。 星海在雨中悵然離開了音樂學院大門.星海提着皮箱繼續尋求租房,但屢求不成,只得夜宿塞納河邊。


    第2集

    凍餓交加的冼星海突然間聽到了街上傳來的“國際歌”聲,只見一大幫巡警正在追打遊行的義士,巴黎街頭一片混亂。船上結識的法國友人古久裏也在被追趕的人羣中。星海瞞過了法國巡警,使古久裏免遭毒手。 古久裏領着星海來到一家餐廳,找到老朋友,中國廚師老王,讓老王幫星海找份活幹,老王説服餐廳老闆娘留下了星海在餐廳打工。星海在這些好心人的幫助下,終於在一個狹小的閣樓裏落下了腳。 星海一邊在小餐館裏辛勤的打工,一邊勤奮地寫曲吹簫,廚師老王對這個忠厚的年青人十分關心照顧,在聖誕到來之際,要把餐廳老闆娘送給自己的皮鞋轉送給星海,這使喜歡王廚師的老闆娘十分不快,從此對星海加大了工作量。 閣樓中星海思鄉的簫聲打動了不遠處住着的法國女孩露易絲。她常常望着那扇閣樓的窗户,久久凝思。 有一天,星海興奮地告訴老王哥,自己買了一把小提琴。餐廳的法人,一個善良的法國老兵取笑他自不量力,星海也笑言:你們等着看吧。在巴黎餐廳打工的日子裏,星海依然沉浸在自己的音樂創作激情之中。因此,經常受到餐廳老闆娘的呼喝責罵。


    第3集

    一天,星海的舊時同學夏童領着一位小老鄉來到了餐廳,經介紹,星海方知這位比自己更年青的海豐老鄉便是久已聞名的巴黎音樂學院第一位學小提琴的中國留學生馬思聰。兩人一見如故,從此星海更加刻苦練琴,馬思聰給予了他極大的關心和幫助。星海因過度勞累摔倒在餐廳樓梯口,被老闆娘怒罵,星海不堪忍受法國老闆娘對他人格的侮辱,離開了這家餐廳。 馬思聰將星海引薦給了巴黎音樂學院的著名教授,星海在奧別多菲爾教授面前拉了一曲廣東音樂《餓馬搖鈴》,教授十分賞識星海的才氣,認為他更適合於考作曲專業,但又告訴他不練習鋼琴還是不行的,星海也認為教授所言極是。 在巴黎街頭星海看到了一則招聘家教的啓事,遂按地址找到了那家主人,他做上了家教。在那裏他一邊教法國小男孩拉小提琴,一邊借用主人家的大三角鋼琴苦練。業餘時間,他還到一家家酒吧為客人們拉小提琴賺取房租費,優美的琴聲把那些開始瞧不起他的洋人們給震住了。可是,千辛萬苦賺來的銀倆也只夠填肚子交房租,依然無法實現心中的理想。夜裏,星海點起蠟燭,用小刀在牀上方的木板上刻下了“音樂,我的生命”幾個大字,他心中那希望的火焰還在熊熊燃燒。 露易絲一直關注地傾聽着星海從內心深處發出的琴音。


    第4集

    和星海同船來到巴黎的柳鶯和德烈因父輩與中國駐法國的文化參贊是故交,順利的到中國駐法國使館領取了豐厚的助學經費。而同時前往使館申請助學金的星海卻被勢利小人蔘贊大肆揶揄嘲諷,星海憤然離開使館。 航海歸來的古久裏卻原來便是露易絲的哥哥,熱情的古久裏要請星海來家裏做客,露易絲聽了十分開心。一家咖啡館裏,星海為客人們演奏着《餓馬搖鈴》的小提琴曲,柳鶯和德烈也在客人們中間,柳鶯被星海的琴聲折倒,讚不絕口,一旁的德烈十分不快,惡意貶低星海,且出拳重擊星海,星海爬起身跌跌撞撞走出咖啡廳,不一會就暈倒在街頭,幸好被上街購物的露易絲母女相救,將他扶回自己家中療養。 古久裏、露易絲兄妹熱情地接待了星海,古久裏還讓妹妹幫星海實現音樂理想。露易絲幫助星海安排了與杜卡斯教授的相見,但杜卡斯對星海的鋼琴演奏十分地不滿意。星海解釋自己很久沒摸過鋼琴了,今後會加倍努力,但杜卡斯並不以為然。 回到小閣樓的星海躺在牀上苦思冥想,正在這時,廚師老王痛哭着來找星海,告訴他東北三省被小日本侵佔了,並給他捎來了一封家書,老王泣不成聲地離去了。星海也陷入了無邊的沉痛,在昏暗的閣樓裏,星海奮筆寫下了抒發愛國情懷的交響曲《風》。


