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共和行政

鎖定
共和行政又稱周召(shao)共和國人暴動攻入王宮,周厲王逃跑,政權由大臣周定公召穆公共同執掌,稱為“共和” [1]  。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共和行政是中國歷史,尤其是編年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從共和行政開始,中國的歷史有了確切的紀年,從此一直到今天,千百年來不曾間斷,是中國歷史得以保證延續性的重要開端。按《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共和元年,歲次庚申,即公元前八四一年。
近代以來,結合《竹書紀年》和其他文獻中的蛛絲馬跡,“共和”是一個名號為“共伯和”的人逐漸成為主流觀點。 [2] 
中文名
共和行政
發生時間
公元前 841年

共和行政背景

參見:國人暴動
周厲王 周厲王
周王朝的統治自周穆王之後達到頂峯,而到了周厲王時期,公元前878年,周厲王即位。他在位期間,民不聊生,貴族們卻依然沉湎於酒色。公元前844年,為了聚斂更多的財富以供揮霍,厲王任用虢公長父榮夷公實行“專利” [3]  :強行宣佈山林川澤為王有,不許平民入內樵採漁獵。 [4]  從而觸犯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怨言四起。厲王又拒絕接受芮良夫的忠告,提拔榮夷公為卿士,繼續實行專利。於是舉國怨怒,街頭巷尾,至處都有人發泄不滿。厲王從衞國找來巫師,讓他用巫術監視發表“謗言”的怨恨者,並告諭國中,有私議朝政者,殺無赦。 [5]  衞巫假託神靈。肆意陷害無辜,不少人死於非命。於是,人們不敢再公開場合言語,路途相見也只能以目示意。 [6]  厲王認為他已消除民人誹謗。召穆公認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旦決口就無法收拾。他主張廣開言路,讓上至公卿大夫,下至百工庶人的各種人士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7]  厲王充耳不聞,一意孤行。不到三年,廣大國人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公元前841年,國人大規模暴動,厲王被迫出逃到彘(山西霍州)。 [8]  太子藏在召穆公家中,國人聞而圍之,召公以自己的兒子代之,太子得以脱險。 [9]  周厲王逃亡在彘,史稱“彘之亂”。

共和行政過程

厲王逃亡在彘後,這時,周朝東邊的諸侯衞武公帶兵趕到了鎬京。於是召公虎便出面代表周厲王的舊臣請衞武公暫時代行執政,自己和另一個大臣周公(周公旦的後代)等組成奴隸主貴族會議輔政,是為共和行政(一説由名叫“共伯和”的諸侯攝行政事 [2]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國現存史料中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周厲王死於彘,次年,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共和時代結束。 [9]  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便從共和行政的第一年,即公元前841年,開始紀年。這也使中國的歷史從此有了確切紀年。按照中國傳統紀年,自共和時期開始,中國的中原歷史有了連續不斷的紀年體系。

共和行政影響

國人暴動後,周王朝中央政權在風雨飄搖的狀態下,王位虛懸十四年,其間周召行政與諸侯幹王位是並存於中原大地的。這種紛亂狀態一直持續到周宣王即位,周王才又一次獲得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周宣王並非周厲王的長子,他之所以能登上王位,是共和時期局勢混亂的結果。 [10] 

共和行政爭議

周厲王出奔,而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此前的歷史,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年份,只能靠考古文物進行推斷,十分的模糊。 [11] 

共和行政二相共和

以史記為首的正史傳統説法卻是,周公、召公二相共同執政。其中召公諡穆,名虎,即,召虎 [12]  至於這個周公,被清代學者斥為偽書的《今本竹書紀年》則説是周定公

共和行政共伯干政

以《竹書紀年》、《世本》等別史説,共和行政就是共伯和幹王位,攝行天子事。一説共伯和即衞國君主衞武公。周厲王時期,衞武公入朝任職。 [12]  一説共伯和不是衞武公。 [2] 
《漢書·地理志·河內郡》孟康註釋,“共伯,入為三公者也”,而從彝銘記載分析,共伯和應先任“師”職,後任“三公者”之職。《元年師兑簋》銘文有“師和父司左右走馬”,專家認為此“師和父”便是共伯和。而後的《師晨鼎》、《師俞簋》、《諫簋》和《微史簋》所記載的“司馬共”,當為升職司馬後的共伯和。根據彝銘分析升職時間應在周厲王三年至五年期間。《師(詈犬)簋》銘文載,“惟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和父……”,所謂“惟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無法與厲王紀年正月丁亥日對上初吉日期,而若以共和紀年元年壬午朔正月丁亥六日,則正恰初吉,一些學者據此判定簋銘“惟王元年”指“共和元年”。 [13] 

共和行政紀年問題

夏商周斷代工程雖沒有解決共和問題,但將其作為周厲王之後的獨立紀年。2003年,西周青銅逨盤在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其銘文顯示周厲王之後就是周宣王,共和時期不獨立紀年,再度引發了共和的爭論。 [14-15] 

共和行政評價

共和行政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意義重大,開創了中國歷史準確紀年,此後中國的歷史脈絡清晰,一直到今天,沒有間斷記載。正是這件事能夠上溯幾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中國的歷史只能是傳説和半信史,時間脈絡十分模糊,只能夠通過文物考古追溯,準確性是不夠的。所以説,共和行政是對中國的歷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16]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
  • 2.    “共伯和”不是衞武公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0-07-26]
  • 3.    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
  • 4.    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大夫芮良夫正義芮伯也。諫厲王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
  • 5.    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
  • 6.    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7.    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王不聽。
  • 8.    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
  • 9.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周召共和  .中華歷史 [引用日期2013-09-03]
  • 10.    郭霞 .《西周共和行政新探》.鄭州: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年02期
  • 11.    《夏商周年表》廓清千古之謎 中國歷史紀年上推1200年  .華夏經緯網[引用日期2013-09-03]
  • 12.    楊寬. 《中國斷代史系列—西周史》. 中國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 ISBN 7-208-04538-0
  • 13.    晁福林. 《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遷》. 中國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1年. ISBN 978-7-100-07648-7
  • 14.    王輝、劉軍社、劉懷君,《寶雞眉縣楊家村窖藏單氏家族青銅器羣座談紀要》,《考古與文物》,2003年03期
  • 15.    王輝,《逑盤銘文箋釋》,《考古與文物》 ,2003年03期
  • 16.    劉乃和.《中國歷史上的紀年》:海豚出版社,2012,ISBN: 978751100783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