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冀州區

鎖定
冀州區,隸屬於河北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西南部,地處華北平原腹地,介於北緯37°18′40″-37°44′25″,東經115°09′57″-115°41′07″之間,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區總面積91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全區下轄6鎮4鄉,常住人口37萬人。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冀州區常住人口304854人 [30] 
冀州區於春秋時期始製為鮮虞國 [2]  2016年7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冀州市,設立衡水市冀州區,以原冀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冀州區的行政區域。 [2]  冀州區先後榮獲“河北省特色產業名縣名鎮” [3]  、“全國環境優美小城鎮 [4]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5]  、河北省2017年度潔淨城市 [6]  、省級衞生城市 [7]  、省人居環境進步獎 [8]  、省級慢性病防治示範區 [9]  、河北省首批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市 [10]  ”等榮譽稱號。
2017年,冀州區地區生產總值110億元,同比增長7.1%。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0.2億元、55.5億元、44.3億元,分別增長3.6%、5.4%、9.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6.7億元,同比增長1.2%。2020年,冀州區GDP111億元。 [32] 
中文名
冀州區
外文名
Jizhou District
別    名
冀縣
信都
冀州市
行政區劃代碼
131103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河北省衡水市
地理位置
衡水市西南部
面    積
918 km²
下轄地區
6鎮4鄉
政府駐地
冀州鎮冀新西路239號
電話區號
0318
郵政編碼
0532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04854 人
著名景點
竹林寺旅遊風景區、濱湖公園、冀寶齋博物館靈秀山莊、碧水灣港
火車站
冀州站
車牌代碼
冀T
地區生產總值
111 億元(2020年) [32] 