    第5集

    冼星海內心悲憤萬分,他拿起小提琴站在窗台上拉了起來。從黑夜拉到清晨,他的琴聲讓露易絲和在街頭漫步的杜卡斯教授為之動容,兩人不約而同的走進了星海的小閣樓,在杜卡斯教授的安排下,星海譜寫的《風》交響音樂會在巴黎音樂學院禮堂舉行,星海希望和露易絲一起去聽音樂會,露易絲高興極了,精心裝扮了自己,兩顆年青的心越靠越近。 音樂會上,柳鶯和德烈也在座。德烈萬萬沒想到《風》的作者竟是冼星海。音樂會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杜卡斯終於收下星海為自己的學生。 艾菲爾鐵塔下,星海內心充滿了各種滋味,露易絲和她的家人們也由衷的為星海感到高興,露易絲決定進一步幫助沒鋼琴可用的星海,並將自己不願示人的隱痛對星海和盤托出。原來露易絲早已考上巴黎音樂學院作曲系,但因她自視甚高,好高騖遠,最後被杜卡斯教授貶為沒有天賦的學生而被學校退學。她説是星海的音樂給痛不欲生的自己活下去的勇氣。 星海終於拿到了巴黎音樂學院的准考證,他興奮地拉着露易絲的手旋轉起來。杜卡斯教授將被門衞攔住的冼星海接進了音樂學院考場。星海的出色演奏令考官們十分讚賞,他終於成為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的學生。


    第6集

    杜卡斯教授稱星海是露易絲髮現的東方音樂慧星,露易絲欣喜萬分。她和星海一道來到賽納河邊興奮地揮舞着胳膊,憧憬着未來。 星海向母親報告了好消息,又來到益友馬思聰的住處,馬思聰告訴星海自己決定回國去培養自己國家的音樂人才,星海聞言十分欽佩思聰。 廚師老王要在露易絲家露上一手為星海慶賀,露易絲希望藉此良機向自己愛戀的人一吐心曲,可不曾想星海心中時刻銘記着母親的叮嚀和三妹的情意,沒有接受露易絲的求愛,露易絲難過不已,傷心地跑出了家門,慶賀宴不歡而散。兩個志趣相投的年輕人,此時內心裏都翻湧着矛盾痛苦的浪花。 星海把心專注在學習中,杜卡斯教授讓星海加大音樂技巧的學習力度。在教授的點撥下,星海進步神速。露易絲依然對星海難以忘懷,她見星海學習之餘還得為生存而做苦力活,心中十分不忍,善良的她又向星海伸出了援手。


    第7集

    聖誕夜來臨了,巴黎街頭呈現出一派歡樂景象,廚師老王和餐廳老闆娘在聖誕夜走到了一起。老王到星海處為自己的未婚妻説情,星海笑説自己早已不介懷老闆娘曾經對自己的傷害了。 杜卡斯教授也在聖誕之夜邀請自己的弟子們來家歡聚,席間杜教授演出了自己創作的新曲目,學生們聽後紛紛鼓掌,只有星海説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老師有些不快地結束了聖誕聚會。日本留學生大野大聲斥責星海,並讓星海向教授道歉,星海覺得自己並沒有説錯。 聖誕夜,露易絲在琴房裏瘋狂的彈奏着鋼琴,苦苦思念着星海。 大野展開了對音樂系中國留學生柳鶯的追求攻勢,德烈看見十分不悦,強抱柳鶯卻被“前女友”甩了一個大嘴巴,德烈痛苦地跑去使館向謝參贊訴苦,謝參贊勸他不必煩惱,並給了德烈一大扎“助學金”。送德烈到使館門外,正巧星海再次過來申請助學金,謝參贊又託辭拒絕了星海應得的那份學習經費。無法申領到助學金的星海學習之餘只得四處打工,他謝絕了路易絲的經濟援助,表示了要為熱愛的音樂靠自己的雙手去奮鬥的決心,露易絲心中加深了對星海的愛戀與敬重。


