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六股河

鎖定
六股河是綏中縣興城市的界河,又名蒐集河,漢代稱“封大水”。遼、金、元、明、清時期稱六州河,因匯大寧、建州等六州之水而得名。又因河之上游摩該圖河、呼魯伯楚特河、額裏葉河、布勒圖河及四道溝河五條支流匯入主流蒐集河,合而為六,民國期間改稱六股河。西南鄰狗河,西北鄰大淩河,東北鄰小淩河,東鄰興城河煙台河。源頭在建昌縣谷杖子鄉西北境的930高地。六股河是遼西地區三大河流之一,幹流全長153公里,中下游河牀平均寬度為600米,為長流河。
中文名
六股河
別    名
六州河
蒐集河
封大水
所屬水系
六股河水系
地理位置
遼寧省西部
流經地區
建昌、綏中、興城
發源地
建昌縣谷杖子鄉上柳杖子西溝的荒砬山(930高地)
主要支流
黑水河
王寶河
河    長
153 km

六股河幹流情況

六股河古名“蒐濟河”,清朝時稱“遂濟河”,也稱“六州河”,民國時始稱“六股河”。
六股河發源於建昌縣谷杖子鄉上柳杖子西溝的荒砬山下。源水始呈明水向東北流2公里便潛伏地下,至上柳杖子又出現旺盛水向東轉南流去。到下柳杖子,源水又潛伏地下轉東南流,直至楊樹底下又見明水。然後轉南偏西流至頭道河西,其間建有紅旗小型水庫。從此,河水又潛伏地下向南偏西流,到娘娘廟的三家(戴杖子)才表露明水。先後納入東來的甘草溝嶺、逯杖子川水和娘娘廟河水(娘娘廟河發源於娘娘廟鄉的石橋北溝,流長10公里)。明水向西南流,至玲瓏塔東南匯入西來的五道嶺河水(發源於玲瓏塔鄉西五道嶺雞冠山下,流長10公里)。河水折轉南流至白塔子,納入西窩鋪和巴什罕川水(發源於巴什罕鄉的偏道子溝裏,流長12公里)。在此,河水轉向東偏南流,到後城子,有楊樹溝、後營子、劉質彬溝等川水注入。又南流至藥王廟鎮的道沿子,納入小德營子川水(又稱“大布袋子河”,發源於小德營子鄉的大石橋獅子嶺,流長15公里)、鴿子洞川水(又稱“龍泉河”,發源於鴿子洞鄉的劉家屯溝裏,流長19公里)及杜杖子、三家溝等川水。河水轉向南偏西流,至楊樹灣子鄉前營子,有樺樹溝、響水甸、沈家屯、馬駒溝和黑山科等川水(黑山科川水,又叫“毛河”或“毛頭河”,蒙古語稱“摩該圖河”。發源於雷家店鄉的小冰溝,流長25.5公里,其間有4座小型水庫)注入。再向西南流,經大石門子至八家子鎮的松樹排子,又轉向東流,納入大屯河(“葫蘆素河”,蒙古名稱“呼魯伯楚特河”,發源於養馬甸子鄉的田屯,流長23公里)和青石嶺川水。從此,河水繼續向東流,轉兩個回形彎後又轉向南流,到建昌縣的梨樹溝門出縣境,沿興城市和綏中縣的交界向東南流下,至二海口注入渤海。
六股河在建昌縣境內總流長為98公里,流經16個鄉(鎮),185個行政村,中間建有中、小型水庫10座,流域面積為1722.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43億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為12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娘娘廟河、五道嶺河、巴仁罕川水、小德營子川水、鴿子洞川水、黑山科川水、大屯河等。
六股河資源豐富,除能發電、灌溉外,還盛產元魚、鯽魚、白鰾、泥鰍、花練、紅眼馬口魚及螃蟹、毛蝦等,特別是元魚,不僅馳名全國,還出口日本。 [1] 
六股河源頭在建昌縣谷杖子鄉西北境的930高地,曲折南流約80公里,至蔣家屯東,轉西南,成為建昌與興城之界。至門西屯西,又轉南成為興綏之界。右受八家子河。轉東,左受東門河。轉東南至嶺後屯北,又轉東北,左受三道溝河。東南流,至西邊屯東南,右受寬邦河。至胡家屯西南,右受黑水河。又南經老虎山之東,左受靳家河。又南經牛彥章之東,朝陽寺山之西,轉東南,至香磨之西,右受王寶河,水量大增。至綏中鎮東北,右受沙河(花營河)。穿京哈公路橋和沈山鐵路橋,經凌家屯之北,青龍寺之南,賈河沿西南,海泉寨東北,蛇山屯西南,寶倉屯東北,張莊子之南,大漁場之北,東流入海。河口處有大、小兩個沙洲,逐漸淤漲。 [2] 

六股河六股河發源

六股河發源於建昌縣谷杖子鄉上柳杖子西溝的荒砬山下。源水始呈明水向東北流2公里便潛伏地下,至上柳杖子又出現旺盛水向東轉南流去。到下柳杖子,源水又潛伏地下轉東南流,直至楊樹底下又見明水。然後轉南偏西流至頭道河西,其間建有紅旗小型水庫。從此,河水又潛伏地下向南偏西流,到娘娘廟的三家(戴杖子)才表露明水。

六股河水文特徵

六股河干流全長153公里,在葫蘆島市境內,共納支流11條。其中左側(興城縣)7條,右側(綏中縣)4條。左側支流都較小。六股河流域面積為3267平方公里,其中綏中縣部分為862.2平方公里,興城縣部分為490.8平方公里。六股河平均年輸水量為6.84億立方米,最多年輸水量為16.67億立方米(1969年)。 [2] 

六股河治理開發

六股河大橋 六股河大橋
在綏中縣的常家溝、巫家河沿、城後村、寶倉屯和興城縣的西門村、南頭道河子、賈河沿、大蛇山、張莊子等地都建有提水設施。六股河屬山溪性河流,每到汛期,漲落無常。中下游的險要地段都築有河堤和丁字壩,以防洪水。平時水深約為0.5米,河底多石,各道口都可涉渡。冬季中下游河水往往不會全部封凍,重車不易通過。 [2] 
參考資料
  • 1.    朝陽市史志辦公室 .朝陽市志第一部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6-12 :第二編 自然環境第二章 地形地貌第四節 水 系 .
  • 2.    高大力,周杰,戰英克 .《錦州市志》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8年0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