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冒襄

(明末清初文學家)

鎖定
冒襄(1611年-1693年),字闢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江蘇如皋人。 [20]  明朝副使起宗之子, [21]  明末清初文學家,明末四公子之一。 [20] 
冒襄出生於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隨祖父在任所讀書,14歲就刊刻詩集《香儷園偶存》,被比作初唐的王勃。在1627-1642年間,冒襄6次去南京鄉試,6次落第,深感懷才不遇。1636年,他與張明弼結盟,參加復社,同陳貞慧、方以智、侯朝宗過從甚密,人稱“四公子”。清兵入關後,冒襄迴歸故里隱居, [22]  他隱居後名氣更大。清朝督撫和御史均因其才能推舉他,他都藉口父親年邁而推辭。康熙年間,有人又以山林隱逸及博學鴻詞舉薦冒襄,他也不去。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去世,享年八十三歲。 [23] 
冒襄能詩善文,博學多才,一生著作繁富,有品茶、古玩、植花等科學雜著。傳世的有《先世前徵錄》《樸巢詩文集》《岕茶匯抄》《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四千言,回憶了冒襄和秦淮名姬董小宛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中國憶語體文字的鼻祖。除了在文學方面有較高的成就,冒襄一生還有一個傑作——水繪園。水繪園是其淡出仕途之後主持改建和擴建的園林,是他和董小宛曾經的棲隱之所。這裏一度成為明末清初中國東南的文化活動中心。此園林的設計,別具匠心,達到園林藝術的新境界,是中國徽派園林的孤本代表。 [24] 
全    名
冒襄
別    名
冒闢疆
冒巢民、冒樸巢、冒樸庵
樸庵先生
潛孝先生
闢疆
巢民、樸庵、樸巢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出生地
南直隸如皋(今江蘇如皋)
出生日期
1611年4月27日
逝世日期
1693年12月31日
主要成就
明末四公子之一
開創憶語體文字
主要作品
影梅庵憶語
岕茶匯抄
樸巢詩選、樸巢文選 [7] 
水繪園詩文集
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 [7] 

冒襄人物生平

冒襄早年經歷

冒襄肖像圖軸 冒襄肖像圖軸 [8]
冒襄出自如皋冒氏,是忽必烈第九個兒子鎮南王脱歡的後代。 [4]  明萬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1611年4月27日),冒襄出生在一個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隨祖父在任職的處所讀書,14歲就刊刻詩集《香儷園偶存》。冒襄十歲即能詩,董其昌為他作序 [19]  ,少負才名,喜交遊。 [11]  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王勃,期望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當時的明王朝已成潰亂之勢,而江浙一帶的士大夫依然過着宴安鴆毒、驕奢淫逸的生活。冒襄也沾染了一般豪貴子弟的習氣。一方面,他年少氣盛,主持清議,矯激抗俗,喜談經世大務,懷抱着報效國家的壯志;另一方面,他留戀青溪白石之勝,名姬駿馬之遊,過着世家公子哥兒的生活。 [9] 

冒襄懷才不遇

冒襄坐像 冒襄坐像
冒襄在1627年到1642年間,六次去南京鄉試,六次落第,僅兩次中副榜,連舉人也未撈到,他深感懷才不遇。但冒襄作為崇禎壬午副榜貢生,當授推官,他知曉當時的混亂,所以不做官 [19] 
1636年,冒襄與張明弼結盟,參加復社,同陳貞慧方以智侯朝宗過從甚密,人稱“四公子”。同年夏,冒襄設酒金陵淮清橋桃葉渡寓所,集閹禍中受害的九家子弟為大會。一時名士鹹集,發狂悲歌,抨擊避亂於金陵的閹黨餘孽,名震東南。 [11] 
1639年,由吳應箕起草、冒襄等復社140餘人具名的《留都防亂公揭》 ,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得阮大鋮之流如過街老鼠。 [9] 