冀州區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北方戎狄縱橫河北,現冀州區境曾屬白狄鮮虞國 [2] 
公元前489年,鮮虞國為晉所滅。冀州區改為晉國的東陽地區。
戰國時期,公元前295年,現冀州區境改屬趙國
始皇元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兩級制,劃天下為三十六郡。現冀州區境屬鉅鹿郡
西漢至宋代,冀州的治所大多設在信都(今冀州區舊城)。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設置信都郡,治所設在信都,即冀州區的舊城。信都郡下設信都縣等諸縣,其中現冀州區境內設置了四個縣,即:信都縣扶柳縣昌成縣闢陽縣。信都郡和信都縣兩級治所都在冀州區舊城。
西漢高後六年(前182年),將信都郡改為信都國,治所仍在信都(現冀州區舊城)。
西漢建昭二年(前37年)廣川國改稱信都國。信都國仍屬於冀州,信都國所轄區域與原廣川國相比沒有變化,且現冀州區境內設置的四縣也沒有變動,信都國和信都縣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區舊城)。
東漢,實行州、郡(國)、縣三級制,州仍沒有固定治所,東漢後期,州的治所才開始固定下來。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全國分為冀州等諸州(相當於今省級,東漢初無固定治所),冀州下設信都、常山、中山、河間、清河、趙國、鉅鹿、渤海、魏九個郡(國)。
東漢永平十五年(72年),明帝封自己的六兒子劉黨為樂成王,改信都郡為樂成國。樂成國仍屬於冀州,樂成國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區舊城),在現冀州市境內設置了三個縣:信都縣(今冀州區舊城)、扶柳縣(今冀州區扶柳城)、闢陽縣(今冀州區安興一帶)沒有變動。
東漢延光元年(122年),安帝封章帝之孫劉德為安平王,改樂成國為安平國。安平國仍屬於冀州,冀州區境內設置三縣,即:信都縣、扶柳縣、阜城縣。
東漢延光年間,州的治所開始固定下來,冀州治所在高邑(今河北柏鄉縣北),冀州的下轄區域沒有變化。
東漢中平元年(184年),安帝將安平國改為安平郡。安平郡仍屬冀州,安平郡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區舊城)。中平年間,冀州州治遷於鄴(今河北臨漳縣鄴鎮)。
三國冀州屬曹魏,魏國實行州、郡(國)、縣三級制。 [2] 
黃初二年(221年),魏國劃分為冀州等諸州(相當於今省級),冀州下轄安平、趙國、鉅鹿、平原、渤海、章武、河間、高陽、博陵、清河、中山、常山、樂陵等十三個郡(國)。
晉泰始元年(265年),全國分為冀州等諸州(相當於今省級),實行州、郡(國)、縣三級制,安平郡改為安平國。冀州下轄包括安平國在內的諸郡。
晉太康五年(284年),安平國改為長樂國。長樂國的治所仍在信都(今冀州區舊城),轄區和現冀州區境內設置的兩個縣都沒有變化。
晉惠帝之後(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鮮卑、氐族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冀州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和後燕,隨所屬國家的變換,冀州的治所經常變動。
南北朝北魏時(396年)將全國分為冀州等諸州(相當於今省級),冀州轄長樂、武邑、渤海三郡,冀州治所在信都(今冀州舊城)。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掉郡一級,實行州、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冀州等諸州(地區級),
隋開皇六年分信都縣,設置長樂縣(今冀州區舊城);開皇十六年分長樂縣,設置澤城縣(今冀州區扶柳城)。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行郡、縣兩級制,冀州改為信都郡,轄域未變,郡治在信都(今冀州區舊城)。同時,信都縣和澤城縣均併入長樂縣。
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改冀州為魏州,州治仍在信都(今冀州區舊城)。
唐咸亨三年(672年)複名冀州。 [2]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為信都郡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罷郡復為冀州,所領縣由九個改為六個,即信都、南宮、堂陽、棗強、武邑、衡水等六縣。
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改信都縣為堯都縣。
五代將轄域分為河北道等諸道,河北道下轄冀州等諸州。
宋朝河北東路下轄冀州等諸州,冀州治所在信都。現冀州區境內只設信都一縣。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冀州歸屬金國。
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年)仍設置冀州。冀州治所仍在信都。冀州屬河間府,隸河北東路。
貞祐元年(1213年)蒙古兵攻佔冀州。
元朝冀州直屬真定路,隸屬燕南河北道(省級)。 [2] 
明朝冀州(地區級)屬真定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除信都縣,歸冀州直轄。
清雍正二年(1724年)冀州升為直隸州,直屬朝廷布政司所轄。
民國三年(1914年)裁撤直隸州冀州,設立冀縣,屬直隸省的冀南道(地區級)。
民國三年(1915年)改屬大名道(地區級)。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一級,冀縣隸屬河北省。 [2]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南宮行政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四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15日,冀南軍政委員會成立,冀縣設抗日民主政府。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9日,日軍侵佔冀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民國冀縣政府自行消亡。
民國三十年(1941年)8月15日,冀縣屬中國共產黨晉冀魯豫邊區的冀南區十四專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四·二九”後,歸冀南六分區領導。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冀縣改屬冀南區五專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各邊區及交叉村分歸原屬,恢復舊縣治,冀南行署正式命名“冀縣人民政府”,並歸五專署領導。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26日,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冀縣屬華北行政區冀南五專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冀縣劃歸河北省衡水專區 [2] 
1952年11月7日,冀縣改屬石家莊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冀縣併入衡水縣(亦屬石家莊專區)。
1961年7月9日,衡水大縣分開,冀縣、棗強劃出,合為冀縣。
1962年1月1日,析冀縣為冀縣、棗強兩縣,冀縣仍為原建制。同年6月27日復置衡水專區,冀縣仍屬衡水專區。
1970年,衡水專區改為衡水地區,冀縣依然屬之。 [2] 
1993年9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冀縣撤縣建市。
2016年7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冀州市,設立衡水市冀州區,以原冀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冀州區的行政區域。 [2] 

冀州區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冀州區下轄冀州鎮官道李鎮南午村鎮周村鎮碼頭李鎮西王鎮門莊鄉徐家莊鄉北漳淮鄉小寨鄉共6鎮4鄉,區政府駐冀州鎮冀新西路239號 [11-12] 

冀州區地理環境

冀州區位置境域

冀州區地處河北省東南部,衡水市西南,介於北緯37°18′40″-37°44′25″,東經115°09′57″-115°41′07″之間。東鄰棗強縣,西偏南與邢台寧晉縣毗鄰,西北與石家莊辛集市、衡水市深州市接壤,南接邢台市南宮市,西南與邢台市新河縣為鄰,北隔衡水湖與衡水市區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9.58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7.180千米,總面積917.1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858.8433平方千米,佔93.6%,水域58.3267平方千米,佔6.4%。 [13] 