    第8集

    星海充滿歉意地衝進了考場,瞭解了星海困境的杜卡斯教授並沒有責備這個窮學生。因為手凍僵的緣故星海彈奏得並不理想,大野馬上對星海冷嘲熱諷。杜教授喝止了大野,且當眾讚美了星海的人品,讓星海紮根在祖國的土地上寫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作品,星海深受啓發,感動得熱淚盈眶。 同學夏童回國返巴黎後帶來了星海母親捎給兒子的絲巾,並告訴星海三妹已等不了那麼長久如今出嫁了,星海的婚事母親説也不會再管了。這使星海陷入了對家鄉的回憶之中, 露易絲的哥哥古久裏邀請星海和自己妹妹一起參加“國際工會組織”的聚會,在那裏,星海又看見了夏童,直覺告訴星海夏童的身份非同尋常。 露易絲一心一意痴戀着星海,其兄古久裏決定為了妹妹再請星海來家吃飯。上天不負有情人,心中沒有了對三妹的歉意的星海接納了露易絲的愛。將母親託夏童捎來的絲巾系在了路易絲脖子上。


    第9集

    星海以優異成績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了,杜卡斯教授望着愛徒眼睛濕潤着,星海將證書交到了露易絲手中, 兩個熱戀中的情侶在賽納河邊歡快地嬉戲,凱旋門下,他們遇到了相擁走來的廚師老王和餐廳老闆娘,老王告訴星海,他和老闆娘就要舉行婚禮了,讓露易絲和星海到時一定來喝喜酒。 杜卡斯教授年事漸高,星海常去教授家照顧恩師,杜卡斯知道這個愛徒一定會有大的成就,讓星海不要再花時間照顧他了,師生相互道了聲再見。不久,杜卡斯教授就住進了醫院。 在老王和老闆娘的婚禮上,夏童告訴星海自己很快就要回國參加抗日救援運動。並説希望能在中華大地上聽到星海譜寫的抗戰樂章。星海內心被深深觸動了。 貞德節那天,杜卡斯教授永遠離開了星海。星海堅定了回國抗日的決心,他取得了露易絲的理解,兩人手捧鮮花走向墓地向恩師作最後的告別。 星海答應露易絲,抗戰勝利後一定會回到她的身邊,兩人依依惜別,星海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走在上海街頭,到處可見激憤的民眾在舉行抗日遊行。星海深受震動。


    第10集

    拉車伕李大叔父女幾年來一直關照着星海的母親,得知星海回來,高興地置辦酒菜為他接風。兩家人如同一家人一般親密無間,星海收下了李大叔酷愛音樂的女兒小慧做學生。 可是,在偌大的上海,優秀的音樂家竟求職無門。星海病中的慈母勸兒子不要着急,相信兒子很快能找到工作。 一天,星海來到一家電影公司的門口,沒想到公司的老闆竟是當年的謝參贊,星海回想起此人的醜惡面目,不顧謝的惋留,轉身離去。 街頭,求職未果的星海又遇上了德烈,德烈請求星海合作辦“民樂歌舞班”為“黨政學要員”服務,星海看了這個勢利小人一眼,扭頭就離去了。 不巧的是,在被一個交響樂團演奏的聲音吸引過去之時,星海居然發現大野擁着柳鶯混跡其間,星海又一次憤然離去。 巴黎,路易絲難以排遣對星海的思念,回到家中,小慧和母親給了他心靈的温暖。 不久,小慧為星海帶來了兩個人,他們一個是著名戲劇人洪深,一個是著名藝術家張曙,兩人的到來,為星海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


