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共鑑五四

鎖定
《共鑑五四》是2010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再復。
中文名
共鑑五四
作    者
劉再復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1月1日
定    價
29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33452681
字    數
156000

共鑑五四內容簡介

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文化更新運動,也是二十世紀中國最重大、最深遠的歷史事件。一個東方大國的文化轉型、心理轉型就從這裏開始。所有的中國知識分子都必須面對這一劃時代的事實。
本書即為劉再復先生近年來發表的有關“五四”的訪談、對話、文章的合集,當中更以李澤厚與劉再復的精彩對話作為本書代序——“五四”五説。在當今紛紛詆譭“五四”、盛行尊孔的語境中,如何看待“五四”?劉再復教授以犀利的思想、鮮明的態度和精粹的語言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書中作者還與李澤厚、李歐梵教授一起,直面真理,共論九卜年前的大變革。

共鑑五四作者簡介

劉再復,一九四一年生予福建南安,一九六三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愛,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後旅居美國,先後在芝加哥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科羅拉多大學任教,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榮譽教授。著作有《性格組合論》、《文學的反思》、《論中國文學》、《魯迅傳》、《魯迅美學思想論稿》、《傳統與中國人》《罪與文學》(與林崗合著)、《放逐諸神》、《人論二十五種》、《讀滄海》、《漂梳手記》(十卷)、《紅樓四書》(四卷)等四十幾部學術論著和散文集。作品已譯為英、韓、日、法、德等多種文字出版。

共鑑五四目錄

“五四”五説(代序)——李澤厚 劉再復
一 “五四”了不起
二 反孔也了不起
三 最缺的還是德賽兩先生
四 告別“新啓蒙”
五 五四新文化諸子評説
附錄:一字之差的説明
五四新文化運動批評提綱
一 重心明確但理論準備不足
二 批孔的合理性與浪漫性
三 德賽兩先生的體用分離
四 文學革命的概念錯位
五 現代人文經典創造意識的闕如
六 主攻對象置換的假設
附錄一:中國貴族精神的命運
附錄二:誰是最可憐的人?
附錄三:偉大的內心律令——在香港北大校友會上的講話
“五四”啓蒙問題答問紀要一答北京魯迅博物館姜異新博士問
一 關於啓蒙的反思
二 現代啓蒙有無獨特的話語譜系
三 “五四”若干主將的不同思路
四 清華諸子也屬新文化範疇
五 《紅樓夢》是“五四”的先聲
六 關於魯迅的新認識
七 海外語境下的思索與研究
病理學啓蒙的反思——劉再復、李歐梵對談錄
一 病理學啓蒙與生理學啓蒙
二 行動生活與沉思生活
三 獨立存在與象牙之塔
四 抽象能力與形而上品格
五 “新啓蒙”命題已過時
“五四”中心理念汲其歷史語境—一近現代中國三大意識的覺醒
一 “民族一國家”意識的覺醒
二 “人一個體”意識的覺醒
三 階級意識的覺醒與個體意識的滅亡
關於個人主義與新文學的思考——與李澤厚的兩篇對話
一 個人主義在中國的浮沉
二 中國現代諸作家評論
五四文學啓蒙精神的失落與迴歸
一 歷史角色的互換——啓蒙主體的易位
二 社會運動重心的轉移和個性生長土壤的貧瘠
三 啓蒙主題的迴歸與創作個性
“五四”與西方的文藝復興
一 “五四”與西方文藝復興的不同思路
二 民族“厄運”與個人“厄運”的重疊
三 三種“吃人”方式的發現
四 人倫網絡與禮治秩序
“五四”語言實驗及其流變史略
一 “五四”語言變革的偉大動機
二 新語言的困境和媚俗流向
三 走出俗化政治化的語言新試驗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