冀州區地形地貌

冀州區是古黃河、漳河滹沱河等水流沖積而成的低窪平原; [14]  東南部和西北部稍高,東北部較低,海拔高度為21.5至26.5米,地勢較為平坦。 [1] 

冀州區土壤

冀州區土壤質地比較適中,沙壤質和輕壤質土壤佔總土種的85.3%,是糧食、棉花生長髮育較理想的土壤,中壤質土壤佔總土種的14.7%,適宜種植糧食作物。耕地面積較大,土壤類型較多。地勢平坦,部分土壤土體結構不良,母質含鹽鹼量較高。 [14] 

冀州區氣候

冀州區位於北半球暖温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氣温年較差和日較差大,降水少,屬半濕潤區。
冀州區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寒旱同期,雨熱同季。光熱資源比較豐富,1966至2006年多年平均氣温13.10℃,多年平均降水量461.80毫米。氣候資源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髮育。大風、低温、乾旱等氣象災害較多,農業生產受到一定影響。 [15] 

冀州區水文

冀州區屬於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和黑龍港流域南排河水系,境內河流較多。東有老鹽河故道,南有索瀘河。西南與西部有西沙河與滏陽河。在根治海河中興建的滏陽新河、滏東排河橫貫境內,是行洪排水主要河道。 [16] 

冀州區自然資源

冀州區土地資源

根據2009年土地第二次調查數據,冀州區農用地面積71994.4公頃,佔冀州區土地總面積的78.5%;建設用地總面積11309.4公頃,佔冀州區土地總面積的12.3%;未利用地面積8413.3公頃,佔冀州區土地總面積的9.2%。 [17] 
  • 農用地
農用地中,耕地面積59743.1公頃,佔冀州區土地總面積的65.1%,園地面積3879.9公頃,佔冀州區土地面積的4.2%;林地面積1912.6公頃,佔冀州區土地總面積的2.1%;其他農用地面積6458.8公頃,佔冀州區土地總面積的7.0%。
  • 建設用地
建設用地中城鄉建設用的面積9763.5公頃,佔冀州區土地總面積的10.7%,包括城市用地1206.9公頃、建制鎮368.7公頃、農村居民點7580.0公頃、採礦用地511.7公頃和其他獨立建設用地96.1公頃;交通水利用地1124.2公頃,佔冀州區總面積的1.2%,包括交通用地605.0公頃和水利用地519.2公頃;其他建設用地421.7公頃,佔冀州區總面積的0.5%。
  • 其他土地
水域用地面積5274.5公頃,佔冀州區土地總面積的5.8%;自然保留地面積3136.7公頃,佔冀州區土地總面積的3.4%。 [17] 

冀州區水資源

冀州區境內地上水資源主要由大氣降水、外來客水、石津渠水三部分組成。冀州區地表水可利用水資源為5243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資源為700萬立方米,合計為5943萬立方米。 [14]  衡水湖總面積75平方公里,在冀州境內為57平方公里,是華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面積和蓄水量僅次於白洋淀 [16] 

冀州區地熱資源

冀州區徐莊、堤裏王一帶,適於利用鬆散蓋層中的中低温熱水。傅官至衡水北沼一帶,鬆散蓋層可得中低温水,基岩中可得岩溶裂隙高温熱水,礦化度低,水量大,水頭高。西王莊、門莊一帶,鬆散蓋層可得中低温熱水。李瓦窯至棗強張秀屯一帶,鬆散蓋層中可得中低温熱水,基岩中可得中高温熱水。 [14] 

冀州區政治

張洪濤:衡水市冀州區委書記
門保彬:衡水市冀州區委副書記,提名為衡水市冀州區區長候選人 [28] 
劉明策:衡水市冀州區副區長 [31] 

冀州區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冀州區常住人口304854人 [30] 

