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冬日之光

(瑞典1963年英格瑪·伯格曼執導的電影)

鎖定
《冬日之光》是由英格瑪·伯格曼執導的81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英格里德·圖林、馬克斯·馮·西多等主演,於1963年2月11日在瑞典上映。
該片是英格瑪·伯格曼“沉默三部曲”的第二部,講述了艾利克森牧師在瑞典一小鎮宣揚基督的愛,認為愛是上帝存在的證明,但圍繞着他身邊發生的事卻瀰漫着世界末日的氣息,他與人全無溝通 [1] 
中文名
冬日之光
外文名
Nattvardsgästerna
其他譯名
冬之光
領聖體者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瑞典
導    演
英格瑪·伯格曼
編    劇
英格瑪·伯格曼
主    演
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馬克斯·馮·西多
英格里德·圖林
片    長
81 分鐘
上映時間
1963年2月11日
對白語言
瑞典語
色    彩
黑白
imdb編碼
tt0057358
出品時間
1962年

冬日之光劇情簡介

在瑞典十一月的一個禮拜日,確切地説僅是兩個教堂的儀式中間的幾個小時裏。講道壇,是牧師托馬斯辛勞一生的地方,他現在仍站在這裏,嚴肅冷漠地主持着儀式。令人窒息的冷漠源於他正處於他生命的煉獄:身體上是嚴重的發熱感冒,感情上行將就木,信仰上一切都不真實,對自己的神職也失掉了信心。漁夫來訪,他內心帶着因害怕戰爭而不能化解的恐懼。結束生命,已成為漁夫並非一時衝動的決定。面對生命的結束與延續這樣沉重的問題,牧師能在不知道在他面前應該説什麼,蒼白的語言增強了信徒的不信任,同樣更折磨着牧師。託瑪斯冷酷,孤僻,卻盡責善良,漁夫自殺了。
托馬斯因妻子的死已經遠離了一切人類關係。他逃避着愛他的瑪塔,並冷酷地向她發泄,而後卻又發現沒有她,他的世界更可怕,一切迴歸原樣,他又對她發出了邀請 [2] 

冬日之光演職員表

冬日之光演員表

角色 演員
托馬斯 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瑪塔 英格里德·圖林
喬納斯 馬克斯·馮·西多
卡林 岡內爾·林德布洛姆
阿爾戈 艾倫·埃德渥
克努特 Kolbjörn Knudsen
弗雷德裏克 Olof Thunberg
瑪格達琳娜 Elsa Ebbesen
年輕男子 Lars-Olof Andersson
約翰 Eddie Axberg
Johan Åkerblom Tor Borong
Parish Constable Lars-Owe Carlberg
Persson's daughter Ingmari Hjort
Persson's son Stefan Larsson
Young boy Christer Öhman
Gentleman with Horse Johan Olafs
Hanna Appelblad, Bertha Sånnell
Persson's son Stefan Larsson

冬日之光職員表

製作人 Allan Ekelund
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
副導演(助理) Lenn Hjortzberg
編劇 英格瑪·伯格曼
攝影 斯文·尼科維斯特
配樂 Evald Andersson
剪輯 Ulla Ryghe
藝術指導 P.A. Lundgren
服裝設計 Mago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 

冬日之光角色介紹

  • 托馬斯
    演員 甘納爾·布耶恩施特蘭德

    牧師。講道壇是他辛勞一生的地方,他站在這裏,嚴肅冷漠地主持着儀式。令人窒息的冷漠源於他正處於他生命的煉獄:身體上是嚴重的發熱感冒,感情上行將就木,信仰上一切都不真實,對自己的神職也失掉了信心。

  • 瑪塔
    演員 英格里德·圖林

    愛着托馬斯的女人,代課老師。托馬斯逃避着她的愛,並冷酷地向她發泄,而後卻又發現沒有她,自己的世界更可怕,一切迴歸原樣,又對她發出了邀請。

  • 喬納斯
    演員 馬克斯·馮·西多

    漁夫。他內心帶着因害怕戰爭而不能化解的恐懼。結束生命,已成為他並非一時衝動的決定。面對他,託瑪斯冷酷,孤僻,卻盡責善良。但是最終,他還是自殺了。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2] 

冬日之光幕後製作

該片是英格瑪·伯格曼在和一個信徒自殺的牧師談話後寫成的。1962年該片在瑞典拍攝。同時維爾戈特·斯耶曼的紀錄電影《英格瑪·伯格曼怎麼拍電影》(Ingmar Bergman Makes a Movie)與該片同時拍攝,記錄了《冬日之光》製作過程,包括:佈景搭建、排練、電影剪輯、和英格瑪·伯格曼及演員工作人員的幕後訪談、觀眾對這部影片的反響 [4] 

冬日之光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Svensk Filmindustri (SF)AB
發行單位
Tartan音像、Palisades Tartan(英國);Janus影業、HVE、Embassy家庭娛樂、Criterion Collection(美國);Kinowelt家庭娛樂、Arthaus音像(德國);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瑞典);Opening、Pagode影業(法國);Gutek影業(波蘭);Progrès影業(比利時);INDIEF、Audivisivi San Paolo、BIM / 01 Distribuzione(意大利);Filmipaja(芬蘭);Moskwood傳媒(荷蘭);Leopardo影業(葡萄牙) [5]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地區
上映時間、細節
上映國家、地區
上映時間、細節
瑞典
1963年2月11日
西德
1963年2月15日
美國
1963年4月5日
芬蘭
1963年4月12日
美國
1963年5月13日(紐約)
荷蘭
1963年5月23日(阿姆斯特丹)
比利時
1963年9月5日
葡萄牙
1964年3月13日
丹麥
1964年9月4日
法國
1965年4月30日
西班牙
1968年2月5日(巴塞羅那)
西班牙
1968年3月15日(馬德里)
波蘭
2007年2月16日(再映)
葡萄牙
2015年6月28日(修復版、再映)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5] 

冬日之光影片評價

劇照
劇照(3張)
《冬日之光》的敍事進程完全是按照耶穌生命的最後進程安排的,整部影片簡潔的文本背後有一個龐大的基督教話語體系作為參照的互本文。英格瑪·伯格曼把耶穌和神有片刻隔絕的那個短暫瞬間,化身為牧師托馬斯,放大到全片的過程中來。英格瑪·伯格曼得以回到了耶穌受難前的起點,一切敍事進程儘管仍然按照耶穌的主要經歷來進行,卻完全是一個懷疑的進程。宗教感是一種固執地認為精神大於物質的情感。沒有了具體的神,但英格瑪·伯格曼並未失去人應有的敬畏 [6] (《新快報》評)
影片的基調被嚴格地控制在這種以節奏來敍事的嚴謹精確的把握裏。緩慢,若有所思,弱化戲劇性,大量的長鏡頭運用和特寫使用直指人的靈魂深處,攝影機的運動簡單,自由並儘量客觀,處於觀察者的位置,敍事過程依賴於演員自然樸素的表演,依賴演員的面部表情和對話講述整個故事 [2]  (《電影評介》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