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共犯未完成形態體系化研究

鎖定
《共犯未完成形態體系化研究》是2019年7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玲。
中文名
共犯未完成形態體系化研究
作    者
韓玲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年7月
頁    數
240 頁
定    價
35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19736828

共犯未完成形態體系化研究內容簡介

《共犯未完成形態體系化研究》在正犯·共犯區分制的立場上,比較分析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關於共同犯罪未完成形態的立法例,就共同犯罪未完成形態的處罰根據進行具體的評述。

共犯未完成形態體系化研究作者簡介

韓玲,女,1977年5月生,遼寧省遼陽市人,2006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 

共犯未完成形態體系化研究圖書目錄

引言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框架與主要內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共犯未完成形態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共犯未完成形態概述
一、犯罪未完成形態與共同犯罪在犯罪論中的體系定位
二、犯罪未完成形態與犯罪停止形態的界分
三、共同犯罪的未完成形態和共同犯罪人的未完成形態的界分
四、共犯未完成形態的概念
五、共犯未完成形態的立論根據——“三階層説”
第二節犯罪參與體系的基礎理論
一、犯罪參與類型
二、正犯、共犯區分理論
三、我國的犯罪參與體系
第三節共犯的本質
一、犯罪共同説
二、行為共同説
三、筆者觀點——傾向於客觀主義行為共同説
第四節共犯的性質
一、共犯從屬性説
二、共犯獨立性説
三、共犯二重性説
四、筆者觀點——傾向於限制從屬性説
第二章兩大法系共犯未完成形態立法和理論研究概況
第一節大陸法系共犯未完成形態立法和理論研究概況
一、德國共犯未完成形態立法和理論研究概況
二、日本共犯未完成形態立法和理論研究概況
三、我國台灣地區共犯未完成形態立法和理論研究概況
四、俄羅斯共犯未完成形態立法和理論研究概況
第二節英美法系共犯未完成形態立法和理論研究概況
一、美國共犯未完成形態立法和理論研究概況
二、英國共犯未完成形態立法規定和理論研究概況
第三章共犯未完成形態的處罰根據
第一節狹義共犯的處罰根據
一、責任共犯説
二、不法共犯説
三、因果共犯説
四、筆者觀點——傾向於混合引起説
第二節共同正犯的處罰根據
一、關於共同正犯處罰根據的爭議
二、“部分實行全部責任”新解
第三節犯罪未完成形態的處罰根據
一、預備犯的處罰依據
二、未遂犯的處罰根據
三、中止犯減免刑罰的根據
第四節共犯未完成形態的認定基準——因果性
一、物理上的因果性與心理上的因果性
二、正犯行為的因果性與正犯結果的因果性
第四章共犯的預備形態
第一節共犯預備的成立條件
一、二人以上者實施了預備犯罪行為
二、二人以上者均未至於着手實行犯罪的實行行為
三、二人以上者未能着手實行犯罪的實行行為是出於意志以外的原因
第二節共同正犯的預備
一、預備罪的共同正犯與共同正犯的預備犯的界分
二、關於預備罪能否成立共同正犯的爭議及解決
三、共同正犯預備的認定
第三節狹義共犯的預備
一、關於預備罪的共犯是否可罰的爭議及解決
二、教唆的預備與預備的教唆
三、幫助的預備與預備的幫助
第五章共犯的未遂形態
第一節共同正犯的未遂
一、共同正犯的着手
二、共同正犯的犯罪“未得逞”
三、共同正犯未遂的“意志以外的原因”
第二節狹義共犯的未遂
一、未遂的教唆與教唆的未遂
二、未遂的幫助與幫助的未遂
第六章共犯的中止形態
第一節共犯中止的成立條件
一、共犯中止的自動性
二、共犯中止的有效性
三、共犯中止的時空性
四、共犯中止的徹底性
五、共犯中止的自身性
第二節準共犯中止和共同正犯中止
一、準共犯中止
二、共同正犯的中止
第三節狹義共犯的中止
一、教唆犯的中止
二、幫助犯的中止
第七章共犯關係的脱離
第一節共犯關係脱離的成立
一、共犯關係脱離是否要求自動性
二、在共犯者中有人既遂的情況下,能否認定其他人從共犯關係中脱離
三、是否要求脱離共犯關係時,其他共犯者必須要了解脱離的事實
第二節共犯關係的脱離與相關概念之間的關係
一、共犯關係的脱離與共犯中止之間的關係
二、共犯關係的脱離與共犯關係的解消(解除)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共同正犯的脱離
一、着手之前的脱離
二、着手之後的脱離
三、脱離者的責任
第四節狹義共犯的脱離
一、教唆犯的脱離
二、幫助犯的脱離
結語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