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冉·阿讓

鎖定
冉·阿讓(Jean Valjean),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説《悲慘世界》及其衍生作品中的男主角。
他是一個伐木工人的兒子,從小就成了孤兒。長大後失業,25歲時為了撫養姐姐的7個孩子而偷竊麪包,被判苦役,中途三次越獄失敗,共判19年。出獄後一直被探長沙威緊盯不放,後被米里哀主教感化而成為一個善人,隱瞞苦役犯身份化名馬德蘭,當上了市長。後來,他因救助別人暴露身份,重新遭到通緝,到處飄泊,受盡不白之冤,但仍樂善好施,滿懷仁愛之心,收養了孤女珂賽特。最終在痛苦和孤獨中度過晚年,臨終時才得到親友的理解。 [1] 
冉·阿讓的人生經歷,真實地反映出當時法國社會的黑暗現實,訴説着社會怎樣把勤勞、樸實、安分守己的勞動者逼為盜賊和妓女,法庭和暴力怎樣把人變為魔鬼,表現出雨果反飢餓、反貧困的悲天憫人的思想。 [2] 
(概述圖來源:1862年古斯塔夫·布里翁繪製的小説插圖 [3] 
中文名
冉·阿讓
外文名
Jean Valjean
飾    演
讓·迦本(1958年電影)
利諾·文圖拉(1982年電影)
飾    演
傑拉爾·德帕迪約(2000年電視劇)
休·傑克曼(2012年電影)
性    別
登場作品
《悲慘世界》
年    齡
最初登場時四十七、八歲

冉·阿讓人物形象

此人中等個頭兒,身體粗壯,正當壯年,看樣子有四十六歲至四十八歲。頭戴一頂皮檐鴨舌帽,遮去流汗的、因風吹日曬而黑了的半張臉。身穿黃色粗布衫,領口搭了一個小銀錨扣,露出毛茸茸的胸膛,領帶皺巴巴的像根繩子。藍色棉布褲已經很舊,一個膝頭磨白,另一個膝頭磨出窟窿。外罩灰色外套十分破舊,一個袖肘上用粗線補了一塊綠呢布。背上有一個嶄新的軍用袋,裝得滿滿的,袋口緊緊扎住。他手裏拿一根多節的粗棍,腳上沒有襪子,直接穿一雙打了鐵掌的鞋。他的頭髮短短的,鬍鬚長得很長。(書中第一次登場時,出自《悲慘世界》第二卷《沉淪》第一節《一天行程的傍晚》,譯者:李玉民 [4] 

冉·阿讓人物經歷

小説插圖中關於冉·阿讓的插圖
小説插圖中關於冉·阿讓的插圖(11張)
冉·阿讓從一出場就處於社會的底層,他不但需要養活自己,還需要養活孀居的姐姐以及她的七個孩子,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一份辛苦的差事。但是,冉·阿讓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拼了命的工作以換取微薄的薪酬,為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帶來最基本的温飽。但是在一年冬天,冉·阿讓被解僱了,失去工作的他不得不去麪包店偷竊,以養活家裏的七個孩子。但是僅僅偷了一塊麪包的冉·阿讓被判了五年刑,還因此在之後被多次抓捕,一共在監獄裏蹲了十九年。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嚴苛而不合理的法律成為了上層階級壓迫剝削底層階級的重要手段,而冉·阿讓正是千千萬萬的受壓迫者的其中之一。在冉·阿讓出獄之後,他依舊得承受這一小塊麪包所帶來的無盡噩夢,社會不肯接納他這一個曾經的罪犯,即便他所犯下的罪行僅僅是偷竊了一小塊麪包,但卻徹徹底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的不公和社會的歧視讓冉·阿讓的心理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本善良温和的他逐漸對社會產生了敵意,變得更加自私自利,甚至滋生出了報復社會的想法。
《悲慘世界·少女珂賽特》中的冉·阿讓形象 《悲慘世界·少女珂賽特》中的冉·阿讓形象
出獄後的冉·阿讓無處可去,既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住所。好在這時他遇到了主教米里哀,後者邀請他吃完飯並讓他留宿。但是此時冉·阿讓的心理已經變得扭曲,命運的不公與社會的歧視讓他產生了報復社會的心理,即便米里哀主教如此善良的對待他,他依舊從主教家偷走了一些銀器。不過冉·阿讓運氣不好,不久就被警察給抓住了並被扭送到主教家。但是主教並沒有對冉·阿讓的偷盜行為加以指證,讓他得以無罪釋放,並送給了他一套價值不菲的銀燭台。主教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為讓冉·阿讓再次思考為人之道,並意識到自身這種扭曲心理的錯誤所在。在主教的引導下,冉·阿讓再次認清了自己,並決定痛改前非,從此以後遠離偷竊等犯罪行為,積極探索人性的光輝。自此之後,冉·阿讓改名換姓,遠遁他鄉,並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了一名善良的市長,為一方安穩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奮鬥在為社會底層人民創造利益的第一線。
2012年電影《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 2012年電影《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
冉·阿讓雖然當上了市長,但他依舊有着從監獄逃脱的苦役犯的身份,而這也成為了他之後命運轉折點的關鍵。冉·阿讓像當初救助自己的主教一樣,對一名死囚伸出了援手,甚至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來救助死囚的生命。與此同時,冉·阿讓還收養了一名女孩珂賽特,這是他為救贖一名年輕母親所做出的承諾與救贖。好景不長,警長沙威對冉·阿讓的身份產生了懷疑,並對他實施了追捕,冉·阿讓再次鋃鐺入獄。不過冉·阿讓憑藉着自己的機智逃了出來,並在爆發的大戰中選擇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戰地救護者。在這個過程中,冉·阿讓再次遇到了沙威,但這次不是沙威追捕他,而是他槍決沙威。面對以往的恩怨,冉·阿讓並沒有對沙威進行報復,反而是寬恕地放走了他。最後,冉·阿讓向珂賽特的未婚夫馬呂斯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卻只受到鄙視與偏見,當馬呂斯知道冉·阿讓曾經救了自己並是市長時,幡然醒悟,於是去見冉·阿讓,但冉·阿讓已經因為深受打擊而處於彌留之際,在簡單交代臨終囑咐後便與世長辭。 [5] 

