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六言詩

鎖定
六言詩是古代中國詩歌體裁的一種,屬於舊詩。全詩都是六個字一句,不太流行。在《詩經》中已有萌芽。其後詩人也偶爾寫過六言四句的短詩,如王維的《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僮未掃,鳥啼山客猶眠。”
六言詩作為一種特殊的詩歌形式,濫觴於先秦,發生於西漢,發展於東漢至魏晉南北朝,在盛唐時期出現了一個小高潮,一些著名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等皆創作了六言詩,而他們筆下的六言詩篇大多呈現出“風趣”的藝術風貌,即風神俊逸、趣味非凡。 [3] 
六言詩有不嚴究平仄和押韻(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押平爪韻均可)的古體詩,還有像五、七言絕句那樣的六言絕句。六言詩這種形式在寫作技巧上有一定的侷限,歷代雖有人寫,但影響遠不及五七言詩。 [5] 
中文名
六言詩
地    區
中國
特    色
六字一句
類    型
詩歌

六言詩歷史淵源

六言詩起源

關於六言詩的起源,有7種説法:
1.起於“詩”“騷”説。東晉虞摯《文章流別論》雲:“六言者,‘我姑酌彼金罍’之屬是也。樂府亦用之。”[2]虞摯的這種宗經的説法歷來不乏唱和的,如劉勰、趙翼等。今人唐愛霞在研究六言詩時也提出了六言詩是對“詩”“騷”的繼承之觀點。
《詩經》《楚辭》確實是我國詩歌歷史上的爆炸性質的起點,所以學界努力在後世的文體中去尋找這兩部詩集流變後的蹤跡,以此來證明一切詩體皆源於“詩”“騷”。
2.起於“谷永”説。南朝梁任昉 《文章緣起》謂有 “六言詩,漢大司農谷永作”。這一説法也被許多後人作直接的轉述,不過都缺少應有的論證。
3.起於“東方朔”説。東方朔無完篇而有殘句六言存世。李善注《文選》和左思的《詠史八首》時引注了東方朔的六言句子 “合樽促節相娛”“計策棄捐不收”兩句。
4.起於“梁鴻”説。梁鴻有《五噫歌》和《適吳詩》傳世:
《五噫歌》
陟彼北芒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
《適吳詩》
逝舊邦兮遐徵,將遙集兮東南。心惙怛兮傷悴,忘菲菲兮升降。欲乘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競舉枉兮措直,鹹先佞兮唌唌。固靡慚兮獨建,冀異州兮尚賢。聊逍遙兮遨嬉,纘仲尼兮周流。儻雲暏兮我悦,遂舍車兮即浮。過季札兮延陵,求魯連兮海隅。雖不察兮光貌,幸神靈兮與休。惟季春兮華阜,麥含英兮方秀。哀茂時兮逾邁,愍芳香兮日臭。悼吾心兮不獲,長委結兮焉究。口囂囂兮餘訕,嗟恇恇兮誰留。
5.起於“孔融”説。這種説法是站在目前所擁有的材料上所提出的相對保守而謹慎的一種看法。主要依據於孔融傳世的三首較為成熟的六言詩:
漢家中業道微,董卓作亂乘衰,僭上虐下專威,萬官惶怖莫違,百姓慘慘心悲。
郭李分爭為非,遷都長安思歸,瞻望關東可哀,夢想曹公歸來。
從洛到許巍巍,曹公憂國無私,減去廚膳甘肥,羣僚率從祁祁,雖得俸祿常飢,念我苦寒心悲。
6.起於“傅玄”説。明代張溥所提《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傅鶉觚集題辭》中有“晉代郊祀宗廟樂歌,多推傅休奕。顧其文采,與荀、張等耳。《苦相篇》與《雜詩》二首頗有《四愁》《定情》之風。《歷九秋篇》讀者疑為漢古辭,非相如、枚乘不能作。其言文聲永,誠詩家六言之祖也。”
7.起於“民歌”説。
今人馬海祥認為:“像五言詩產生於民歌一樣,六言詩當也是產生於民間,即應在文人六言詩產生之前,民間已有較完整的六言民歌了。”並引司馬遷《史記·佞幸傳》所載諺語:“力田不如逢年,善任不如遇合”。作為民歌六言之依據。 [4] 

