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冀州古城遺址

鎖定
冀州古城遺址,位於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冀州鎮北關村西北500米處,西至前趙村,北至後趙村,是漢代冀州古城西北面的一段土城牆。 [2-3] 
冀州古城遺址從東北向西南延伸,總長4500米,分佈面積225萬平方米,最高處8米,底和頂最寬處分別為30米和10米。沿城址西、北面的溝渠為原城的護城河。古城建於西漢高帝年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漢時,該城城周12裏。北宋時將城周擴大到25裏。元、明、清各朝也曾增修。現古城牆高3~5米,基底寬30米,頂面寬4米。冀州古城遺址是漢代長城遺址最長之處,是西漢建郡的見證,對研究這一時期社會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7]  [9] 
2013年5月3日,冀州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冀州古城遺址
地理位置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鎮北關村西北500米處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028-1-02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冀州古城遺址歷史沿革

冀州古城遺址 冀州古城遺址
冀州古城始建於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漢時該城的修建規格為城周十二里。 [3-4]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冀州城擴建為城周25裏。 [8] 
明弘治二年(1489年),冀州城由東、北兩面向內收縮,城周14裏。 [8] 
明代修復十一次,清代修復九次。 [9]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冀州城牆內外均添磚砌瓦,將城圍縮到九里十三步,高兩丈,寬一丈五尺,垛口高五尺六寸,直隸總督方觀承為冀州城南門題石匾“畿南古郡”四個大字。 [8] 
冀州古城遺址 冀州古城遺址
1958年,冀州古城東城牆遺址淹沒于衡水湖下。 [7] 
文革時期,冀州古城遺址屢遭破壞,四座城門全無。 [9] 
2023年5月,衡水市冀州古城遺址向遊人開放。 [10] 

冀州古城遺址遺址特點

冀州古城遺址城牆 冀州古城遺址城牆
冀州古城遺址約2200年曆史,由東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總長約4500米,最高處8米,底和頂最寬處分別為30米和10米,分佈面積225萬平方米。冀州古城依水而建,夯土築城,引古冀州千頃窪窪水(衡水湖)入護城河,漢代冀州古城的四個城門分別稱為東關,西關,南關,北關,即北關村、西關村。 [7]  最近處距離北關村約500米,東北接衡水湖西堤,兩側是大片窪地和坑塘,以及少量耕地。由於年代久遠,夯土流失嚴重,城牆殘缺,起起伏伏,斷斷續續,城牆的夯土層仍清晰可辨,上有絆馬球、碎瓦片等物體。 [2-3]  [5] 
冀州古城遺址護城河 冀州古城遺址護城河
冀州古城遺南端還殘存明代城牆的西北角遺址,向北與之相連的漢代城址隱約可辨該城址的西門及其甕城。沿漢城址西、北面的溝渠為原城的護城河。 [3]  [6] 

冀州古城遺址文物遺存

冀州古城遺址地處衡水湖濕地範圍內,周邊多水。地表遺存大量磚瓦碎塊及部分瓷片,年代主要以漢代、唐代居多。 [2-3] 

冀州古城遺址研究價值

冀州古城遺址 冀州古城遺址
冀州古城遺址是全國漢代長城遺址最長之處,是西漢建郡的見證,對研究這一時期社會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9] 

冀州古城遺址歷史文化

“金雞城”由來
冀州古城四門,堅實牢固,並有護門甕城,自然形成聲學上的迴音現象,從城門路過的車輪馬蹄之聲,便產生連續不斷的串串迴響。好奇之人拿磚瓦石塊,投入城門洞中,也隨即發出如同雞叫的“咯咯”之聲,冀州“金雞城”的由此而來。

冀州古城遺址保護措施

冀州古城遺址保護規劃
為了把全國漢代城牆遺址最長之處保護好,2021年冀州區高標準編制完成冀州古城遺址保護規劃,在原址處建設古城遺址文化公園。古城遺址文化公園以“一軸一帶兩環六區”為總體佈局,分為九州開序、晨風伊始、大漢星河、河朔名都、陸澤嫋升、明清故往六大文化展示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7月15日,河北省政府將冀州城址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冀州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冀州古城遺址旅遊信息

冀州古城遺址地理位置

冀州古城遺址位於河北省衡水市冀州鎮北關村西北500米處。

冀州古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北省衡水市冀州鎮人民政府出發前往冀州古城遺址,路程約3.9千米,用時約1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