    第11集

    “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上海各界愛國人士在郊外舉行盛大音樂會,以表抗日決心。洪深、金山、星海等精英齊聚會場,魯人向星海引見了南國劇社的陳凝秋(塞克),星海還見到了《五月的鮮花》創作者光未然先生。星海見到了如此多才華橫溢的革命志士,心中更加執着了今後的發展方向。偽警察前來破壞音樂會,用槍技棍捧驅趕民眾。星海、洪深等人不負重望,當即譜寫了《救國軍歌》,星海指揮眾人唱着歌曲奮勇前進。 與此同時,投機女藝人易京瓶卻在影業公司謝老闆面前使盡媚態以求上鏡機會。德烈的到來讓易京瓶看到了某種機遇,她馬上對混跡于軍界政要的楊德烈百般獻媚。楊德烈讓易青萍出面請星海來為他們的新片譜曲。星海因之前所譜的進步電影《夜半歌聲》大獲成功而聲名大噪。也賺取了一筆較為可觀的稿費,改善了自己和母親的生活。再次面對大把金錢的誘惑,星海只是正式對易京瓶道:與金錢比起來,自己更看重美好的音樂。此時,他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曲創作和指揮中了。易京瓶不斷地遊説星海為電影公司新片寫曲,但星海譜寫的《拉犁歌》卻沒能被當局審查通過,且稿費也分文不付。星海非常生氣要去論理,洪深勸他不必做無謂的爭執。跟他分析説明了黑暗的局勢。


    第12集

    遠在巴黎的露易絲仍在思念着中國戀人冼星海,兩人只有靠鴻雁傳達心中的苦戀。但隨着局勢的惡化,書信往來也變得不便了。又一個除夕夜就要來臨,星海的母親提醒兒子該成家了,星海無言以對。 楊德烈和謝老闆不死心,又讓易京瓶請來了星海,出高薪請星海為影片《新毛毛雨》譜曲,面對他們的威逼利誘,星海冷冷地説自己堅決不會出賣靈魂,決不譜那種亡國之音,令得楊德烈一夥十分氣惱,卻一時又奈何星海不得。 夏童來找星海,告訴他如今民眾都在傳唱星海創作的抗日救亡歌曲。李大叔也興高采烈地説已將拉車工人組成了抗日宣傳隊,並想請星海前去教工人們唱抗日歌曲,星海欣然應允。 這時,傳來了李大叔的女兒李慧被當局抓起來的噩耗,魯人讓星海躲避一陣,星海不從。 此時,文壇盟主郭沫若來到上海,洪深、張曙找到星海共商愛國大計,請星海擔任大型廣場劇《保衞盧溝橋》的總指揮。 星海開始了埋頭創作。


    第13集

    上海也到了戰爭的邊緣,在《保衞盧溝橋》大型設計所開始演出前,郭沫若發表了激昂的演講,為抗日民眾加油鼓勁,並希望能把這齣劇送到戰場上演出。三七年八月日軍開始轟炸上海,張曙、洪深在星海家召集了奔赴前線動員會,他們慷慨解囊,為前方抗日將士捐款捐物。並做好饅頭親自送向戰場。李大叔犧牲在日軍的炮火之下。星海悲憤欲絕,在《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樂曲聲中拉起了李 大叔生前的小車繼續為抗日將士服務。 郭沫若和上海藝術界精英號召組織了十個戰時演出隊和一個兒童劇團。奔赴最前線為抗戰貢獻力量,星海毅然報名參加,他告別了母親,和戰友們踏上了征程,星海和演出隊的戰友們在船上唱着抗日歌曲,卻聽見另一隻小船上傳來“黃河”的小提琴聲,只見一個青年人正沉浸在樂曲之中。眾人正唱着,敵機來轟炸了,拉琴的小夥子被炸傷,炮火中,一名叫小瑛的女孩成了孤兒,演出隊收留了叫劉浪的年輕小夥子和小瑛子。 夏童帶來了平型關大捷的好消息。演出隊士氣大震。