六言詩發展

六言散句最早散見於《詩經》。其中有單句,亦有偶句。如“室人交遍謫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風·北門》),“行役夙夜無已”、“行役夙夜無寐”(《魏風·陟岵》),“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豳風·七月》),“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魏風·伐檀》)。正是因為《詩經》中有這麼多的六言句,摯虞劉勰論六言詩的起源,才追根溯源到這裏。但是,《詩經》中的六言詩僅是散句,既比較少見,又沒有兩句以上的六言句連續出現的情況。所以,如果以為在《詩經》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完整的六言詩,顯然缺少足夠的證據。
到了《楚辭》,六言句不僅較為常見,而且有連續四句以上的情況出現。《離騷》的基本句式是上七下六,如“駟玉虯以乘笲兮,溘埃風餘上徵。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玄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珥節兮,望崦嵫而勿迫”。這樣一種句式,如果去掉上句的“兮”字,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六言詩的雛形。《九辯》中甚至出現了連續的六言句:“慷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私自憐兮何極,心怦怦兮諒直。”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因為,作為一種詩歌體式,如果能夠獨立成為一首詩,至少應該有四句以上,否則只能算是詩句,而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詩歌。可以説,《離騷》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辭》中大量出現的整齊的六言句,為六言詩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礎。
兩漢詩歌以五言和雜言為主。六言句雖較常見,但多是散句。如清調曲《董逃行》有“山頭危險大難”、“百鳥集來如煙”、“小復前行玉堂”、“陛下長生老壽,四面肅肅稽首,天神擁護左右”;雜曲歌辭悲歌》有“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瑟調曲《婦病行》有“莫我兒飢且寒,有過慎莫笪笞”等六言句。與《楚辭》不同的是,漢樂府中的六言散句多是實詞,“兮”、“之”、“其”、“乎”等虛詞已較少見。這一變化是六言詩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個顯著標志。梁鴻有《五噫歌》和《適吳詩》,皆是六言。《適吳詩》與《楚辭》中的六字句相類,因每句都使用“兮”字,故可以騷體視之。
東漢文人的抒情小賦有很多整齊的六言句。如果獨立出來,就是頗為嚴整的六言詩。如: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塵埃以遠逝,與世事乎長辭。(張衡歸田賦》)
感平生之遊處,若壎篪之相須;何今日之兩絕,若胡越之異區?順籠檻以俯仰,窺户牖以踟躇;想崑山之高嶽,思鄧林之扶疏;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心懷歸而弗果,徒怨毒於一隅。苟竭心於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託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軀;期守死以報德,甘盡辭以效愚;恃隆恩於既往,庶彌久而不渝。(禰衡鸚鵡賦》)
這些段落不僅都是整齊的六言句,而且講究韻律,注重對仗,與成熟的六言詩幾無差別,對六言詩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詩經》中偶爾可見的六言散句,到《楚辭》中六言連句的頻繁出現,再到兩漢樂府較少使用虛詞的六言句,最後到梁鴻的《五噫歌》、《適吳詩》和東漢文人抒情小賦中出現的六字句段落,可以清楚地看出六言詩發展演變的軌跡。儘管規範的六言詩直到建安時期才出現,但建安之前六言散句在句式、用詞、音節、韻律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卻預示着六言詩演進的基本方向,使完整規範的六言詩的出現成為水到渠成之事。