冒襄逃難生活

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明亡。隨後,清兵入關,建立大清國。南京的明朝舊臣建立了弘光政權。閹黨餘孽阮大鋮投靠馬士英,當上了南明兵部尚書副都御史,他要報復復社諸君子。正巧冒襄因風聞高傑將駐防如皋,舉家逃往南京。
在南京,阮大鋮對冒襄遊説不成後,便派遣錦衣衞逮捕了他,直至第二年,馬、阮逃離南京,始得冒襄脱離牢獄之災。還有一種説法是:他連夜逃往揚州,靠了史可法的蔭庇,才躲掉了這場災難。
1645年6月,如城抗清英雄陳君悦組織義兵抗拒清廷官吏。冒襄再次舉家逃往浙江鹽官,顛沛流離,飢寒勞瘁。其間冒襄身染痢疾,食不入口者二十餘日。董小宛不辭辛勞,盡心服侍,冒襄得以康復。 [11]  在馬鞍山時,“遇大兵,殺掠奇慘”,“僕婢殺掠者幾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遺矣”。這一切使他思想上產生了激烈的變化,第二年他從鹽官迴歸故里隱居。 [9] 

冒襄不仕清廷

冒襄立像 冒襄立像
清兵平定全國後,降清的復社成員陳名夏曾從京師寫信給冒襄,想借他的才名,拉攏江南讀書人, [12]  信中轉達了當權人物誇他是“天際朱霞,人中白鶴”,要舉薦他為官,但冒襄以痼疾為由堅辭不受 [12] 
順治年間,如皋遭遇大旱,土地顆粒無收,百姓陷入饑荒。目睹家鄉慘狀,冒襄挺身而出。他拿出家中積蓄,與地方官府合力開辦粥廠,賑濟災民。積蓄用光了,他就變賣田產,最後甚至拿出了給長子娶親用的銀子。 [15]  康熙九年,如皋大災,冒襄已無錢可捐,但是他依然揮毫寫下四張精品書法,賣字救災。 [14] 
康熙年間,清廷開“博學鴻儒科”,下詔徵“山林隱逸”。冒襄也屬應徵之列,但他視之如敝履,堅辭不赴。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他以明朝遺民自居,淡泊明志,決不仕清的心態和節操。與此同時,他緬懷亡友,收養東林、復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遺孤。在如皋水繪園內增建碧落廬,以紀念明亡時絕食而死的好友戴建。 [9] 
據《清史稿》載,入清後冒闢疆隱居不出,著述甚富,“督撫以監軍薦,御史以人才薦,皆以親老辭。康熙中復以山林隱逸及博學鴻詞薦,亦不就”。 [11] 

冒襄晚年生活

馮超然《臨禹之鼎畫冒闢疆像》(局部) 馮超然《臨禹之鼎畫冒闢疆像》(局部) [8]
冒襄晚年家道中落,他不肯屈服於南明奸臣,又不肯降清,妻妾相繼病故,晚年手足不合,親人以仇報德。加之兩次毀家紓難,在逃亡中家產被清兵洗劫,家庭故園又被豪強所佔,導致冒襄年屆八十仍需賣字為生,貧病交加。 [16]  但仍然救濟災民,並接濟故舊子弟和友人。 [10]  他自述道:“獻歲八十,十年來火焚刃接,慘極古今!墓田丙舍,豪豪盡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團聚。兩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馬之養;乃鬻宅移居,陋巷獨處,仍手不釋卷,笑傲自娛。每夜燈下寫蠅頭小楷數千,朝易米酒”。 [9]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冒襄去世,年八十三歲。 [11] 

