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共和鎮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下轄鎮)

鎖定
共和鎮,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下轄鎮,地處平川區中部,東接黃嶠鄉,南與靖遠縣接壤,西與寶積鄉毗鄰,北與靖遠縣接壤, [1]  行政區域總面積302.99平方千米。 [2] 
1959年,成立共和公社;2004年,建立共和鎮。 [1]  截至2018年末,共和鎮户籍人口為19739人。 [2]  2020年6月,共和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3] 
共和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胡麻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 [1]  2018年,共和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2] 
中文名
共和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
地理位置
平川區中部
面    積
302.99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中和村
電話區號
0943
郵政區碼
730914
車牌代碼
甘D
人    口
19739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共和鎮建置沿革

共和鎮毛卜拉村
共和鎮毛卜拉村(1張)
1959年,成立共和公社。
1983年,改為共和鄉。
1985年,成立平川區後,劃歸平川區管轄。
1997年,調整為共和鄉和黃嶠鄉。
2002年,將共和鄉西合村調整成立紅會鎮。
2004年,撤銷共和鄉和紅會鎮,建立共和鎮。 [1] 

共和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共和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打拉池,兄弟、中和、西合、小水、老莊、紅溝、常崖、毛卜拉、毛河洛;下設46個村民小組。 [1] 
2020年6月,共和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打拉池社區,毛河洛村、兄弟村、中和村、常崖村、老莊村、小水村、毛卜拉村、紅溝村、西合村, [3]  鎮人民政府駐中和村。 [1] 

共和鎮地理環境

共和鎮位置境域

共和鎮地處平川區中部,東接黃嶠鄉,南與靖遠縣接壤,西與寶積鄉毗鄰,北與靖遠縣接壤, [1]  行政區域總面積302.99平方千米。 [2] 
共和鎮

共和鎮地形地貌

共和鎮地處中部,屈吳山、黃家山結合地帶。地勢南北高、中部底、向東北傾斜,地形主要以山川、丘陵和溝壑等為主。境內最高點位於西合村3社,海拔1900米;最低點位於紅溝村筆子河,海拔1500米。 [1] 

共和鎮氣候

共和鎮屬典型的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全年主導風向以西北風為主。多年平均温度7.6℃,1月份平均氣温-9.6℃;7月份平均氣温21.2℃。生長期年平均184天,無霜期年平均為143天,最長達170天,最短為11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9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260.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2.4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9月最多。年蒸發量為1700毫米。 [1] 

共和鎮水文

共和鎮境內河道屬季節性清水沙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打拉池沙河、常崖沙河、紅溝沙河、西合沙河4條,總長35千米。境內最長的河道為打拉池沙河,長18千米,流域面積25平方千米。 [1] 

共和鎮自然災害

共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沙塵暴、冰雹、乾旱、低温、霜凍等。沙塵暴冬春季節較多見,乾旱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低温、霜凍主要發生在春秋兩季。旱災持續時間較長,農業作物絕收減產現象時有發生。 [1] 

共和鎮人口

2011年末,共和鎮總人口1913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39人,城鎮化率6.0%。總人口中,男性9756人,佔51%;女性9375人,佔49%;14歲以下2861人,佔14.9%;15—64歲14763人,佔77.2%;65歲以上1507人,佔7.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8092人,佔94.6%;回族1039人,佔5.4%。2011年,人口出生率7.64‰,人口死亡率2.56‰,人口自然增長率5.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5.6人。 [1] 
截至2018年末,共和鎮户籍人口為19739人。 [2] 

共和鎮經濟

共和鎮綜述

2011年,共和鎮財政總收入649.6萬元,比上年增長10%。 [1] 
2018年,共和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共和鎮農業

2011年,共和鎮農業總產值3.3億元,比上年增加13.4%,佔生產總值的57.8%。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胡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209噸,人均256.9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西紅柿、西瓜、籽瓜。2011年,西紅柿種植面積300.9萬平方米,產量45082噸;瓜類種植面積400.2萬平方米,產量2189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3萬頭,羊飼養量1.6萬隻,家禽年飼養量7.9萬羽。 [1] 

共和鎮工業

2011年,共和鎮工業生產總值2.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佔生產總值的42.2%,實現工業增加值1200萬元,佔生產總值的2.1%。共和鎮有工業企業29家,職工358人。 [1] 

共和鎮商貿

2011年末,共和鎮有商業網點228個,職工479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8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6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1] 

共和鎮社會事業

共和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共和鎮有私立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84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7所,在校生970人,專任教師12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生1385人,專任教師8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均達100%。 [1] 

共和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共和鎮有鎮文化中心1個,村級文化活動室6個,各類圖書室11個,建築面積560平方米,藏書1.3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23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2011年末,共和鎮有各級學校有籃球場1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8.7%。 [1] 

共和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共和鎮有鎮級衞生院1個,村級衞生室7個;牀位56張;固定資產總值161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035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7981人,參合率95%。 [1] 

共和鎮社會保障

2011年,共和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05户,人數4093人,支出517.14萬元,比上年增長95.4%;農村醫療救助128户,支出42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1.7萬元,比上年增長26.5%。救災支出14.4萬元,救助困難羣眾684人次。 [1] 

共和鎮交通運輸

共和鎮境內有308省道經過。

共和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共和鎮因當地回、漢兩族共同居住,融洽相處,因此得名。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田寶忠,肖慶平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甘肅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07月:0243-0244.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630.
  • 3.    共和鎮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