六言詩成熟

完整而規範的六言詩是在建安時期才出現的。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詩,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詩。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詩文俱享名於當時。在詩歌創作上,他在借鑑《詩經》、《楚辭》和兩漢樂府六言散句的基礎上,創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詩:
漢家中葉道微,董卓作亂乘衰,僭上虐下專威,萬官惶怖莫違,百姓慘慘心悲。
郭李紛爭為非,遷都長安思歸。瞻望關東可哀,夢想曹公歸來。
從洛到許巍巍,曹公憂國無私,減去廚膳甘肥。羣僚率從祁祁,雖得俸祿常飢,念我苦寒心悲。
其詩敍漢末歷史,從董卓脅持漢獻帝遷都長安寫起,接着寫郭汜李傕為爭權奪利而起內訌,最後寫曹操奉漢獻帝都許,切言時事,愛憎分明,格調悲涼,堪稱詩史。徐公持先生以為,孔融的這三首六言詩“作於建安元年,時作者始被徵,到許任職,詩中熱情讚揚曹操,謂:'瞻望關東可哀,夢想曹公歸來。’'從洛到許巍巍,曹公憂國無私。’表現當時對曹操的極大信任和期待。從詩體角度言,此為中國詩歌史上最早的完整的六言體作品,因此具有重要意義”。⑤
孔融的六言詩是對傳統的四言、五言詩歌體式的拓展。三詩同押上平聲微韻,一韻到底,表明孔融是有意為六言,且可能是同時所作;其敍事循時間先後娓娓道來,感情豐沛,愛憎分明;其語言凝練省淨、簡潔明快,不像之前的六言散句那樣多使用襯字。此詩重敍事抒情,而不重意象造境,顯然是繼承了《詩經》和兩漢民間樂府的傳統;詩中多用疊字,如“巍巍”、“慘慘”、“祁祁”,則有兩漢文人樂府遺風。
孔融之後,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詩傳世。曹丕有六言詩三首,其中《黎陽作詩》和《令詩》是規範的六言詩;《寡婦詩》形式為六言,但因每句第四字為“兮”字,因而可視為六言別體。《黎陽作詩》是曹丕早晨經過黎陽,準備東渡黃河時所作。詩人在黎山之上四面望去,“北觀故宅頓傾,中有高樓亭亭,荊棘繞蕃叢生。南望果園青青,霜露慘悽宵零”,不由得生出“彼桑梓兮傷情”的感慨。《令詩》是曹丕即將稱帝時所作,前三句“喪亂悠悠過紀,白骨縱橫萬里,哀哀下民靡恃”,表達了對即將禪位的漢獻帝的譴責之意,而“吾將以時整理”之句,不經意間流露出詩人志在天下的抱負和雄心。
如果説孔融的六言詩三首是六言詩的開山之作,那麼,曹植的《妾薄命》則是建安時期六言詩的扛鼎之作。《樂府詩集》載有曹植《妾薄命》二首:⑥
攜玉手喜同車,北上雲閣飛除。釣台蹇產清虛,池塘觀沼可娛。仰泛龍舟綠波,俯擢神草枝柯。想彼宓妃洛河,退詠漢女湘娥。(其一)
日月既逝西藏,更會蘭室洞房。華燈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促樽合坐行觴。主人起舞娑盤,能者穴觸別端。騰觚飛爵闌干,同量等色齊顏。任意交屬所歡,朱顏發外形蘭。袖隨禮容極情,妙舞仙仙體輕。裳解履遺絕纓,俯仰笑喧無呈。覽持佳人玉顏,齊舉金爵翠盤。手形羅袖良難,腕若不勝珠環,坐者嘆息舒顏。御巾糦粉君傍,中有霍納都梁,雞舌五味雜香,進者何人齊姜,恩重愛深難忘。召延親好宴私,但歌杯來何遲。客賦既醉言歸,主人稱露未?。(其二)
二詩寫男女歡會之情,極盡綢繆。蕭滌非先生對此詩評價甚高。他説:“六言詩,任昉雲始自漢谷永,然今不傳。傳者孔融所作三首,無可觀。後之為六言者,若傅玄董逃行歷九秋篇》,庾信《怨歌行》,王褒高句麗》等,蓋皆出於子建。至唐乃變為韋應物劉長卿王建諸人之《調笑令》與《謫仙怨》。”⑦蕭滌非把曹植這首六言詩放在六言詩歌發展史上來評價其價值和作用,指出了對其後六言詩創作的深遠影響。
六言詩發展到建安時期,逐漸趨於成熟。這一時期不僅出現了完整的六言詩,出現了以孔融和曹丕、曹植兄弟為代表的六言詩作家,而且出現了曹植《妾薄命行》這樣在中國詩歌史上很有影響的作品。從詩歌發展史的角度而言,孔融有創體之功,曹氏兄弟則通過他們的六言詩創作以及他們特殊的身份擴大了六言詩的影響,為六言詩的進一步發展贏得了空間。