冒襄歷史評價

吳偉業:闢疆舉止藴藉,吐納風流。視之雖若不同,其好名節,持議論一也。以此深相結,義所不可,抗言排之,品核執政,裁量公卿,雖甚強梗,不能有所屈撓。(《梅村文集·卷三十六·冒闢疆五十壽序》) [25] 
餘懷:巢民以兀傲豪華,睥睨一世。(《板橋雜記·冒巢民先生七十壽序》) [26] 
陳名夏:時闢疆以終軍弱冠之年,擅羽獵長楊之譽,嶽峙淵停,玉映霞舉。南中自三事以下,皆式廬倒屣,即吾黨稱闢疆與密之、子一鼎足文苑,亦鹹目其為天下才也。(《冒闢疆重訂樸巢詩文集序》) [26] 
陳瑚評價:“冒子飾車騎、鮮衣裳、珠樹瓊枝,光動左右,予嘗驚歎以為神仙中人。”
中央文獻出版社毛澤東和他的秘書田家英》一書載,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從侯方域説起》的文章,毛澤東閲後很是賞識,特地找田談話説:“所謂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在民族氣節的要算冒闢疆,冒闢疆是比較着重實際的,清兵入關後,他就隱居山林,不事清朝,全節而終。”

冒襄主要作品

冒襄文學作品

詩文集有《樸巢詩選》《樸巢文選》《巢民詩集》《巢民文集》等,《樸巢詩選》《樸巢文選》都是冒闢疆請他的好友詩人杜浚為其選定並點評。 [7]  冒闢疆撰寫的《巢民詩集》共8卷,《巢民文集》共6卷。
單行詩集有《寒碧孤吟》《香儷園偶存》《泛雪小草》《集美人名詩》。 [7] 
抒情類小品文有《影梅庵憶語》。冒闢疆的小品文還有《蘭言》《岕茶匯抄》《宣爐歌注》等,涉及到蘭、茶、香、飲食、宣德爐等方面。 [7] 
晚年輯《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簡稱《同人集》)十二卷。收錄了明末清初四百五十多位文人的大量詩文,並真實記錄了冒闢疆的交遊情況。 [7] 
冒闢疆一生著述頗豐,傳世的作品還有《先世前徵錄》《水繪園詩文集》《寒碧孤吟》等。