    第14集

    不入他們來到了南京,拜謁了中山陵,決心與侵略者戰鬥到底。 日軍發動了南京大屠殺,深受刺激的勢血青年劉浪認為光唱抗日歌不能解決問題,決定像前輩那樣拿起武器作戰,洪深和星海也勸劉浪把對日本鬼子的仇恨化作音樂喚醒民眾。打擊敵人。劉浪低頭沉思,在黃河邊,民眾的慘狀令星海心潮起伏,他跟着船伕唱起了行船號子,可前路又在何方呢。演出隊一路跋涉來到安陸鎮,沒想到鎮上的孩子們正在女教師的指揮下高唱着星海譜寫的抗日救亡歌曲,敵機又來轟炸了,女教師為了掩護孩子們自己卻負了輕傷,拉着女教師逃離險境的正是星海。演出隊和鎮上的民眾很快走到了一起,星海也知道了英雄女教師的名字叫錢韻玲,是名士錢亦石之女,而錢韻玲得知自己眼前站着的人就是早已聞名的冼星海,心情十分激動,她答應要隨星海一行去武漢組織歌詠會。 韻玲果然與星海一道來到了武漢,這時正值國共兩黨在武漢成立政治部,周恩來出任副部長,郭沫若任第三廳廳長,還要挑選一些精英藝術家加盟,星海就在被邀名單之中,聽張曙説了當前形勢和需要後,星海決定走馬上任。 郭沫若向周恩來介紹了冼星海,周恩來卻笑言自己早已瞭解星海其人其事。在這次見面中,跟在星海身邊學藝的小瑛被周恩來夫婦收作了養女,並安排瑛子到兒童劇團學習。 星海心中暗暗為小瑛子慶幸,並默默祝福瑛子幸福成長。


    第15集

    田漢召集眾精英開會,想借政治部部長陳誠自我宣傳的機會拼命宣傳宣傳抗日救亡,以進一步喚醒武漢民眾的抗日熱情。 孤兒小瑛得到了周恩來夫婦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正一天天成長起來。 田漢在郭沫若面前立下了軍令狀,説一定能在武漢打響抗戰第一炮。 韻玲心繫抗戰大業,經常為星海出謀劃策,兩人的心越靠越近了。 黨棍楊德烈搖身一變又成了政治部長陳誠的秘書,謝老闆要了個“聯絡官”的職位。心懷叵測的幾個人盼望着看見周恩來、郭沫若在武漢組織的抗日活動失敗,丟人現眼。不料此次抗日活動大獲成功,韻玲和星海始終站在隊伍的前面指揮大家合唱,楊德烈只得乾生氣。 郭沫若欲在東湖設慶功宴,魯人讓星海帶上韻玲一同赴慶功宴,並讓郭沫若廳長也見見韻玲,星海答應了魯人。 當星海邀請韻玲參加慶功宴時,魯人卻帶來了黃河決口的壞消息,讓星海馬上趕回去參加應急措施討論會。 已感覺到星海之愛心的韻玲讓星海趕緊去忙大事,而感情的漣漪正在兩個人的心中盪漾開去。


    第16集

    當星海邀請韻玲參加慶功宴時,魯人卻帶來了黃河決口的壞消息,讓星海馬上趕回去參加應急措施討論會。 已感覺到星海之愛心的韻玲讓星海趕緊去忙大事,而感情的漣漪正在兩個人的心中盪漾開去。魯人熱心撮合星海與韻玲的結合,多次製造機會讓兩人獨處談心。星海和韻玲隨着相互之間瞭解的加深,心也走得更近了。 這時,李慧出人意外地出現在了星海面前,告訴了星海自己在獄中的經歷,並帶來了星海母親做給兒子的衣服和書信,還説自己很快要和光未然一道去太行山。 送小慧出了家門後,星海從張曙口中得知了李慧一直以來對自己的愛戀之情,心裏一時難以平靜,但張曙説已將星海與韻玲的事告訴了李慧,李慧這個好姑娘視星海的幸福為自己的快樂,聽聞此言,星海無言感激着李慧這位她一直被自己視為親妹妹的好女孩。不久,在周恩來的家宴中,被邀而至的星海再次見到了劉浪和李慧,星海問及小慧,為何去太行山。李慧説是去當八路軍打日本鬼子,星海很受震動。 周恩來讓星海為《在太行山上》譜曲,星海決定不負恩來厚望。《在太行山上》果然唱紅了大江南北,星海興奮地擁住韻玲表達了感激之情,並對韻玲道出了要上抗日前線的決心。韻玲想説服母親隨自己心上人一塊奔赴前線。 而此時陳誠一夥正別有用心地壓制抗日熱潮。 星海和戰友們考慮出路的時候又到了。


