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兵甲

鎖定
兵甲,拼音為bīng jiǎ,漢語詞彙,意思是泛指武器﹑軍備的意思。出自《出師表》。 [1] 
中文名
兵甲
【注音】
:bīng jiǎ
解    釋
兵器和鎧甲。泛指武器﹑軍備。
出    處
諸葛亮出師表

目錄

兵甲解釋

(1) [weapons]∶兵器和甲冑,泛指武器裝備
(2) [war]∶指戰爭

兵甲出處

《國語·吳語》:“唯是車馬、兵甲、卒伍既具,無以行之。”
《孟子·離婁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
明·方孝孺 《艤航軒記》:“斧鉞兵甲恃之以為威。”
《左傳·哀公十五年》:“ 公孫宿 以其兵甲入於 嬴 。”
《醒世恆言·隋煬帝逸遊召譴》:“大興西苑,兩至 遼東 ……兵甲常役百萬,士民窮乎山谷。”
《戰國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蠡 ( 范蠡 )對曰:‘兵甲之事, 種不如蠡 。’”
明·高啓 《蕭山尹明府吳越兩山亭》詩:“邇來此地有兵甲,風景頗似當年愁。” [2] 

兵甲意義

始見於《國語・吳語》載:“唯是車馬、兵甲、卒伍既具,無以行之。”中國古代十分重視兵甲的地位與作用,如《韓非子・初見秦》強調,“兵甲頓,士民病,蓄積索,田疇荒,_倉虛,四鄰諸侯不服,霸王之名不成”;把兵甲充足看成是進行戰爭的基本條件,如《三國志・蜀書》中,諸葛亮認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要求士兵必須熟練掌握和使用武器裝備,如《史記・樂毅列傳》提出,“練於兵甲,習於戰攻”。在一些古代典籍中,兵甲有時也指戰爭、軍隊或士兵,如《周禮・夏官・諸子》提出,“若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軍法治之”;《後漢書・公孫述列傳》記載,“會聚兵甲數十萬人,積糧漢中,築宮南鄭”等。這些都反映了兵甲與戰爭、軍隊的緊密聯繫。 [3] 
參考資料
  • 1.    兵甲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8-10-03]
  • 2.    兵甲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0-08-20]
  • 3.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