冒襄書畫作品

冒襄《湖北歸來圖》《樵唱驚開圖》《山光水色圖》《松壽圖》,現為金陵天渡樓收藏。
冒襄書畫作品-金陵天渡樓收藏系列

冒襄軼事典故

冒襄感情經歷

冒襄半身像 冒襄半身像 [1]
冒闢疆個性風流倜儻,不拘小節,時有“東南秀影”和“人如好女”之名,其婚姻和感情生活也是極具傳奇色彩的。據考證,冒闢疆一生有文獻可考的就有10多位女性與他有過情感關係。
王節:崇禎三年秋,冒闢疆首次到南京秦淮河畔的國子監參加鄉試。他結交了名噪秦淮的“王家三胞胎”中的二妹王節。據餘懷《板橋雜記》載,王節後來嫁給揚州的顧不盈和王恆之。
李湘真:據載冒闢疆在金陵時,在歌妓李湘真的“寒秀齋”淹留最久,她是“冒公子的紅顏知己”。李湘真平日自重聲價,常常稱病,不自妝飾。養母憐惜她,順從她的意願,亦時常婉言謝客。而對冒闢疆這樣的知己,她則是歡情自接,嬉怡忘倦。自崇禎三年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冒闢疆先後6次赴金陵鄉試,都與她有交往,還向她學唱崑腔。崇禎十二年(1639年)鄉試之前,學使倪三蘭出了30道時文題,讓考生在入闈前交稿。冒闢疆白天忙於應酬,利用午夜與李湘真同寢之時,每日打一腹稿,一個月間竟完成了30篇時文,社友們交口稱讚,李湘真也非常欣賞。
陳圓圓:據冒闢疆的詞友陳維崧在《婦人集》中記載,崇禎十四年春,冒闢疆途經蘇州,經同鄉許直推薦慕名去閶門外的橫塘寓所尋訪名伶陳圓圓。陳圓圓為之演唱弋腔曲劇《紅梅》,冒闢疆在《影梅庵憶語》中讚道“咿呀啁哳之調,乃出之陳姬身回,如雲出岫,如珠在盤,令人慾仙欲死”。離別時他牽陳圓圓之衣,訂下當年八月再見之約。當年八月,冒闢疆移舟蘇州再會圓圓,時圓圓遭豪家劫奪,幸脱身虎口,遂有許嫁冒闢疆之意。 [13]  後至閶門,失而復得再見陳圓圓,當面與圓圓訂下了“嫁娶之約”,並相約來年擇日迎娶。此後冒襄因喪亂屢失約期,崇禎十五年(1642)仲春,冒闢疆再去訪圓圓時,發現她十日前被外戚田弘遇劫奪入京。 [13]  冒闢疆悵惘無極,因為急父母之難而辜負陳圓圓,隨後返鄉。
吳琪:字蕊仙,別字佛眉,明末長洲(蘇州)人,世居花岸。其祖父吳挺庵在明朝位居布政使,父親吳健侯官至孝廉。她的丈夫管勳,是冒闢疆的復社好友,因反清事敗遇難。她隻身渡江投靠冒闢疆,冒闢疆將她安置在“洗缽池邊的深翠山房”。吳琪來到水繪園的時候,恰巧小宛剛剛去世,冒吳二人同病相憐,日久生情。但後來她面對冒闢疆已納婢女吳扣扣這一事實,不願插足其中。為迴避矛盾,她在給冒闢疆的詩中寫到“自許空門降虎豹,豈容弱水置鴛鴦。綺羅自謝花前影,笠缽聊為雲中人”,表示自己願意遁入空門的想法。冒闢疆不好強留,便由吳琪自己選擇,在城南楊花橋旁蓋了一座小廟,名號“別離廟”。吳琪自號輝中,從此告別紅塵。