六言詩形成

孔融曹丕曹植之後,六言詩創作上較有成就者,主要有三國魏嵇康西晉傅玄陸機,東晉庾闡南朝宋謝晦,梁簡文帝蕭綱、昭明太子蕭統北周王褒庾信。他們的六言詩既有古詩、古風和歌行,又在形式上有新的探索,為六言詩歌各體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嵇康有六言古詩10首,每首皆是四句。其中《惟上古堯舜》、《唐虞世道治》、《東方朔至清》、《楚子文善仕》、《老萊妻賢明》、《嗟古賢原憲》六首,詠贊古時明君賢相、聖賢高士,表達了對古代聖賢的欽敬之意。《智慧用有為》、《名與身孰親》、《生生厚相招》、《名行顯患滋》四首,則是人生經驗教訓的總結,寓有作者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生活哲理。嵇康的時代,“聲律説”尚未出現,但嵇康的六言詩不僅契合韻律,而且每首皆是四句,具備了六言絕句的基本形式,為六言絕句的出現提供了基本範式。
傅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六言詩作數量最多的詩人,有六言歌行《董逃行》12首。關於此詩的作者,主要有三種説法:一種以為是漢代古辭;一種以為前10首是梁朝簡文帝蕭綱所作,後兩首是傅玄之所;一種以為全是傅玄所作。蕭滌非先生確定此詩為傅玄所作,並在《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一書中對此詩的作者問題作了辨證。⑧就其內容而言,此詩屬於擬代之作,可以不論。在藝術形式方面,此詩最值得注意的有三點:一是每章皆是五句,起句仿騷體,基本句式是上三下二,中間連綴以“兮”字,如“歷九秋兮三春”、“奏新詩兮夫君”等;二是除首句外,其餘四句很少用虛詞襯字;三是句句押韻,一韻到底。所有這些特點都表明,六言詩歌發展到傅玄這裏,基本上還保留着古詩和騷體的風貌,尤其是每章五句,首句用“兮”字,明顯地表現出尚未擺脱騷體詩的影響。
陸機有兩首歌行體六言詩。《董逃行》表現的是自漢樂府以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情懷;《上留田行》表現的是羈旅之情和悼逝之思。在藝術技巧方面,陸機的六言詩已經注意到對仗,如“鳴鳩拂羽相尋,倉庚喈喈弄音”(《董逃行》),“駿馬陟原風馳,輕舟泛川雷邁”(《上留田行》),對仗頗工,為六言詩向近體詩發展作了必要的準備。
庾闡湛方生皆有六言詩行世。庾闡有《遊仙詩》10首,其中6首是用六言寫成,每首四句,皆是吟詠仙道之作。庾闡生活在玄風大暢的東晉,又是談玄名家,其詩表現出作者嚮往自然、物我俱忘的心境,顯示出東晉玄學和老莊思想的深刻影響。湛方生的《秋夜詩》屬“悲秋”之作,但詩人在“悲秋”之時卻暢言玄理。其詩雖僅存殘篇,但在東晉玄言詩史上卻值得引起注意。
南朝宋謝晦的《悲人道》是六言詩歌發展史上惟一的長篇六言古風。據《宋書》本傳記載,謝晦與徐穆之、傅亮等人友善,徐、傅執掌朝中大權,謝晦擁重兵居荊州。宋文帝即位,誅殺徐穆之、傅亮,起兵討伐謝晦。謝晦懼不能免,起兵向京師,兵敗被俘,於宋文帝元嘉三年(426)被殺。此詩就是他在被俘後押送京師的路上所作。全詩長達150餘韻,反反覆覆“悲人道之實難,哀人道之多險,傷人道之寡安”,表現出對艱難人生的無限感慨。此詩感情豐沛,音節鏗鏘,頗多警世之語,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寓有深刻的哲理。
