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冀東建國學院

鎖定
冀東建國學院,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成立的一所學校。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中共冀熱遼區行署根據當時形勢,以儘快培養建立新中國所需人才為出發點,決定於1945年9月成立具有高校性質的“冀東建國學院”。學院由張明遠任院長,婁平任副院長。冀東建國學院辦學五年半時間,先後培養了7000多名學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打造了一大批急需的人才,這些學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 [1-2] 
中文名
冀東建國學院
成立時間
1945年9月
院    長
張明遠
副院長
婁平

目錄

冀東建國學院歷史沿革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中共冀熱遼區行署根據當時形勢,以儘快培養建立新中國所需人才為出發點,決定於1945年9月成立具有高校性質的“冀東建國學院”。學院確立的辦學宗旨“適應革命形勢需要,培養建國急需人才”。方法是短、平、快。“短”是學制半年,“平”是隻求學員掌握馬列主義基本常識和急需的一兩項工作或生產本領,“快”是快教學快成才。 [1] 
1945年9月,學院招收了1500名學生,主要是有文化的青年和已參加革命的幹部,最大年齡50歲。分為區村幹部隊、政治隊、師資培訓隊、經濟訓練隊四個隊。學院初始設在了玉田城關,因唐山和北平尚未解放,出於安全考慮,三個月後便將學院遷到了革命根據地遵化,分駐在南關匯文中學和東關師範舊址。 [1] 
學院由中共冀東區黨委常委、行署主任,冀東軍分區戰勤司令員張明遠任院長,婁平任副院長。 [1] 
冀東建國學院的學生既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又參加勞動、開荒種地,還創建了自己的捲煙廠,增加接觸社會的機會。 [1] 
1947年7月,為配合中央土地改革的指示,學院全體學員參加了冀東土地複查,結合地方幹部深入到農村第一線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 [1] 
1947年11月,解放戰爭進入了大反攻階段,學院提出了“為人民服務不講價錢,不當幹部當戰士”的支前參軍活動,335名學員積極報名應徵入伍,學院組織了隆重的歡送儀式。 [1] 
1947年2月,冀東建國學院移址到了遵化南新城,在清東陵一帶開始了工作和學習。 [1] 
1948年6月6日,冀東行署教育廳和建國學院600多名師生和當地教師在清東陵惠陵召開教師節慶祝大會。上午10時許,由於特務密報,國民黨兩架飛機悄悄竄來用機槍瘋狂掃射手無寸鐵的師生,馬蘭峪小學校長李墨林、學員馮旭光等22名同志犧牲,王志文等28名同志受傷,史稱“惠陵慘案”。 [1] 
6月10日,冀東建國學院通電全國,揭露國民黨屠殺平民學生的暴行。為了安全,從此建國學院便開始在遵化、遷西、豐潤等山區遊擊式上課,運動中學習。 [1] 
1949年2月,毛主席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南下作戰,按中央指示冀東區黨委抽調大批幹部組建南下工作團配合大軍接管江南地區。冀東建國學院響應黨的號召組成了680人的第六大隊奔赴江南。 [1] 
冀東建國學院辦學五年半時間,先後培養了7000多名學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打造了一大批急需的人才,這些學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 [1] 
冀東建國學院,這所共和國誕生前應運而生的高級學府,沒有高大的樓房,沒有豪華的實驗室…卻培養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棟樑之材,這朵綻放在共和國教育史上的燦爛鮮花,永遠留芳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