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冠山書院

鎖定
冠山書院,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冠山鎮後溝村,地處冠山,佔地面積為737平方米,始建於金天會年間。 [1]  [4-6] 
冠山書院坐西朝東,靠山臨谷,建於冠山腹部,隨地勢分上、下兩院;冠山書院發展體現了平定州教育文化的興衰,對整個山西的教育文化有一定的影響。 [4]  [12] 
2013年3月5日,冠山書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 
中文名
冠山書院
外文名
Guanshan Academy
地理位置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冠山鎮後溝村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737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8:00—17: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905-3-203

冠山書院歷史沿革

金天會年間,呂宗禮在冠山上搭建幾間茅屋,環境清幽,為其家族後輩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並將讀書處命名為“冠山精舍,名“冠山精舍”。 [2]  [6] 
元至正五年(1345年),中書左丞相呂思誠在“冠山精舍”的基礎上,擴建為“呂公書院”。 [1]  [6]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呂公書院竣工。 [6]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時任平定知州的吳賢對冠山書院進行了重修,重修後的冠山書院更改了名稱,基於吳賢對書院的功績,被稱作“名賢書院”。此次重建是在書院遺址的石洞前構築正堂,東西兩側作翼室。 [2]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山西布政司左參汪藻在冠山名賢書院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擴建。 [2]  [10] 
明嘉靖九年(1530年),太守孫杰在冠山新修高嶺書院(今冠山書院上書院),位置在冠山名賢書院南邊的夫子洞,與名賢書院相距不遠。 [6] 
明天啓五年(1625年),魏忠賢發動毀書院運動,冠山書院毀於當時。 [12] 
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知州李濂改建平定上城州署西的原“太原同知署”舊址為冠山學院行署(在今陽泉師專第一餐廳周圍)。 [1]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平定知州王祖庚借用冠山學院行署做為講學所,因上城為漢淮陰侯韓信下趙駐兵處,舊稱榆關,為借歷史勝地彰書院名氣,取名“榆關書院”,是清代唯一的一所官辦書院。 [1]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平定知州陶易取嘉山之水穿城而過,寓“興教育人、源遠流長”之意,改名為“嘉山書院”。 [1]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知州陶易改建講堂5間,吏部侍郎梁國治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意,命名“千樹堂”,原來的後五間仍沿用原名“崇賢堂”。號舍耳房共34間,東為東井亭、文昌閣。 [1]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壽州知州張佩芳為重修冠山書院捐資。 [12]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學政戴衢亨易名為“冠山書院”並陸續增修,有房屋50餘間,規模宏大,盛極一時。大門前有一對牌坊,東為“風行文教坊”,西為“雨化英才坊”。現僅存零星碑記石刻。 [1] 
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奉直大夫孫裕重新修建冠山書院。 [1] 
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知州與紳士捐贈膏火,舉人孫植忠捐制錢五百千,支持冠山書院修葺。 [12] 
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知州吳安祖修復冠山書院。 [12]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州紳荊綬、任質淳、耿以德、孫毓芝、張觀藜、曹蔭樹、張錦標等人募資,對冠山書院進行了一次擴建,選址在冠山資福寺旁。 [12] 
清道光三年(1823年),州人王軾妻施膏火銀四千兩,資助冠山書院重修。 [12] 
清道光四年(1824年),擴建完成,命名為“槐音書院”。 [12]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州文光重修冠山書院。 [12] 
清咸豐七年(1851年),書院山長沈兆法又以個人名義捐資冠山書院。 [12]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平定州東關鎮文童李桂泉為冠山書院捐贈膏火費。 [12]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冠山書院改建為平定中學堂。 [1] 
1949年,平定中學堂改建為山西省平定師範學校。 [1] 
1989年,山西省特殊教育師範學校與平定師範合署辦學。 [1] 
2010年,山西特師、平定師範與陽泉教育學院在此合併,組建了陽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1] 

冠山書院建築格局

冠山書院坐西朝東,靠山臨谷,建於冠山腹部,隨地勢分上、下兩院,佔地面積737平方米。內院正面月台上有西窯五眼,居中一明兩暗稱崇古洞。月台下南窯三眼,中窯壁嵌集柳公權玄秘塔,五言詩石刻十六塊,窯門額書“廣業”。北窯三眼額書“新德”也為一明兩暗。外院有窯洞一孔為書院僕役居室,外形為瓦房,內部為窯洞,冬暖夏涼。裏院月台下立有明代嘉靖年間喬宇的《雪中訪左丞呂公書院舊址》詩碑。 [4] 
冠山書院 冠山書院