冀州區經濟

冀州區綜述

2017年,冀州區地區生產總值共110億元,同比增長7.1%。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0.2億元、55.5億元、44.3億元,分別增長3.6%、5.4%、9.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6.7億元,同比增長1.2%。
2017年,冀州區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09457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2330萬元,分別增長8.6%、5%,其中税收佔比穩步提高。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實現236239萬元。爭取利用上級各類財政資金9億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511.8噸、64.3噸。全年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14天,比2016年增加108天。
2017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423元、13414元,分別增長10.1%、1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7.8億元,同比增長11.3%。
2018年,冀州區生產總值增長6.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3%,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1%、11.5%。 [1] 

冀州區第一產業

2017年,冀州區涉農支出3.3億元,建設密植果園1.4萬畝,新增設施蔬菜600畝、中藥材2000畝,分別達到4800畝、1.6萬畝。建成10家農業園區,新增規模化養殖場18家,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達到35家,省級以上達到6家,耕地保有量保持78萬畝,新增高標準農田5500畝、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1萬畝,“渤海糧倉科技計劃”示範推廣15萬畝。完成22萬畝農田“一提一補”水價改革,39個省市重點村容貌煥然一新,嶽良“皇家小鎮”入選第五屆全國文明村。垃圾中轉站新增配變141台,新改建農村公路100公里、橋樑21座,被評為河北省“四好農村路”示範區。
2018年,冀州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新增密植果園16000畝、中藥材2000畝、設施蔬菜1000畝。新建高標準規模化養殖場16家,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家,培育典型合作社示範社10家、家庭農場300家。
2018年,冀州區推廣農業新技術10項以上,新建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1座,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10個以上。以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為龍頭,新增地表水灌溉農田5萬畝、高標準農田1萬畝,完成10.5萬畝水價“一提一補”改革,小麥季節性休耕3.1萬畝,謀劃啓動3個新示範點,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

冀州區第二產業

2017年,冀州區簽約項目24個,11個項目列入河北省、衡水市重點,新實施技改項目32個,4個列入河北省重點。新增省級兩化融合重點企業5家,裝備製造業被評為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7年,冀州區新增外貿企業20家,達到120家,外貿進出口額實現5.7億元,同比增長17%。新增規上企業11家,總數達到97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41.5億元,增長5.5%,新增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90家,總數突破400家。新建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重點工程技術中心1家,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4家,申請專利170件,創建專利優秀品牌5個、省名牌產品7件、省中小企業名牌產品11件,榮獲市政府質量獎3個,冀州區被評為河北省第二批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引入優質企業30餘家,盤活閒置廠區1000餘畝。
2017年,冀州區實施技改項目30個以上,爭取5個列入省重點,新增規上企業10家以上,年內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5項,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50家,申報專利200件以上。積極與北京跨區域產業協作中心、中關村科技園、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對接,引入項目20個以上。爭取年內引入億元以上項目3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個。

冀州區第三產業

2017年,冀州區簽約項目24個,10家企業相繼落户,新增外貿企業20家,達到120家,4家入選全省首批跨境電商示範企業,外貿進出口額實現5.7億元,同比增長17%。新增規上企業11家,總數達到97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41.5億元,增長5.5%。引入優質企業30餘家,盤活閒置廠區1000餘畝,年末貸款餘額112.7億元,存貸比提高4.8個百分點,達到53%。爭取土地指標892畝。

冀州區社會事業

冀州區社會保障

2017年,冀州區民生支出19.5億元,佔財政支出的82.5%,轉移農村勞動力3108人,新增城鎮就業4136人,失業再就業15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幫助859户、1517名貧困人口脱貧。城鄉特困人員救助標準穩步提高,城鎮、農村低保補助標準每人每年分別提高1240元、880元,達到7200元、3960元,為7411名貧困學生髮放助學金763萬元。開展助老安康工程,8528名老人享受高齡補貼,資助12060名老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新開工保障性住房526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90户。

冀州區教育事業

2017年,冀州中學新校區二期竣工投用,在校師生達到1.7萬人。投入2400餘萬元,改善了55所學校辦學條件。

冀州區醫療衞生

2017年,冀州區第二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遷建項目加快建設,區醫院與碼頭李鎮中心衞生院建立醫療服務共同體,參保職工實現京、津、冀三級以上醫院異地就醫直接報銷結算。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羣眾有了自己的“健康管家”。

