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六府三事

鎖定
為宋明理學家所重視的古文經學概念。 [1] 
中文名
六府三事
出    自
《古文尚書·大禹謨》
語出《古文尚書·大禹謨》。六府即水、火、金、木、土、穀,三事即“正德”、“利用”、“厚生”。孔穎達的《疏》解釋“六府”説:“六者民之所資,民非此不生。……府者,藏財之處,六者貨財所聚,故稱六府。”關於“三事”,偽孔傳説:“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財,厚生以養民。三者和,所謂善政。”孔穎達疏説:“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故所以率下人。利用者,謂在上節儉,不為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利民之用。為民興利除害,使不匱乏,故所以阜財,阜財謂財豐大也。厚生,謂薄徵徭,輕賦税,不奪農時,令民生計温厚,衣食豐足,故所以養民也。”《大禹謨》是偽《古文尚書》的一篇,然篇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等四句,被宋明理學家當做堯、舜、禹所傳的“心法”,為理學賴以建立的一個依據,故而《大禹謨》當為理學來源,頗為重要,篇中“六府三事”亦與理學密切相關。朱熹將“三事”中的“正德”解為“正民之德”,與孔疏所謂“自正其德”不同(《朱子語類》卷七十八);又説:“古人設官掌此六府,蓋為民惜此物,不使之妄用。非如今出之民,用財無節也。”(同上)有些理學家還將“六府三事”與“人心惟危”等四句相結合,構成一“心法”系統。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504-505