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兵站

鎖定
兵站是指軍隊在後方交通線上設置的供應、轉運機構,主要負責補給物資、接收傷病員、招待過往部隊等。
一般設有指揮、勤務部門和武器、彈藥、油料等野戰倉庫,配有野戰醫院和運輸、工程、修理、裝卸、通信、警衞等分隊。通常分為野戰兵站和基地兵站。主要任務是儲備、補給、轉運物資,收容、治療、後送傷病員,修理技術裝備器材,接收和後送繳獲、回收的物品,安排過往人員食宿等。
中文名
兵站
外文名
military depot
拼    音
bīng zhàn
注    音
ㄅㄧㄥ ㄓㄢˋ
用    途
軍隊後勤保障機構
分    類
分為基地兵站和野戰兵站

目錄

兵站職能

基本職能是負責物資的中轉、補給和傷病員的救治、後送及過往人員的食宿等。通常編有指揮和專業勤務部門,設倉庫、醫院和運輸、裝卸、修理、食宿、加油等保障分隊,以及工程、警衞、通信等輔助分隊。有的還開設若干分站。對於保障部隊行動具有重要作用。 [1] 

兵站發展

中國早在商代就有驛傳制度,每隔30裏設一_,備有良馬、固車,以傳遞情報和運送少量物資。春秋戰國時期進一步發展。據《周禮_地官_遺人》記載:“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這均起到類似兵站的作用。
公元前746~前605年,亞述帝國修築驛道,並沿途設站,用以運輸物資和傳遞情報。
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軍10餘萬人遠征希臘時,在色雷斯沿岸設儲糧兵站,實施沿途補給。
公元1618~1648年,歐洲一些國家建立兵站,供應糧秣,安排國王、軍隊宿營。三十年戰爭時期,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_阿道夫提出並建立兵站,對軍隊實施補給。
1650年,法國路易十四的國防大臣F.-M.de盧瓦曾主張以倉庫為依託設立兵站網。
1846年,俄國軍隊將設在軍用道路上的供應站改為兵站;1890年,為了維護軍用道路,建立了兵站營。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旅順之戰,清軍由前線至遼中,擇設12站,辦理各種軍用物資的分段轉運,供過往軍人食宿。
蘇俄在1918年建立兵站和兵站部隊,專門負責軍用道路的檢查、養護和警戒。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軍隊建立兵站,負責對部隊實施後勤保障。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建軍初期就設有兵站。
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央革命根據地設立了總兵站,不久改稱總兵站運輸部(又稱總兵站部),並在革命根據地設立大、中、小兵站;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抗日根據地建立有固定兵站和流動兵站;解放戰爭時期,發展為由戰區統一指揮的兵站運輸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保留了部分兵站並在邊遠地區建立了若干兵站線。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作戰中,建立了縱橫交錯的兵站運輸網。 [1] 

兵站分類

兵站 兵站
兵站按所處的位置和任務區分為基地兵站和野戰兵站。基地兵站,是在戰役後方縱深地帶配置的具有較強穩定性的兵站。野戰兵站,是設在戰役後方淺近縱深,具有機動保障能力的兵站。此外,還有常設的中途食宿兵站和口岸兵站。前者為過往部隊和零星人員提供飲食、住宿,通常設置在長途軍事交通線上;後者專門負責轉運出境、入境軍用物資,通常設置在國家邊境的交通線上。 [1] 

兵站任務

兵站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實施物資器材的請領、儲備、補給和管理;傷病員的醫療和後送;武器、車輛等裝備的修理和後送;野戰倉庫、站區道路、裝卸場地等工程設施的修築和維護;兵站配置地域的防衞。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