另據文獻載,冒闢疆與歌妓顧橫波和南曲畫姬範珏亦交好。崇禎十二年(1639年)冒氏鄉試再次落第,途經蘇州半塘,每天往來於歌妓沙九畹、楊漪炤之間。據近人《影梅庵之悲》一文稱,冒闢疆直到75歲時還打算納妾。他的好友張明弼在《冒姬董小宛傳》中説冒氏“所居凡女子見之,有不樂為貴人婦,願為夫子妾者無數”。
冒襄書畫

冒襄好石如酒

冒襄是博物君子,富收藏,精鑑賞,有石癖。西泠印社收藏有一方靈璧古石“水繪靈石”,景觀山形,氣勢不凡,為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所舊藏。據吳昌碩1897年在石上刻銘,這方古石原來是冒襄的遺物,所謂“山嶽精,千年結。前歸巢民後苦鐵。丁酉八月銘。”冒襄寫有一篇《英石解愚》,提到在清順治二年(1645年)避難到鹽官,百念俱滅,“此外更無堪繫戀,英山朴樹古巢雲。”英石山、結巢如雲的朴樹,這兩物是他割捨不下的心頭好。“生平無他嗜,嗜在奇石奇樹。”他取號巢民、樸庵、樸巢,都與這棵朴樹有關。至於英石山,是他父親從嶺南帶回的一方英石巨峯,“瘦長九尺,峯如玉女,不愧廉吏傳家一片雲也。” [8] 
《冒襄肖像圖軸》中的硯山冒襄自詡“餘之好石如酒”。在《贈雲記》中他記錄了一位好友佘公佑,將自己庭院中的“綠螺”“蒼雪”“員嶠”“飛來”諸石峯相贈,可謂英雄贈美人,奇石得其所。冒襄喜出望外,名其一室為“贈雲軒”。至於他全新構築的被譽為“江東名勝”的水繪園,其中也是奇峯怪石林立,有懸雷峯等景點。他作有《水繪園六憶歌》,其中提到明末亂世,“是時人家苦兵燹,古石迸落隨人輦。況復吾家有石倉,好為無益成絕巘。不特移石兼移松,九鬣蒼鱗蟠老龍。”云云。可見,當時因為戰亂,許多園林老宅敗落,古石四散,冒襄的水繪園乘此大量收納,“石倉”多多益善。 [8] 
冒襄也有山水癖,他在《評柳柳州山水文序》一文中提到:“若餘生居海陬,恨無片石可分雲氣。每一望平原,惟見荒荒,白日增其淒冷。披覽所至,間有古木林葦稍堪蔭縟者,徘徊不能去。”他周遊各地,十分留意奇峯怪石。如《袁州諸山水記》中有一篇《果老石》,記錄了一方在水中的奇石,“孤島負雙溪而坐,高十餘丈,橫倍之,四面玲瓏,吐欱雲氣,稜稜吐崿,類古鐵,英山、靈壁不足喻也。土人云,昔張仙人所遺,故名。”一路上,他還令童僕蒐集美石,“得白黑數座,大如卵,而巒壑皆具,摩玩竟日。”在《南嶽省親日記》中,冒襄記錄了在江西新喻附近溪流中撿到若干枚美石,“有五色光者,有峯巒層起者,有苔色繡錯者。設供於篷窗,不減米顛袖中物。” [8] 