梁陳以後,六言詩歌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六言三韻和六言律的雛形。梁昭明太子蕭統的《貌雪詩》是最早的六言三韻,其詩云:
既同眐梅英散,復似太谷花飛。
密如公超所起,皎如淵客所揮。
無羨昆巖列素,豈匹振鷺羣歸。
此詩模擬飛雪之狀,極善聯想,曲盡其妙。全詩隔句押韻,對仗工整,用典巧妙,具備了六言三韻的基本特徵,勘稱最早的六言三韻。北周的王褒亦有六言三韻:
蕭蕭易水生波,燕趙佳人自多。傾杯覆碗*,*,,垂手奮袖婆娑。不惜黃金散盡,只畏白日蹉跎。(《高句麗》)
此詩前二句用典,中二句繪形,尾二句言情,自然銜接,一氣呵成;後四句既工於對仗,又形神兼具。
梁簡文帝蕭綱的《倡樓怨節詩》共八句,可視作六言律詩的雛形。到了北周庾信的《怨歌行》和《舞媚娘》,則初步具備了六言律詩的基本特徵:
家住金陵縣前,嫁得長安少年。
回頭望鄉淚落,不知何處天邊?
胡塵幾日應盡,漢月何時更圓?
為君能歌此曲,不覺心隨斷絃。(《怨歌行》)
朝來户前照鏡,含笑盈盈自看。
眉心濃黛直點,額角輕黃細安。
只疑落花慢去,複道春風不還。
少年惟有歡樂,飲酒那得留殘。(《舞媚娘》)
這兩首六言詩雖然屬於歌行體,卻初步具備了律詩的基本特徵:隔句押韻,講究平仄,注重對仗。如“胡塵幾日應盡,漢月何時更圓”、“眉心濃黛直點,額角輕黃細安”、“只疑落花慢去,複道春風不還”數句,平仄和韻,對仗甚工,在魏晉南北朝六言律詩創作中獨具特色。
如果説建安時期至齊梁之前的六言詩僅僅是具備了六言的形式,較少注重韻律、平仄和對仗,不少作品還不時地夾雜一些虛詞襯字的話,那麼,經歷了魏晉至南朝齊梁三百多年的發展,到了梁簡文帝、昭明太子和北周王褒庾信,六言詩已經趨於成熟。他們的六言詩不僅在藝術形式和創作手法上為六言律、絕提供了標準的範本,而且對唐以後六言各體的定型產生了深遠影響。
到了唐代,六言詩和五、七言詩歌一樣,逐步發展成為格律詩。六言絕句最具代表性的是王維的《輞川六言》。《輞川六言》是王維隱居輞川時所作,描摹的是田園風光,表現出詩人隱居田園的快樂心境。讓我們看一看下面這首詩:
採菱渡頭風急,杖策村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1] 
詩歌採取移步換景的手法,通過對採菱渡頭、村西、杏樹壇邊三處景物——風急、日斜、垂釣漁父——的描寫,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桃花源里人家”這樣一種理想化的境界。此詩除第二句是傳統的“二二二”句式外,其他三句皆是“四二”句式,具體可劃分為:採菱渡頭/風急,杖策/村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裏/人家。其詩格律嚴整,對仗甚工,句式富於變化,堪稱唐代六言絕句的代表作。
唐人的一些六言律詩寫得很有情致,如魚玄機的《隔漢江寄子安》,就是六言律詩中的佳作: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憶空吟。