冉·阿讓性格特點

主人公冉·阿讓最初是一個無辜、勤勞、善良的窮人。他為了養活姐姐的七個小孩,偷了麪包店一塊麪包,就被投進皮塞特爾監獄。現實生活的教育使冉·阿讓由一個安分守已的窮人,變成一個有強烈反抗意識的人。他入獄後的第四年,得知姐姐一家走投無路,悲痛欲絕,於是一次又一次越獄,經歷過多次失敗,變得越發兇狠。出獄後,冉·阿讓受到米里哀主教感化,決心改惡從善,性格發展到具有完全利人,寬恕一切的特點。 [6] 

冉·阿讓人物原型

冉·阿讓有兩位原型:
第一位是比埃爾·莫萊,他是一名苦役犯。刑滿釋放後,去投宿時,一家旅館看了他的“黑籍身份證”,不肯收留他。於是,他像冉阿讓一樣地去找主教。主教盛情地款待了他,讓他住在自己家裏。不過莫萊並沒有像冉·阿讓那樣偷他的東西。主教引莫萊去見他的兄弟,一位將軍。米奧里斯將軍很樂意讓這名過去的苦役犯做他的勤務員。
在雨果所收集的人物材料中,還有一位比埃爾·費朗索瓦·拉塞內(1800―1836)。他是一位詩人、哲學家。1829年,因偷竊而遭到監禁,獲得公眾的同情,可是五年後,他又一次犯罪,竟為錢財而謀殺一位年長的獨身男子和自己的母親,因而被囚禁在外省。不過使他感到欣喜的是,他不是在外省,而是在巴黎受的審訊,最後主動受刑。
莫萊的部分經歷和拉塞內的主動受刑都成了雨果創作《悲慘世界》的材料。他把他們兩人都當作《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的原型。 [7] 

冉·阿讓衍生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
作品類型
飾演者
備註
1958年
電影
讓·迦本 [8] 

1982年
電影
利諾·文圖拉 [9] 

1998年
電影
連姆·尼森 [10] 

2000年
電視劇
傑拉爾·德帕迪約 [11] 

2012年
電影
休·傑克曼 [12] 
由同名音樂劇改編
2018年
電視劇
多米尼克·威斯特 [13] 

動畫
年份
作品名
配音
2007年
悲慘世界·少女珂賽特 [14] 
日本菅原正志;中國香港張炳強
1992年
悲慘世界 [15] 

音樂劇
語言版本
首演時間
飾演者
主創
備註
法語
1980年

米歇爾·勳伯格歌詞作者、阿蘭·鮑伯利作曲 [16] 
1980年9月22日在巴黎體育宮首演 [17] 
英語
1985年
康姆·威爾金森 [18] 
在採用法語版本草稿的基礎上由米歇爾·勳伯格、阿蘭·鮑伯利和詹姆斯·範頓編寫劇本 [17] 
1985年10月8日在倫敦巴比坎劇院首演 [17] 
京劇
年份
飾演者
備註
2006年
張建峯
首部由外國長篇鉅著改編而成的京劇舞台劇 [19] 

冉·阿讓人物評價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副教授鄺姍:冉·阿讓受盡命運的不公,卻在米里哀主教的指引和感化下選擇了善良、博愛、犧牲與救贖,是精神與道德得以深化的人物形象。在冉·阿讓去世前,他將米里哀主教送自己的兩隻銀燭台留給了女兒珂賽特,意味着他的美好品德與偉大精神的傳承,也代表着他對這個悲慘世界的美好祝福。冉·阿讓由最初深受壓迫而感到憤恨嫉妒的仇視者,嬗變為充滿善良博愛的救贖者,正是人性偉大光輝的具現。 [5] 
西南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系教授錢國綱:冉·阿讓是維克多·雨果心目中一個理想的慈善家的形象。這個形象,反映了作者世界觀的複雜性。他描寫了資本主義的罪惡,但找不到消滅這種罪惡的正確方法;他看到了人道主義的力量,但誇大和神化了它的作用。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