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師大戰

鎖定
1939—1940年間,中國軍隊對日軍發起四月、七月、秋季與冬季4次攻勢,尤其以冬季攻勢規模最大,戰果最豐。
中文名
百師大戰
別    名
冬季攻勢 [1] 
主要指揮官
蔣中正
爆發時間
1939年11月1日 [1] 
1939年10月1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制訂了《國軍冬季攻勢作戰計劃》。據此,軍事委員會準備將全國總兵力的46%,80多個師投入總反攻,故冬季攻勢又稱“百師大戰”。10月底,第二次南嶽軍事會議決定發動冬季攻勢。冬季攻勢的目的是為了“消耗敵人,導國軍爾後作戰有利”,其作戰重點劃定為晉南和華中地區,尤其以華中地區為攻勢重心。國民政府組織在武漢周圍與日軍展開大戰。冬季攻勢於1939年11月1日正式啓動,至1940年3月結束,持續四個半月。冬季攻勢採用正規戰、運動戰、游擊戰等諸種戰鬥模式,為抗戰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冬季攻勢中,雙方損失慘重,尤其是國軍弱小的海空軍,也不惜血本投入作戰,以粗劣的裝備和技戰術與日決戰,最終損失殆盡。
八路軍也投入約20個團的兵力,有力配合了國軍正面戰場攻勢。
在二戰的任何階段,中國戰場始終牽制和消耗着日本陸軍的絕對主力。日本製訂包括東亞、東南亞、南太平洋各島國的“大東亞共榮圈”計劃,與德、意結成三國軍事同盟,積極準備“南進”。然而,當日本海軍耀武揚威於印度洋時,陸軍卻無法抽調足夠的兵力與之配合,太平洋戰場上的盟軍因此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中國軍隊發起的1939年冬季攻勢,給日軍以慘重的殺傷,使日軍非但未能為“南進”抽出力量,反而被迫向中國戰場增派了2個師團。日軍與德軍會師印度洋,擊潰英、蘇,控制世界的狂妄目的破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