冀州區基礎設施

2017年,冀州區重點公共場所開通“i-jizhou”免費WIFI信號,建成地面無線數字電視系統,免費播出18套節目。

冀州區歷史文化

冀州區地名由來

冀州是一座底藴厚重的歷史古城。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後,重新劃分“九州”,冀為“九州之首”。河北省的簡稱“冀”便來源於此。 [1] 

冀州區方言

冀州方言屬冀魯官話石濟片邢衡小片。它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冀州方言區域性差別較大,也很複雜,以冀州城為中心,我們也可以把冀州的方言細分為東鄉、南鄉、西鄉之別。西王一帶沒有舌尖後音聲母,南漳淮一帶尖、團音分得很清楚(普通話中已不分尖、團音了)。例如:城東聲母中沒有r的讀音,一律用y代替,肉(ròu)讀作(yòu);城南南午村一帶把r讀作l,肉讀作(lòu);碼頭李一帶把zh讀作j,“職教”讀作(jíjiào)。 [18] 

冀州區風景名勝

冀州古城 冀州古城
冀州古城
冀州古城址位於舊城北部,自北關村西北500米處向西南方向延伸2000多米,古城建於西漢高帝年間(約公元前201年-前180年),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時該城的修建規格為城周十二里。至北宋時,將古城擴大到二十五里。元、明、清各朝也曾增修,古城牆現已殘缺,現高3至5米,基底寬30米,頂面寬4米,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 
冀州竹林寺遺址 冀州竹林寺遺址
竹林寺遺址
竹林寺遺址位於北關村東北300米處。據傳,古時在冀州城北有一座山,在此常出現海市蜃樓幻景,可以隱隱看見亭台樓閣懸於空中,“初旭微霞,水雲相映”,猶如仙境,被傳為三個仙山之一的紫微山。明朝時冀州州守常命人將此雲幻奇景繪圖以傳,嘉靖年間一位冀州官吏召集能工巧匠,依照海市蜃樓幻景,在州城東北建造一座竹林寺,後因洪水衝擊等原因而毀廢。
清朝末年,百姓重修竹林寺,也已毀壞。遺址原來三面環水,南面有一狹長通道與岸連接,衡水湖蓄水後,通道沒入水中,遺址成為湖中一島。1993年,北關村又在古遺址上建了一座大殿(同年,二甫村在南橋東北也修建了一座規模較大的竹林寺)。古寺內銅佛像原在文化館保藏,十年動亂時被砸毀,現只存竹林寺碑,由市文保所收藏。 [19] 
冀州扶柳城遺址 冀州扶柳城遺址
扶柳城遺址
扶柳城遺址位於冀州區小寨鄉扶柳村南500米。南北長2000米,東西寬1000米。據考證,戰國時期,曾在此設置扶柳邑,西漢高帝六年在此設置扶柳縣,至隋朝近千年時間內此地多為縣級治所所在地。隋代以後不再建治,城池逐漸荒廢。1984年進行文物古蹟調查時,曾出土灰陶殘片、泥質紅陶殘片、陶甕碎片、布紋瓦等。遺址已無明顯痕跡,絕大部分已成為耕地。
南潭記碑
南潭記碑原在冀州區小寨鄉南尉遲村東南300米處,現由區文保所藏。此碑為青石,長1.06米,寬0.55米,厚0.1米。歷城範李撰文,譚傑刻石,楷書。碑文記載明嘉靖六年洪水情況:“滹沱、滏陽交會氾濫,遂東流於此,匯而為潭。厥後,諸水頻固,而此潭益深。”碑記中還載有當時的村民活動。“村人謂其中有神物居之”。此碑大部分保存完好。
竹林寺碑
竹林寺碑原在冀州鎮北關村東北方向的竹林寺遺址上,現由市文保所收藏。碑長1.16米、寬0.6米、厚0.22米,只有半截可辨字跡。據舊志載,碑記為清乾隆十七年刻,其文為“冀為古郡城,內外不少名剎,東有泰寧,西有開元,南有南禪,而稱為最盛者鹹以此之竹林寺為首焉。”此碑為國家三級文物。 [19] 
三友柏碑