鴛鴦暖卧沙浦,砠矦閒飛桔林。
煙裏歌聲隱隱,渡頭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況聽家家遠砧。
這首詩首句着一個“愁”字,極寫有情人隔江相望的愁苦、惆悵之情。首聯以“江南江北”對“相思相憶”,以“愁望”對“空吟”,頷聯以“鴛鴦暖卧”對“砠矦閒飛”,以“沙浦”對“杏林”;頸聯以“煙裏歌聲”對“渡頭月色”,以“隱隱”對“沉沉”。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此詩的基本句式雖然不出傳統六言詩的“二二二”舊例,但由於詩歌在吟詠時可依格律確定字詞的抑揚頓挫和長音短音,所以並無單調呆滯之感。
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繁榮時代。六言詩雖然不像五、七言詩那樣普及和繁榮,但也絕不像有人説的那樣極為罕見。南宋洪邁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收錄六言絕句37首,明萬曆年間黃鳳池刊刻的《六言唐詩畫譜》收錄六言絕句57首,清人嚴長明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收錄六言絕句50首。即以收錄唐人絕句最多的《六言唐詩畫譜》而論,有些很有名的六言絕句就沒有收進去(如皇甫冉有六言絕句三首,而《六言唐詩畫譜》僅收二首),如果再加上六言律詩、三韻以及六言聲詩,唐人六言詩顯然遠不止這個數字。有人據《全唐詩》作過統計,説唐代共有六言詩75首。⑨這個數字顯然不太準確。
唐代六言各體的成熟與定型,為六言詩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唐代以後,六言詩創作有漸趨興盛之勢。到了兩宋以後,六言詩成為文人雅士抒情言志、描摹景物的常用詩體。清人嚴長明編纂的《千首宋人絕句》,收錄有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秦觀陸游楊萬里范成大等著名詩人的六言絕句98首,約佔全書的1/10。明代著名作家,如明初“三楊”之中的楊基楊士奇,明前期文壇泰斗李東陽,“前七子”中的何景明,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竟陵派”的領軍人物譚元春等,都有六言詩作傳世。更為值得注意的是,明代還出現了幾種較有影響的六言詩選本,如李攀龍的《六言詩選》、楊慎的《古六言詩》、黃鳳池的《六言唐詩畫譜》等。這些選本的出現,擴大了六言詩的影響,促進了六言詩的發展。尤其是黃鳳池的《六言唐詩畫譜》,融詩、書、畫於一體,使讀者“閲詩以探文之神,摹字以索文之機,繪畫以窺文之巧”⑩,對六言詩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清代著名詩人顧炎武王夫之朱彝尊袁枚等,在六言詩創作上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六言詩格律