    第17集

    郭沫若忍受不了陳誠之流的壓制,憤然提出辭職,周恩來動情地告誡郭沫若要以抗日大局為重,一定要堅守崗位,取得抗日主動權。 郭沫若聽了恩來的一席話豁然開朗,他們都十分理解星海內心的痛苦,同意了星海和韻玲奔赴延安魯藝的請求。但郭沫若提出要吃了星海的喜糖才放他走,星海笑着答應了。 田漢主持韻玲和星海的婚禮,周恩來送給新人的禮物是魯迅藝術學院發給星海的聘請書。 洪深表達了對戰友的依依不捨之情,讓星海為《到敵人後方去》一詞譜曲,星海答應一定譜好此曲。 歌聲中,星海、韻玲奔向延安。


    第18集

    星海和韻玲終於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那裏的新氣象給兩人帶來新的希望和喜悦之情,魯人和呂驥早已等候着一對新人的到來,魯藝的同學們敲鑼打鼓歡迎星海的到來。 星海和韻玲在延安開始了嶄新的生活,他們欣喜地發現延安人民 都會唱星海譜曲的《到敵人後方去》,雖然條件不好,但魯藝師生和延安人民的熱情使兩人感到從未有過的親切和温暖。 當然也出現了一點點不和諧音,那就是星海對魯藝冷教員的授課內容不滿意,星海覺得抗日時期不應教學員唱什麼《山在虛無縹渺間》之類,兩人一時產生了分歧不快。 魯人告訴星海,張曙在桂林被日本鬼子的飛機炸死了。失去好戰友的悲傷化為了極大的力量,星海決心創作出更多更有氣魄的抗日歌曲以慰好友在天之靈。 在延河邊,星海遇到了塞克,塞克告訴星海,毛澤東下達了重要任務,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就要開始了,一定要創作一部新作鼓舞士氣。 星海在內心裏默默下定了決心。


    第19集

    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開始了,夏童又來到星海身邊,告訴他李慧已成了自己的革命伴侶,星海聞訊衷心祝福他們,夏童還説自己和毛澤東主席見面時説起和星海是好朋友,毛澤東説想見見星海,星海聽後興奮極了。毛澤東與星海見面後大談各自的音樂觀點和抗日理論,毛澤東讓星海紮根民族搞音樂創作的建議再次啓發了星海,他決心為建立中華民族音樂流派而努力。 星海和韻玲一起漫步在延河邊,抒發着革命的情懷,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創作採風。譜寫出了《生產大合唱》,一下子便在延河邊傳唱開來。 緊接着,他開始了《黃河大合唱》的譜寫之作。


    第20集

    為了達到“樂不驚人死不休”的藝術效果,星海對《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怨”、“黃河頌”進行了無數次的修改,虛心聽取專家和羣眾的意見。首次演出的日子到來了,毛澤東和延安官兵、人民一道觀看了演出,激動人心的音樂使人熱血沸騰,《黃河大合唱》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毛澤東給予了冼星海很高的評價:你的手一動是千軍萬馬的歌聲。演出後召開的總結大會上,大家各抒已見,多數同志都認為藝術感染力強,但也有個別人覺得“黃河怨”的女聲獨唱太過沉重。因此一時間差點被叫停演。星海表示尊重上級決定。不久,星海向黨組織表達了自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願。回到窯洞,韻玲告訴星海毛主席送給星海一支“派克”鋼筆和一瓶墨水,星海深受鼓舞,發誓要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星海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和韻玲的愛情結晶也在孕育之中。周恩來來到了延安,向入黨的星海表示祝賀的同時,還表達了自己對“黃河怨”的好評,稱之為“哀中有憤,憤中有情”的好作品,並下令解除了停演令。星海再一次登上了指揮《黃河大合唱》演出的舞台。歌聲中,周恩來寫下了如下兩句:“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這時,星海和韻玲愛的結晶妮娜來到了人間,毛澤東邀請星海一家三口到自家作客,為即將到蘇聯為電影配樂,同時為八路軍作抗日宣傳的星海餞行。一九四五年,星海病逝於克里姆林宮醫院。毛澤東寫下了“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致哀”一行寄託哀思的大字。星海精神長存人間。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來源 [6] 