冒襄觀劇罵阮

崇禎十二年(1639年),根據陳定生的遺孤、長期住在水繪園的陳其年的回憶,這一年,二十九歲的冒闢疆,以一種近乎招搖的姿態,來到歌舞昇平、不知大亂之將至的南京:“時先人與冒先生來金陵,飾車騎,通賓客,尤喜與桐城嘉善諸孤兒遊,遊則必置酒,召歌舞”。
阮大鋮精於戲曲創作,《燕子箋》一劇是傳世的佳作。他的家班也是遠近馳名,曾在阮家裏看過阮氏家班演出的張岱,就對之讚頌不已。在南京與東林黨人遺孤交遊的冒闢疆,在置酒筵、召歌舞的場合,無巧不成書地觀賞了阮大鋮刻意派遣家班演出的《燕子箋》,而上演了一出醉罵奸臣的戲中戲。阮大鋮經此羞辱,懷恨在心。日後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權後,阮大鋮乘機報復,大興黨人之獄,冒闢疆幾乎因此而蹈不測。

冒襄人際關係

水繪園中冒闢疆塑像
水繪園中冒闢疆塑像(2張)
冒家是擁有水繪園冒家巷、東府和西府的豪門大户。 [2]  冒家始祖是世襲兩淮鹽運司丞的元朝皇族,封為鎮南王。明朝取代了元朝,最後一位鎮南王改姓名為冒致中,隱居如皋東陳,五世不仕。到明朝中期,冒政、冒鸞先後中進士,冒政官至寧夏巡撫。冒鸞官兵部武庫主事、福建布政使、左參議。由此遷居城裏集賢街。冒鸞之侄孫承祥曾任南京光祿寺監事,他的六個兒子在集賢街東西砌建了六所府第,朱門華堂,冠蓋如雲,極一時之盛,由此集賢街改名為“冒家巷”,集賢橋改名“冒家橋”。冒承祥的三子士拔曾任參軍。士拔之子夢齡即冒襄的祖父,官至雲南寧州知州,冒襄的父親起宗是崇禎元年進士,任山東兗西道、粵東高要道僉事,升山東按察使,督理七省漕儲道。 [6] 
如皋冒氏始祖:冒致中
二世祖:冒思中
三世祖:冒基
族高祖:冒政
高祖:冒承祥
祖父:冒夢齡
父:冒起宗 [3] 
母:馬恭人 [5] 
元配:蘇元芳。明崇禎二年(1629年),19歲的冒闢疆娶蘇文韓的三女兒蘇元芳(“芳”亦作“貞”)為妻,後生二男一女。蘇元芳為荊(湖北)人,是蘇愚的曾孫女,她的祖父學海曾任紹興府通判,父文韓是中書舍人。 [6]  據傳蘇元芳長冒闢疆兩歲,為冒闢疆的祖父冒夢齡任江西會昌縣令時與蘇文韓訂下的“娃娃親”。蘇元芳能畫,有畫作存世。
妾室: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蓮,“秦淮八豔”之一。十五歲時為歌妓,在南都秦淮賣藝。其後隨母返歸吳門,居於姑蘇城外半塘。 [11]  崇禎十五年(1642年)臘月,董小宛抵達如皋,時年十九,小冒闢疆十三歲。董小宛初到如皋,由冒闢疆的夫人蘇元芳為其置辦了一處別院。崇禎十六年(1643年)初夏,由正室蘇氏迎歸冒家,居住在水繪園豔月樓中。 [17]  她與冒闢疆相伴九年,一生無嗣。清順治八年正月初二日去世,享年28歲,葬於如城南郊“影梅庵”側。
妾室:蔡含金玥。蔡含,字女羅,號羅敷雲;金玥,字曉珠,號圓玉 [18]  、玉山。倆人均為蘇州吳縣人,蔡工畫,金治印,時稱“冒氏雙畫史”,現有少量與冒氏合璧的畫作存世。董小宛在世時,二人難得寵,賦閒於“染香閣”作《水繪園圖》等,藝術成就頗高。董小宛死後,康熙四年(1665年)和六年,冒闢疆分別在55和57歲時將二人正式納為妾,蔡享年40歲,金死於其後,傳二女亦先後葬於“冒家龍壙”,世稱“蔡夫人”和“金夫人”。
妾室:吳扣扣。名湄蘭,字湘逸,小字扣扣。崇禎十六年生,原籍真州(江蘇儀徵)人,隨父親流寓如皋,英慧異於常人,且眉眼之間呈淺黛色。順治六年,已嫁給冒闢疆數年的董小宛一見就將其買作婢女。清順治十八年,51歲的冒闢疆擇定當年中秋節後的第二天(八月十六日)正式將貼身丫環吳扣扣升格為妾,不料吳女在六月間突然患病,於中秋節後二天病亡,年方19歲,葬入城南郊影梅庵側“冒家龍壙”。
妾室:張氏。生年不詳,康熙十七年,冒闢疆68歲時續納張氏為妾,後來張氏還為冒闢疆生了一個女兒。傳死後亦葬於“冒家龍壙”。
冒闢疆一生有名份的妻妾共有7人。

冒襄史料索引

清史稿》 冒襄傳
冒闢疆小像 冒闢疆小像
冒襄,字闢疆,別號巢民,如皋人。父起宗,明副使。襄十歲能詩,董其昌為作序。崇禎壬午副榜貢生,當授推官,會亂作,遂不出。與桐城方以智宜興陳貞慧商丘侯方域,並稱“四公子”。襄少年負盛氣,才特高,尤能傾動人。嘗置酒桃葉渡,會六君子諸孤,一時名士鹹集。酒酣,輒發狂悲歌,訾詈懷寧阮大鋮,大鋮故奄黨也。時金陵歌舞諸部,以懷寧為冠,歌詞皆出大鋮。大鋮欲自結諸社人,令歌者來,襄與客且罵且稱善,大鋮聞之益恨。甲申黨獄興,襄賴救僅免。家故有園池亭館之勝,歸益喜客,招致無虛日,家自此中落,怡然不悔也。襄既隱居不出,名益盛。督撫以監軍薦,御史以人才薦,皆以親老辭。康熙中,復以山林隱逸及博學鴻詞薦,亦不就。著述甚富,行世者,有先世前徽錄,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樸巢詩文集,水繪園詩文集。書法絕妙,喜作擘“白大”字,人皆藏弆珍之。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五日(1693年12月31日),卒,年八十有三。私諡潛孝先生。

冒襄影視形象

冒闢疆影視形象
類型
年份
影視版本
演員
電影
1939年
1950年
1961年
1963年
1964年
電視劇
1987年
2000年
2002年
2006年
2015年
歌仔戲
1993年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