冠山書院文物遺存

冠山書院現存碑記有《雪中訪左丞昌公書院舊址》《高嶺書院孔子洞銘》《新修夫子洞記》《崇古書院留贈碣》《新建高嶺書院記》《崇古冠山書院記並銘》《霞修冠山書院碑記》《冠山槐音書院記》《重修崇古冠山書院碑文》。 [6] 
冠山書院 冠山書院

冠山書院歷史文化

冠山書院相關人物

呂思誠像 呂思誠像
主詞條:呂思誠
呂思誠(1293年—1357年),字仲實,平定人。自幼聰慧過人,隨其父讀書於冠山中,早期的文化薰陶為其日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呂思誠於元泰定元年(1324年)中進士,累官至翰林院編修、中書左丞,為官清廉、樂善好施,著有文集若干。呂思誠的文化修養和為官經歷使其更加重視地方文化教育,身為平定州人,心繫家鄉,尤其關注培養他及家族的讀書處冠山精舍。呂思誠將原先的精舍擴建到相當的規模,擁有了豐富的藏書,此後精舍正式更名冠山書院。對此,不僅有碑刻而且《元史》也有記載。呂思誠請賜冠山書院,並命陳好謙為書院第一任山長,書院規格及藏書皆由朝廷掌控。呂思誠通過自身的地位和努力使冠山書院得到了朝廷的認可,既體現了他對家族長輩的崇敬與報恩的心理,又順應時勢與大多數早期書院選址山中相吻合,為平定州城讀書人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對平定後來文化的發展和影響意義較大。 [2-3] 

冠山書院相關詩文

雪中訪左丞呂公書院舊址 雪中訪左丞呂公書院舊址
明·喬宇《雪中訪左丞呂公書院舊址》
峻嶺崇罔冒雪來,冠山遙在白雲隈。
松盤厚地蜿蜒出,花散諸天縹緲開。
傍險欲尋歸隱洞,凌高還上讀書枱。
平生仰止鄉賢意,莫遺遺蹤悶草萊。 [4] 
明·汪藻《冠山名賢書院》
冠山山勢碧峻嶒,駐節來遊吊左丞。
十里紅塵飛不到,百年青史價先增。
林皋松老荒書屋,洞口桃花羨武陵。
酒出行廚歸興晚,笙簧遙送水雲僧。 [10] 
當代·慄文政《冠山書院》
冠山書院墨猶香,石刻摩崖自遠方。
才女評梅書寫處,經風沐雨訴滄桑。 [7] 
當代·馬玉隆《雨中游冠山書院》
為訪書齋任雨陪,密林深處且徘徊。
階高百級心何懼,事過千年人費猜。
小院文章堪錦繡,古州才士實宏恢。
今人不解文翁事,唯引芬芳蝶次來。 [8] 

冠山書院傳説軼事

傳説,喬宇在冠山書院讀書時,夜遇狐仙伴讀,星空淡月下,孤燈苦讀的喬宇,每當夜深人靜,飢渴難忍時,青青松濤中,總有一仙女飄然而至,到身邊伴讀,適時送上明珠一顆為他解飢止渴,喬宇為獲取功名,怕墜入愛河,與狐仙女情斷意決後,狐仙女在一棵歪脖子古松上吊死。 [4] 

冠山書院文物價值

冠山書院在整個清代的發展可以總結為“趨同而存異”,既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也表現出地方特色,當時局變動與社會意識的變化並非同步進行的時候,這種社會意識的變化因時因地體現的程度不同,平定州雖地處內陸山中,各方面較落後於時局,無法與當時處於主導地位的大書院相比,但它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尤其在晚清書院的變革中體現出的特點與進步,又為當時許多書院所不及,這正是研究冠山書院的價值所在。 [12] 
冠山書院 冠山書院

冠山書院文物保護

1986年8月,冠山書院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2013年3月5日,冠山書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 

冠山書院旅遊信息

冠山書院交通信息

冠山書院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冠山鎮後溝村。 [5] 

冠山書院開放時間

08:00—17:00

冠山書院交通線路

平定縣內乘公交611路至公安局站下車,再步行4.9千米,即可到達冠山書院。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