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性厌氧微生物是一类具有双重代谢能力的生物体,既能通过有氧呼吸高效产能,也能在缺氧环境中通过无氧呼吸或发酵方式维持生存。这类微生物普遍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系统,可有效清除氧气代谢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其代谢灵活性使其广泛存在于水体污泥、动物肠道等氧浓度波动环境中,在污水处理、工业发酵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代表物种包括大肠杆菌和多数酵母菌 [1]。
- 分 类
- 细菌/真菌
- 代表菌种
- 大肠杆菌 [1]
- 代谢方式
- 双模式代谢
- 关键酶
- 超氧化物歧化酶 [1]
- 生态分布
- 水体污泥 [1]
- 应用领域
- 废水处理
定义与分类
播报编辑
兼性厌氧微生物是微耻束婆祖生物分类中的特殊类群,根据氧需求特征可分为细菌、放线菌白市禁和真菌三个主要类群。这类微生物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抹巴乎成了独特的代谢调控机制,使其能够根据环境氧浓度自主切换能量代谢方式。截至2023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其存在形式包括单细胞生物(如大肠杆菌)和多细胞生物(如部分酵母菌) [1]询榆重判愉企霉全体杠寻宙趋。
代谢机制
播报编辑
在有氧条件下,该类微生物通过完整的三羧酸循环体系进行有氧呼吸,每分子葡萄糖可产生38个ATP。当环境中溶解氧浓度低于0.5mg/L时,代谢系统自动切换为无氧呼吸模式,使用硝酸盐、硫酸盐等替代物质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特殊情况下会启动发酵代谢途径,此时代谢终产物包括乙醇、乳酸等有机物 [1]。
关键酶系统包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这两种酶共同构成了抵御氧毒性的防御体系。SOD负责将超氧阴离子转化为过氧化氢,CAT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水和氧气。这种酶系统的完备性是其与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核心差异 [1]。
对比特征
播报编辑
与专性厌氧微生物(如拟杆菌属)相比,兼性厌氧菌的细胞色素系统更为完善,含有完整的电子传递链组分。在氧气耐受性方面,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比专性厌氧菌高200-300倍,这使得它们能在有氧环境中存活 [1]。而与严格好氧微生物相比,又具备厌氧代谢必需的还原酶系,如硝酸盐还原酶。
典型实例
播报编辑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研究最深入的兼性厌氧菌,其基因组中包含有氧呼吸和发酵代谢的双重调控网络 [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真菌代表,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则通过无氧呼吸或发酵维持生长。这两种微生物(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已成为研究代谢转换机制的模型生物。
生态分布
播报编辑
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分布于氧梯度变化区域,如水体沉积物表层(氧含量0.2-2mg/L)、哺乳动物消化道(回肠氧分压约0.5-1%)等 [1]。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其生物量占比可达总微生物群落的30-45%,在脱氮除磷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应用领域
播报编辑
工业发酵领域利用其代谢可塑性,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通过控制溶氧实现不同代谢产物的生成。环境工程中应用于A/O工艺,在好氧段降解有机物,在缺氧段完成反硝化反应。医疗领域需特别注意其在创伤感染中的双重致病性,既能在体表有氧环境形成生物膜,又能深入缺氧组织导致化脓性感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