六言詩平聲韻

《一》絕句押平聲韻
《A》六言絕句仄起首句不押韻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對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韻).
《B》六言絕句仄起首句押韻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韻),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韻)。
《C》六言絕句平起首句不押韻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韻)。(對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D》六言絕句平起首句押韻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二》律詩平聲韻
《A》六言律詩平起首句押韻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對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韻).(對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B》六言律詩仄起首句押韻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韻),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韻).(對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對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韻).

六言詩仄聲韻

《一》絕句押仄聲韻
《A》六言絕句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韻),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韻).
《B》六言絕句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二》律詩押仄聲韻
《A》六言律詩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韻),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韻).(對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對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韻).
《B》六言律詩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對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韻).(對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附註:第五字其平仄不得拗救,這一點和七言(絕律)不同。
六律(少見,實為七律損第五字,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馬虎可不論,不得犯孤平和三平調。) 如:
平平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對仗)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仄,(對仗)仄仄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韻)。
六絕(常見,主要使用以下三個句式進行組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一聯慣用對仗,可不對,有時兩聯全用對仗。)
常見體: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韻)。

六言詩特點

六言詩句的兩個特點。
其一,六言詩句的誦讀節拍均為二字一拍,一句三拍,節奏比較簡單,缺乏變化。把視野擴展到其他六言詩,我們可以發現這是六言詩的“標配”。至於像曹植的《妾薄命》“攜玉手喜同車”句,南朝宋謝晦的《悲人道》“悲人道之實難,哀人道之多險,傷人道之寡安”數句,確乎是“逆天”了,違背了六言詩的上述誦讀“規律”。但這僅是個案,極其有限的例外,並且這一例外產生有其特殊的原因:曹植句本質是三言詩,按正常的標點應為“攜玉手,喜同車”;謝晦的三句則完全是採用排比手法的散文,幾乎不能算是詩歌。詩歌是文字的藝術,也是聲音的藝術。藝術講求靈動且富有變化,藴藉具有彈性。六言詩“二二二”的吟誦節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詩歌的音韻變化之美,壓縮了詩歌生髮的彈性空間,所以顧隨先生説六言詩“俗”,並不是苛責或刻薄。
其二,由其一引申而來。因為六言詩節奏比較單一純粹、鏗鏘有力,因而表達的語氣顯得比較肯定斬截,而語氣肯定,會產生比較濃厚的下論斷意味,所以六言詩特別適合發表評論。上引朱敦儒“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等句,就有明顯的論述意味;《紅樓夢》中“批寶玉極恰”的“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等六言句也是如此。即使是敍事寫景的句子,也呈現明顯的“判斷”乃至“説教”意味。例如北周王褒的六言詩名作《高句麗》。 [2] 

六言詩未流行原因

六言詩未能廣為流行既是文化選擇的結果,又是古典詩歌發展規律的體現。詩歌的發展與社會、自然的發展一樣,豐富性、多樣性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以四言句、雙音節詞和二二句式為主的《詩經》作為一種主流文化形式在先秦時期已經流行了數百年,所以,古典詩歌繼續發展的結果,必然是對這種偶數句和雙音節詞為主的詩歌形式的變革,於是有了以六七言句為主的楚辭的興盛,有了以五言句為主的漢樂府的出現,有了唐代五七言詩歌的繁榮,有了以長短句和音樂相結合的宋詞、元曲的先後興盛。《詩經》之後有楚辭,楚辭之後有五七言詩,五七言詩之後有宋詞和元曲,這是古典詩歌內在發展規律的體現,也是詩歌發展過程所表現出的豐富性、多樣性的必然選擇。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與四言詩相近似的六言詩只能作為一種詩歌體式豐富古典詩歌園地,而不可能像五七言詩那樣成為唐代或其他時代的主流文化形式。這不是六言詩自身的問題,而是詩歌發展的規律使然。 [7] 

六言詩後世影響

宋代及元明清六言詩主要以寫景抒懷為主,這與盛唐六言詩山水田園題材的較高成就是分不開的,而對於盛唐“風趣”的特徵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日本漢詩中,有不少詩人從事六言詩創作,他們大多受到了盛唐六言詩“風趣”藝術風貌的影響,在題材上以山水田園為主,藝術特色上重景物的靈動風神,以表達清朗飄逸的情韻和閒適安逸的情趣。 [3] 