三友柏碑原在冀州城文廟內,現存於冀州中學。據康熙《冀州志》稱“柏偏於殿之右旁,一身三幹,蒼古異常,未考植於何代,知州陳素以三友命名,有文勒石,鐫文淺,日久莫辨。”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冀州州守陳嘉會作《三友柏記》雲:“侯欲惠柏之祥乎?柏之種植未考何代。昔侯淡仙陳公心異是木,勒石以記顏曰:‘三友柏’。並稱之為‘柏瑞’”。此柏毀於兵火,但“三友柏”碑今仍存,陽面刻有“三友柏”三個行書大字,陰面刻有《三友柏碑記》楷書碑文,碑文清晰,碑高七尺二寸,寬二尺七寸,厚七寸四分。
宋邁倫神道碑
宋邁倫神道碑位於北漳淮鄉趙莊村西20米處。為青石碑,1916年立,碑高1.8米,寬0.65米,厚0.23米,侯戰峯撰文。宋邁倫系十九世紀初的武術家,碑文記載他的武術生涯。宋邁倫曾在皇家神機營比武,未遇敵手,“不及三合皆勝於他人”,被授“五品頂戴花翎”,江湖上人稱“神拳宋老邁”,名聲遠揚。該碑現埋於地下,保存完好,由趙莊武術隊保護。
另外,在冀州區市直單位和農村中還散落着許多碑刻,尚未集中保護,已在文保部門登記的還有:“重修冀州城碑”、“胡夫子碑”、“絞龍碑”、“李諧音英碑”、“史振邦碑”、“山程碑”、“修玉皇廟碑”、“韓德成碑”、“孫恆文碑”、“趙宗周碑”、“朱氏遷民碑”、“南賈王氏遷民碑”、“識石碑”共13塊,仍有一些石碑未被文保部門登記。 [19] 
冀州震雹塔 冀州震雹塔
震雹塔
震雹塔位於門莊鄉西堤北村東50米處。為元代建築,全塔以青石砌成,塔高8米,底層直徑2米。分四層,上層陽面有佛像,陰面有塔文。塔基平面呈正方形,塔身為六稜體。塔頂1.5米,呈葫蘆形。此塔自下而上分別有浮雕龍首、寶瓶、佛像,陰刻碑文“震雹塔”三個大字尚可看清,其它較小的字體因風化嚴重,多不可辨。整個石塔雕刻精細,建造別緻,是全衡水市僅有的一座石塔。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摩天塔
摩天塔,唐貞觀年間修建的一座青石小塔,高2.2米,上半截七級,頂端正面在一塊長方形石面上刻有“摩天塔”三個字,背面刻有“唐貞觀”三字。下半截一面刻一仕女(與雲南石窟中仙女圖相似),另一面刻有“開元十七年補修”字樣。此塔原存孔廟中,“文化大革命”中毀壞。 [19] 
大石磨
大石磨相傳為漢代水磨,兩扇,每扇厚43釐米,直徑164釐米,磨眼直徑23釐米。相傳袁紹坐冀州的時候,冀州城內有一個叫李三娘的仙女,每逢雙日在城外海子裏用此水磨磨面,逢單日趁着夜色騎着神牛給老百姓送麪粉。石磨原在北關竹林寺,現於兵法城保存。 [19] 
石井欄
石井欄原位於冀州鎮劉家埝村東300米。經考證,此石刻為唐代開元年間造的井口,該刻石外呈正方形,內呈圓形,兩面空白,兩面有字,刻字右起豎寫,每面有字30行,每行滿格14字,共約720字,除標題、鐫刻年代外,由序言、詩頌、井主和施主姓名幾部分組成。該石似為義井井口,義井頌碑文為楷書陰刻。現石刻已移至二甫竹林寺內,保存較完好,為國家三級文物。
釋迦牟尼像一原位於北漳淮鄉里閣村東北200米,現移至市文保所保存。佛像高87釐米、寬29釐米,為結跏跌坐圓雕漢白玉佛像,連須彌座,佛頭與佛身分開,右臂斷,手缺,佛體磕傷多處。
釋迦牟尼像
釋迦牟尼像位於冀州區北漳淮鄉北馮關村東100米,為明代青石雕像,高230釐米、寬81釐米、厚42釐米。石像為坐式,兩手扶膝,左手心向上。1994年,佛頭不慎丟失。
邊仙姑石像
邊仙姑石像位於舊城文化館原址院內。為明代石雕,頭部斷裂並有磕傷。石像高175釐米、寬48釐米、厚45釐米,面部端莊,神態和善,頭留有長髮,胸部露鎧甲,穩坐,兩手置於膝部,右手緊握寶劍,左手手心向上,食指指向下方,右腳踩龜、龍。 [19] 
關公神像
關公神像位於舊城文化館原址院內。明代青石雕像,高148釐米、寬80釐米、厚42釐米。石像為坐式,頭戴官帽,微閉雙目,留有鬍鬚,身穿龍袍,兩臂為左龍右虎圖案,胸部露鎧甲和護心鏡,兩手扶膝,底座銘文為“大明嘉靖二十年”,石像基本完好,頭部已斷。 [19] 

