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共謀

(法學術語)

鎖定
共謀是中國古代指為犯罪而同謀共議。唐律至明清律對造意、共謀和知情有所區別,處刑也不同。共謀在造意之後。共謀者參與謀劃商量,身在事中;知情者僅知有犯罪情事,身在事外。例如《唐律疏議》載:有甲乙丙丁同謀強盜,甲倡首造意,但未實行強盜行為,而乙丙丁卻實行竊盜行為。 [1] 
中文名
共謀
所屬學科
法律
甲雖未實行竊盜,因是造意犯,對竊取的贓物又參加分贓,故須按竊盜首犯處刑。乙丙丁按竊盜犯處刑。甲如不實行竊盜又不分贓,則為竊盜從犯,而實行竊行者為主犯。如丁未實行竊盜又不參加分贓,同其共謀強盜,笞五十。
參考資料
  • 1.    鄒瑜.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