六言詩歷史評價

唐代詩人皇甫冉有《酬張繼》詩,其下有序雲:“懿孫,餘之舊好,祗役武昌,枉六言詩見懷。今以七言裁答。蓋拙於事者繁而費也。”所謂“蓋拙於事者繁而費”,言外之意是六言詩比較難寫,他只好多花費些筆墨,用七言詩來酬答張繼。
南宋洪邁則從皇甫冉的這句話引伸出了“六言詩難工”説:唐張繼詩,今人所傳者,唯《楓橋夜泊》一篇。荊公詩選亦但別有兩首,樂府有《塞姑》一篇。而皇甫冉集中載其所寄六言日:“京口情人別久,揚州估客來疏。潮至潯陽回去,相思無處通書。”冉酬之,而序言:“懿孫,予之舊好,祗役武昌,有六言詩見憶。今以七言裁答。蓋拙於事者繁而費。”冉之意以六言為難工,故衍六為七。
南宋後期詩人劉克莊繼洪邁之後也曾發出過“六言尤難工”的感慨。
楊慎是明代詩人和學者,他在論及六言詩起源時説:“任昉雲:六言詩始於谷永。慎按:《文選》注引董仲舒《琴歌》二句,亦六言,不始於谷永明矣。樂府《滿歌行》尾一解‘命如鑿石見火,居世竟能幾時’,亦六言也。”
明“後七子”之一的謝榛:“六言體起於谷永,陸機長篇一韻,迨張説、劉長卿八句,王維、皇甫冉四句,長短不同,優劣自見。若《君道曲》‘中庭有樹自語,梧桐推枝布葉’,此雖高古,亦太寂寥。”
明代詩歌評論家陸時雍在比較各體詩歌優劣時,涉及到六言詩的評價問題。他説:“詩四言優而婉,五言直而倨,七言縱而惕,三言矯而掉,六言甘而媚,雜言芬葩,頓跌起伏。四言《大雅》之音也,其詩中之元氣乎?《風》《雅》之道,衰自西京,絕於晉宋,所由來矣。”
高楝《唐詩品彙》對六言詩也有論述,他説:“六言始自漢司農谷永,魏晉間曹陸間出,至唐初李景伯有《回波樂府》,亦效此體。逮開元、大曆間王維、劉長卿諸人相與繼述,而篇什稍屢見,然亦不過詩人賦詠之餘矣。今以唐世始終,通得十二人,共詩二十四首,附於五言絕句之後,以備一體。”
冒春榮在《葚原詩説》中兩次談到六言詩:一次是引洪邁《容齋三筆》語,説明“信乎五言難,六言尤難也”;一次是簡述六言詩的發展,並對六言詩進行評價:“六言自漢谷永始,魏晉間曹、陸間作。至唐初,李景伯有《回波樂府》,亦效此體。逮開元、大曆間,王維、劉長卿諸人相與繼述,而篇什稍屢見。又皇甫冉集中雲張繼寄六言詩一首,冉酬以七言。其序亦謂六言難工,衍為七言裁答。然亦不過詩人之餘事耳。”
潘德輿論六言詩,着眼於“自然”二字。在《養一齋詩話》中,他説:“或問六言詩法,予日:王右丞‘花落家童未掃,鳥啼山客獨眠’,康伯可‘啼鳥一聲春晚,落花滿地人歸’,此六言之式也。必如此自在諧協方妙,若稍有安排,只是減字七言絕耳,不如無作也。”
近代音韻學家董文煥在其所著《聲調四譜圖説》一書中,涉及到了六言詩的評價問題。他説:“六言詩自古無作者,以其字數排拘,古之則類於賦,近之則入於詞。”他還説:“六言則句聯皆耦,體用一致,必不能盡神明變化之妙,此自來詩家所以不置意也。”
蕭滌非在論及曹植的六言詩《妾薄命》時説:“六言詩,任防雲始自漢谷永,然今不傳。傳者有孔融所作三首,無可觀。後之為六言者,若傅玄《董逃行歷九秋》篇,庾信《怨歌行》,王褒《高句麗》等,蓋皆出於子建。至唐乃變為韋應物、劉長卿、王建諸人之《調笑令》與《謫仙怨》。因較五言多一字,較七言又少一字,不合語氣之自然,故自詩騷以至詞曲,皆鮮有其體。”
褚斌傑這樣解釋六言詩在我國古代未能廣為流行的原因:“六言詩在我國古代並未普遍通行,它的主要缺點是音節過於死板。六言雖比五言多一字,延長了句式,但它缺乏奇偶相生的調劑。六言詩句是由三個雙音節詞構成的,這在詞彙上限制了單雙搭配,特別是三音詞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它缺少三字尾的悠長聲韻,因而顯得音促調板’(《唐音審體》)。故清趙翼《陔餘叢考》説:‘此體本非天地自然之音節,故雖工而終不人大方之家耳。”’ [6] 
參考資料
  • 1.    詩歌2  .中國網絡文學聯盟[引用日期2013-04-19]
  • 2.    楊建華. 六言詩少為哪般?[J]. 中學生天地(C版), 2022, (5):38-41.
  • 3.    張慧穎. 論盛唐六言詩之“風趣”[J].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第37卷(6):31-38.
  • 4.    莊亮亮. 六言詩出於樂府民歌之辨説[J]. 寧德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1):91-93,112.
  • 5.    劉金瓊編著,毛澤東詩詞格律研究,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04,第30頁
  • 6.    衞紹生著.魏晉文學的多維觀照: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11:第372-378頁
  • 7.    衞紹生著.魏晉文學的多維觀照: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11:第3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