冼星海演職員表

冼星海演員表

    • 馬曉偉 飾 冼星海
      備註  中國大陸著名作曲家、音樂家
    • 唐國強 飾 毛澤東
      配音  李立宏
      備註  中共中央主席
    • 劉勁 飾 周恩來
      備註  中共中央副主席
    • 馬里昂·加沙比昂卡(瑪麗詠) 飾 露易絲
    • 劉琳 飾 錢韻玲
      備註  冼星海夫人
    • 弗朗索瓦 飾 杜卡斯
    • 埃列夫 飾 古久裏
    • 奧列維埃 飾 菲利普
    • 謝維琳 飾 菲多琳娜
    • 金鑫 飾 王老頭
    • 徐平 飾 洪深
    • 丁玲 飾 李慧
    • 黃薇 飾 鄧穎超
      備註  周恩來總理的夫人
    • 林津鋒 飾 楊德烈
    • 劉旭 飾 夏童
    • 楊保亮 飾 李大叔
    • 喬立升 飾 郭沫若
    • 曾洪昇 飾 謝參贊
    • 徐濤 飾 陳誠
    • 張琳 飾 大野寧次郎
    • 鄧紫晨 飾 光未然

冼星海職員表

出品人 逄先知、金衝及
製作人 胡國華、王克曼
監製 李鵬程、張金春、張學問
導演 段果平程生生
副導演(助理) 高升中、賈譯
編劇 王朝柱
攝影 程生生
配樂 傅庚辰、鄭伯農
道具 呂光
美術設計 崔志
造型設計 王希鍾
服裝設計 白豔
燈光 李寶華
錄音 宋寧寧
場記 張秀英
佈景師 白春海
展開
以上資料來源 [9] 

冼星海角色介紹

  • 冼星海
    演員 馬曉偉

    廣東番禺人,是民族解放鬥爭的傑出戰士。胸懷音樂救國大志的熱血青年,當日寇的鐵蹄踏上了中國土地的時候,冼星海毅然訣別了熱戀中的巴黎女友,回到祖國。經歷了抗日烽火洗禮的冼星海譜寫的《黃河大合唱》《救國軍歌》等上百首抗日歌曲。

  • 周恩來
    演員 劉勁

    冼星海人生中的良師益友,從1938年相識到40年代冼星海病逝前,兩人一直關係甚篤,周恩來的革命理想主義情懷,深深影響了冼星海的思想與信仰。在武漢時期,兩人相濡以沫,周恩來還親自參加了冼星海與錢韻玲的婚禮。

  • 露易絲
    演員 馬里昂·加沙比昂卡(瑪麗詠)

    冼星海在法國時期的女朋友。她非常欣賞冼星海的藝術造詣,為了幫他實現音樂理想,安排了他與杜卡斯教授的相見,也幫他進音樂學院深造做了許多努力。抗戰爆發後,冼星海想回國,並承諾抗戰勝利後一定會回到她的身邊。

  • 錢韻玲
    演員 劉琳

    冼星海的妻子。在帶着兒童團演出抗日時遇到了冼星海並被他救護。抗戰的過程中經常為冼星海出謀劃策,隨着在一起工作的時間增多,二人產生了好感並結合。

  • 田漢
    演員 賈新光

    冼星海的老師,《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冼星海回國後,在田漢和張曙的介紹下,加入了“歌曲作者協會”,開始用音樂為武器對抗侵略。田漢召集抗日眾精英開會,想借政治部部長陳誠自我宣傳的機會拼命宣傳抗日救亡,以進一步喚醒武漢民眾的抗日熱情。