冀州區著名人物

邳彤
邳彤(?~30年),字偉君,信都郡信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王莽政權時期,擔任和成郡卒正。更始帝劉玄稱帝,拜和成太守。王郎起兵之後,據城堅守,以待大司馬劉秀。隨同劉秀平定王郎之亂,拜和成太守,封為武義侯。劉秀即位,封靈壽侯,署理大司空,遷太常、少府、左曹侍中。建武六年(公元30年),辭官歸國,病逝於家。 [20] 
馮跋
馮跋(?—430年),中國十六國時期北燕建立者。409~430年在位。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長樂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人。後燕慕容寶時,署中衞將軍,東徙龍城(今遼寧朝陽)。他是鮮卑化的漢人,與慕容寶養子高雲友善。寶弟慕容熙嗣位後,為政暴虐,馮跋斬殺慕容熙,擁高雲為天王。高雲以之為徵北大將軍、錄尚書事,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雲為麕臣所殺,他平定叛亂,自立為天王,改元太平,史稱北燕。在位期間,振頓朝政,肅清吏治,勸課農桑,省徭薄賦,設立太學,重視教育。平定內亂,外與柔然、契丹、東晉交好,鞏固統治,維持偏安局面達22年。 [21] 
馮弘
馮弘(?―438年)字文通,長樂郡信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人,燕文成帝馮跋之弟,北燕末代國君。
馮跋在位時,馮弘被封中山公、司徒、錄尚書事,輔政。馮跋死後,馮弘逼令馮跋子馮翼自殺,自立為君,年號大興。公元436年,北魏攻打北燕兵臨城下,馮弘被迫逃往高句麗,兩年後被高句麗王所殺。 [22] 
馮太后
馮太后(441年-490年),長樂郡信都縣(今河北冀州)人,生於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漢族。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魏獻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出身北燕王室長樂馮氏,遼西郡公馮朗之女。北燕滅亡後,沒入太武帝拓跋燾掖庭,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時值政局動盪,馮太后臨朝聽政,定策誅殺權臣乙渾,依據祖制歸政於獻文帝;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疑為馮太后所鴆殺。馮太后擁立孫子拓跋宏即位,成為太皇太后。二度臨朝稱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實際主持者,並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於平城,葬於永固陵,累諡“文明太后”。 [23] 
李子鳴
李子鳴(1900-1993),自幼體弱多病,18歲時拜董海川入室弟子梁振蒲為師,研習八卦掌,是八卦掌第三代傳人,北京武協八卦掌研究會的創建者及首任會長。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開辦醬油廠,根據黨的要求,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李子鳴在北平城內開設宏業醬油廠及元隆商行,掩護北平工委主要負責同志。 [24] 

冀州區榮譽稱號

冀州區先後榮獲“河北省特色產業名縣名鎮” [3]  、“全國環境優美小城鎮 [4]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5]  、河北省2017年度潔淨城市 [6]  、省級衞生城市 [7]  、省人居環境進步獎 [8]  、省級慢性病防治示範區 [9]  、河北省首批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市 [10]  ”等稱號。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全國縣域網絡零售TOP100,排名第82。 [25]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6] 
2020年12月,被授予“第二屆“河北省文明城區”稱號。 [27]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9] 
2023年1月17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的2022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名單。 [3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