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冷漠的人

(哈代的小説)

鎖定
《冷漠的人》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於1881年創作的小説。是哈代在病榻上經口授完成的長篇小説。作品講述了建築家喬治和上流社會女子保拉(又譯:波拉)之間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喬治與保拉是歷經磨難,終於締結良緣,但古老的斯坦西城堡卻付之一炬;
書名“冷漠的人”的意思是對於宗教或政治缺乏熱情的人,在書中指的不僅是保拉,也包括喬治,哈代將自己對社會工業化後轉型的思考融入喬治和保拉的人物形象塑造中。保拉對於宗教的冷漠態度以及喬治對於各種建築風格的寬容也都來源於哈代自己 的認識。所以哈代後來才會説“《冷漠的人》中來源於他自己生活中的東西比他以前所有的作品都要多”。 [1] 
作品名稱
冷漠的人
外文名
A Laodicean
作品別名
冷淡的女人
作    者
托馬斯·哈代
創作年代
1881年
文學體裁
小説

冷漠的人內容簡介

作品講述了建築家喬治和上流社會女子保拉之間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通過對當時新舊力量對抗、角逐以及相關人物命運變遷的描繪,展現了一幅英國由傳統向現代轉型時期的鄉村社會圖景。
保拉是“鐵路之王”的女兒,她的父親購買了斯坦西城堡使她成為了城堡的繼承人,是現代與古典、新與舊的結合體。
受命對古城進行改造的現代人喬治和代表沒落貴族的德·斯坦西大尉兩人展開了一場圍繞保拉的情感角逐,保拉則在兩者之間躊躇不決。
斯坦西大尉秉承了沒落貴族血統特有的“怪異的浪漫主義”,這種由血統和歷史釀就的浪漫情調讓嚮往中古遺風的保拉心儀。
喬治則不屑地把在當時可用重金購得的家世和門第稱為“動物性的譜系”,認為僅從血統來界定個人品格是野蠻和原始的。雖然沒有血統方面的優勢值得自詡,但父親是皇家協會成員,自己則是建築家,喬治認為自身體現出的知性系譜同樣堪以自豪。而保拉的出身背景決定了她仍然會對以稟賦和才藝見長的喬治投以青睞的一眸。
但大尉的門第和血統,對代表新興勢力的保拉具有相當的誘惑。兩者結合將可以在門第、血統和財富之間做出調和,讓城堡迴歸中世紀財富和家世一統的輝煌往昔。因此波拉的叔父艾納布協力撮合兩人的婚事,以便讓古城迴歸“藝術的完滿”和“財富與家世間的調和”。
而保拉明白這實際上意味着向舊式封建秩序和倫理迴歸,果斷地聲明自己壓根就不在意這種“藝術上的完滿”。喬治在戀愛方面獲得最終勝利。喬治沒有煞費苦心地順應新時期的要求來改造古城,而是別出心裁地設計出古典與現代並存的方案來迎合保拉,與波拉標榜的折衷主義應和,暗示着喬治與波拉一樣,骨子裏也是“冷漠的人”。
不過新舊倫理和價值之間的交鋒沒有勝家。喬治和保拉成婚並不意味着新價值和新倫理的完勝。古堡改建到一半時,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古城毀於毀於一旦。喬治提議以原來的方案重建古城,保拉卻無幽怨地表明她更希望古城沒有被燒燬,更希望喬治就是德·斯坦西本人,最終在古堡廢墟旁修建自己的新居。表明保拉仍然執念於斯坦西家族代表的輝煌歷史和傳統。小説這樣結尾,暗示着現代和傳統之間的對立仍未消解,勝負仍然懸而未決,相反還會繼續.上演並糾纏不清。這種結尾開啓了哈代小説敍事中“反高潮”或“漸降”(anti-climax)手法的先例。 [2] 

冷漠的人作品鑑賞

從題材來看,《冷漠的人》與哈代的第一部小説《窮漢與貴婦》類似,講述的都是出身下層的青年與上流社會女子之間的戀情,脱離了之前的“維塞克斯(威克賽斯)體”並突破了“性格與環境小説”的窠臼,融入了現代元素; [2]  但小説的主題來自馬修·阿諾德的“異教徒與中世紀宗教情緒”中關於“現代精神”與“想象理性”之間的探討。 [1] 

冷漠的人作品評價

長期以來,批評界認為該作缺乏價值或者價值有限而將其淪為哈代的“次要小説”,反響平平。箇中緣由,或許是哈代沒有兑現以往“維塞克斯體小説給當時讀者造成的種種“期待視野”。《觀察家》批評該小説建築專業方面着墨太多,從而失卻了哈代作品一貫引以為榮的幽默色調。
評論界對《冷漠的人》的批評則主要是針對其藝術風格。這部小説是哈代在病中創作的。哈代因病卧牀,通過口述完成了小説創作。他的病雖然沒有影響小説的創作進度,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影響了作品的情節設計和人物形象的刻畫,因此《冷漠的人》中有不少過於戲劇化的情節,如勒索、縱火、營救等,頗有情節劇的味道。小説因而時常被評論界認為藝術上“粗疏”(crudities)和 “怪異”(odd)。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