以上資料來源 [6] 

冼星海幕後花絮

  • 馬曉偉為了扮演好這個角色,他去了冼星海的老家,一個小漁村,還摸着黑去看了冼星海的雕塑 [10] 
  • 因為過於投入,馬曉偉變得脆弱起來,在後期配音的時候常常情緒失控 [10] 
  • 雖然馬曉偉幼年時學過小提琴,但很久不拉已經不會了,為了角色塑造又重新開始練習 [10] 
  • 在拍指揮《黃河大合唱》這場戲前,馬曉偉對着DVD看指揮家的指揮手法,反反覆覆看了三天才拍攝 [10] 
  • 馬里昂·加沙比昂卡(瑪麗詠)為了能在劇中與馬曉偉有更加合拍的表演,在戲外十分注重相互間的交流,一起研究劇本、討論劇情 [14] 
  • 後期配音的時候,馬曉偉身邊總是放着一盒紙巾,因為常常會激動得流淚 [13] 

冼星海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編劇王朝柱是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生,一心想成為冼星海式的作曲家。他對冼星海的關注和熱愛可以説是與生俱來。冼星海的音樂之路是他引為榜樣和楷模的。所以編劇在二十世紀60年代開始關注和收集冼星海的生平資料,使這部電視劇具有資料性。 [10] 
郭沫着、光未然、李煥之、馬可、時樂蒙等留下的回憶文章,以及研究洗星海的音樂史專家寫的專著,都為電視連續劇《冼星海》提供了創作素材 [11] 
拍攝製作
劇組在中國跨越6個省份,還去了法國巴黎。在4個月的時間裏完成了拍攝,拍攝進度很快,卻也保證了該劇的質量。該劇基本原則是要充滿社會責任感,還要觀眾喜歡看,避免了枯燥的説教 [10] 
該劇的拍攝現場複製了大量二十世紀30年代的場景,比如冼星海婚禮一場戲就是在按1:1的比例複製,並在大元帥府中完成拍攝 [12] 
角色選擇
編劇王朝柱曾多次與馬曉偉合作,覺得他是飾演冼星海的不二人選 [10] 

冼星海劇集評價

該劇是第一部全面展現音樂家曲折而光輝歷程的作品。劇中對冼星海做人做事做學問那種超人的勤奮和執著的追求的真實描寫,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立體的音樂家形象。除了冼星海的原創音樂,還特邀作曲家杜鳴心加入的新創音樂,二者合一的旋律貫穿全劇,也打造出一種特別的視聽享受 [7] (央視網評)
該劇是一部具有極強感染力的劇作。電視劇從挖掘人物的性格出發,展現了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壯麗的一生,在具體生動塑造出音樂家冼星海藝術形象的同時,還通過與人物活動密切相關的歷史敍事,展現了中國人民在共同抵禦日本侵略者鬥爭中的巨大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為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一部真實感人的藝術文本 [8] (《羊城晚報》評)

冼星海劇集爭議

該劇導演段果平表示,該劇拍攝的80%內容是真實的。劇中冼星海在法國的愛情戲以有記載為依據,冼星海和露易絲交往時間最長,最後他離開法國,確實把手稿給人家了。其他的都是道聽途説,就省略了 [4]  。但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表示,電視劇《冼星海》開拍之前不夠慎重,全劇前面長達9集描寫父親冼星海在巴黎的“情史”是杜撰的。冼妮娜曾拜訪了與父親冼星海同期在巴黎學音樂的留學生,他們都表示沒有見過冼星海在巴黎交過女朋友 [2]  。還有劇中父親冼星海與母親錢韻玲的相識也不是真實的,甚至編造劇情把父親冼星海捲進了音樂界的人事鬥爭中。在電視劇開播當晚,冼妮娜甚至頻頻接到電話“捱罵”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