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冊書

鎖定
解釋:
1、冊為策的時候,冊書表示:(1)策書,代指王命或英名。(2)古代帝王用於冊封(冊立、封贈)的詔書。這種冊也表示策。(3)有時候也指一般的詔書。
2、冊為成冊的時候,冊書表示:書冊,書籍。
中文名
冊書
出    處
班彪《王命論》
拼    音
cè shū
舊    解
史冊

目錄

冊書釋義

冊書
拼音:cè shū
解釋:
冊書最早稱“策書”,源於周代,魏以後改“策”為“冊”,明清兩朝被沿用。
冊書
冊書(1張)
1、冊為策的時候,冊書表示:
(1)策書,代指王命或英名。
出處:班彪《王命論》:“全宗祀於無窮,垂冊書於春秋。”(按:《漢書.敍傳上》作“策書”。)
【舊解為史冊。這句話裏,春秋指史冊,冊書不可能指史冊,應該是表示君令(王命)或英名】
策書:漢朝君主命令中的一種。《漢書》載漢初帝命有四,首*策書。注:“策者,偏簡也。......以命諸侯王公;右三公以罪免,亦賜策。”它的用是由君主自上而下頒佈教令,以驅策臣下,當時只用木簡寫,所以稱為策,又與冊通。《周禮》:“凡命諸侯及公卿大夫,則策命之。”魏以後稱冊,隋代用於封拜、哀諱及贈諡;唐代王言有六三*冊,立皇后、太子、封諸王,都用冊;明、清亦多用於類似的冊封,只是冊用的玉金銀銅的等級不同。
(2)古代帝王用於冊封(冊立、封贈)的詔書。這種冊也表示策。
出處:《新唐書.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立皇后、皇太子、封諸王,臨軒冊命則用之。”
冊書,初稱策書,源於周代,魏以後改為冊書,是帝王用於冊立、封贈的文書。清制, 冊立皇后,封王尊賢,封妃嬪公主時,都要有冊書,根據冊封之人的不同等級,頒發金、玉、銀、銅、紙等不同質地的冊書。冊書為黃綾朱字,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長8 6釐米,寬3 9釐米。
以莊妃冊書為例,其右邊為漢文,中間為蒙文,左邊為滿文。漢文內容為:
奉天承運
寬温仁聖皇帝制曰自開闢以來有應運之主必有廣胤之妃然錫冊命而定名分誠聖帝明王之首重也茲爾本布泰系蒙古廓兒沁國之女夙綠作合淑賢性成朕登大寶爰做古制冊爾為永福宮莊妃爾共貞懿簡純孝□讓恪遵皇后之訓勿負朕命
大清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黑字,寫於紅泥玉璽印記上)
(3)有時候也指一般的詔書。譬如,《漢書.公孫弘傳》:“書奏,天子以冊書答。”
2、冊為成冊的時候,冊書表示:書冊,書籍:這種冊即成冊的書,相當於書冊。
就如異本,看用者的賦義,語義在用者賦予。 [1] 

冊書詳細説明

中國古代帝王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 用以冊封王公后妃及祝告天地宗廟等。包括:①祝冊,郊祀祭享用。②玉冊,上尊號、徽號用。③ 立冊,立帝后、太子用。 ④封冊,封諸王用。⑤哀冊,遷梓宮及太子、 諸王、大臣逝世用。⑥贈冊,贈號、 贈官用。⑦諡冊,上諡、贈諡用。⑧贈諡冊,贈官並贈諡用。⑨祭冊,賜大臣祭用。⑩賜冊,敕賜臣下用。?免冊、罷冊,罷免大臣用。
冊原為文書載體名,起源於殷商。冊字在周代也寫作策,《 周禮·春官·內史 》有“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的記載。漢代定策書為詔令文書之一,為教令於上,驅策諸下之意。用以任免諸侯、王、三公及對臣下有所詢問。策書用一長一短的竹簡兩編,文字用篆書。罷免官員的策書則用一尺長的木簡一塊,分兩行寫,文字用隸書。封諸侯王的策文首稱“維某年某月某日皇帝使某官某廟立某為某王。曰:於戲,……”,最後用一句勉勵詞“王其戒之”結束。東漢末年,封拜王、公的策改用冊字,而策則專用於對臣下諮詢。魏以後的冊多以金玉為材料,作為頒給受封者的憑證。隋制,封拜哀誄及贈諡用冊。唐代立皇后、皇太子,封諸王均用冊書。宋代除沿用唐制外,封拜三司、三公、三省長官,亦用冊書。明代冊立皇后、太子,封王,封妃,上尊號、徽號也都用冊。清沿明制,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號、徽號,用玉冊;立皇后用金冊,封親王及其福晉、封親王世子及其福晉、封公主亦用金冊;封郡王及其福晉,用鍍金銀冊;封貝勒、貝子及其夫人,封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都用紙冊。封妃嬪亦用冊文。
清代冊書一般為摺疊式,滿漢文字合璧。其格式不盡一致,如冊封后妃的冊文,開首以“維某年某月某日皇帝制曰”開始,接敍冊封事宜,最後以“欽哉”結束。
參考資料
  • 1.    冊書  .查字典.2010-6-25[引用日期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