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共晶白口鑄鐵

鎖定
共晶白口鑄鐵,是一種合金,兩組元素或化合物在液態下完全互溶、在固態下有限互溶併發生共晶反應時所構成,鑄鐵是含碳量大於2.11%的鐵碳合金的統稱,共晶白口鑄鐵的碳含量為4.3%,該合金由液態冷卻到1148℃時,發生共晶反應全部轉變為高温萊氏體Le。室温下共晶白口鑄鐵保留了共晶轉變產物的形態特徵。 [1]  白口鑄鐵的斷口為亮白色,因而稱之為白口鑄鐵。(完)
中文名
共晶白口鑄鐵
外文名
eutectic white cast iron
組    織
Le'(P+Fe3C)
質量分數
α-35.7%,Fe3C-64.3%
碳含量
4.3%

共晶白口鑄鐵發展歷史

考古研究表明,中國原始冶鐵術至少在公元前2070年前後即已誕生。塊鍊鐵(柔鐵)首先出現,白口生鐵(剛鐵)緊隨其後。春秋早期偏晚(約為公元前8世紀)的一件鐵器殘片,是迄2012年7月為止中國最早的鑄鐵器,金相組織顯示的是鑄鐵的過共晶白口鐵。 [2] 

共晶白口鑄鐵反應

共晶白口鑄鐵的合金由液態冷卻到1148℃時,發生共晶反應
。全部轉變為萊氏體(稱為高温萊氏體,用符號Le表示),高温萊氏體是共晶奧氏體和共晶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呈蜂窩狀。此時
。温度繼續下降,共晶奧氏體成分沿ES線變化,同時析出二次滲碳體,由於二次滲碳體與共晶滲碳體結合在一起不易分辨,因此萊氏體仍作為一個組織看待。温度降到奧氏體成分達到0.77%,併發生共析反應,轉變為珠光體時,這種由珠光體與共晶滲碳體組成的組織稱為低温萊氏體,用符號
表示,此時
。温度繼續下降,萊氏體中珠光體的變化與共析鋼的相同,珠光體與滲碳體的相對質量不再發生變化。共晶白口鑄鐵的室温組織為
,它保留了共晶轉變產物的形態特徵。室温下兩相的質量分數為
[1] 

共晶白口鑄鐵組成成分

共晶白口鐵,室温緩冷組織為變態萊氏體,沒有先共晶相。由珠光體和共晶滲碳體組成。 [1] 

共晶白口鑄鐵主要性能

共晶白口鐵是含碳量為4.30%(鐵碳相圖上的共晶點)的白口鐵,室温緩冷組織為變態萊氏體,沒有先共晶相。由於幾乎沒有結晶温度間隔,故具有優良的鑄造性能。 [3]  由於組織中出現以滲碳體為基的萊氏體,此時因合金太脆而使白口鑄鐵在工業上很少應用。強度、硬度高,塑性、韌性低;切削加工性能、可鍛性能、焊接性能較差;共晶成分附近的合金結晶温度低,流動性好,因而鑄造性能最好。 [4]  性硬而脆, 用於不受衝擊的鑄件。
共晶碳化物形貌與分佈對白口鑄鐵抗衝擊磨料磨損性能有影響。 [5] 
參考資料
  • 1.    於永泗,齊民(主編).機械工程材料(第九版):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54-55
  • 2.    淺談中國冶鐵術起源  .中國鋼鐵新聞網 - 冶金史話.2012-07-06[引用日期2015-03-12]
  • 3.    共晶白口鐵 - 《金屬材料簡明辭典》  .CNKI學問[引用日期2015-03-09]
  • 4.    於永泗,齊民,徐善國,王來.機械工程材料(第九版):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58
  • 5.    馬前,王兆昌.共晶碳化物形貌與分佈對白口鑄鐵抗衝擊磨料磨損性能的影響:《機械工程材料》,1994年 第5期:37-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